中共力推央企收购过剩住房 专家析背后算计
2025-08-15 16:25:39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在中国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据报中共准备再次加大力度以推动消化超过4亿平方米的过剩住房,这次是要求大型国企(央企)收购开发商卖不出去的房屋。中共此举是为了解救陷入困境的房地产业、稳定楼市、减缓房地产泡沫的崩溃,还是有更多隐情?这种做法会有效吗?
中国经济继续下滑
中共国家统计局8月15日发布的最新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继续下滑,内需继续疲软,房地产继续低迷。其中,7月零售销售同比(比去年7月)小幅增长3.7%,低于市场预期的4.6%,环比(比上个月)增幅是今年新低。
7月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低于预期的5.9%,且是自去年11月以来的最低同比增幅。
今年前7个月的中国煤炭累计产量同比下降3.1%,是2020年以来的最差水平。
前7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比去年前7个月)涨1.6%,不及预期的2.7%;前7个月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则同比大跌12%,创5年来最差。新建住房价格已停滞超过两年,7月房价同比又跌2.8%。
中国房地产业更是随着恒大集团8月12日宣布将于25日退市而进入4年来的新低谷。中国前100家房企的新房销售也是连续两个月同比跌幅超过20%。
中共要央企助消化过剩房 分析:欲让泡沫崩溃放缓点
彭博社8月14日据知情人消息发布独家报道说,中共监管机构计划要求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和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如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从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开发商手中收购未出售的房屋,以协助消化中国4.08亿平方米的过剩住房。
这些大型国企也为此被允许动用中共央行去年5月启动的“再贷款计划”的3,000亿元人民币(约418亿美元)的资金。
彭博社报道提到,中共让大型国企(央企)介入的新举措除了可以加快对4.08亿平方米过剩住房库存的清理,还能够帮助房地产开发商减轻财务负担。
旅美经济学者黄大卫对大纪元表示,中共这次想“以央企与不良资产处置机构为杠杆”,动用3,000亿元人民币“吸收过剩库存并稳定楼市”,寄望于“缓解房地产市场流动性的压力,重新塑造大家对房地产市场未来的预期”。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表示,它是想透过“消化一些过剩的房子”,“把房价拉抬回来,让泡沫崩溃放缓一点。”
企业家:目的是让民间资产收归国有
旅居美国的上海企业家胡力任8月15日在他自己的《真实中国》频道中透露,中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这三大核心政策研究机构“已经在悄悄地展开‘房产公有管理’和‘国有住房租赁体系’的课题研究”。
胡力任分析认为,中共目前对中国房地产业的整体政策是一场类似于1950年代“公私合营”侵吞资本家资产的“新的资本回收运动”,也是一场由中共权力主导的“财富归零工程”。目的是将“民间资产全面收归国有”,将房产再次“国有化”和“去财富化”,不允许百姓和民间有“独立财富”和“独立的经济力量”。
他说,在这场回收运动中,整个房产业被打压,“最终被抛售的优质地段和核心资产将以低价落入国有平台和红色资本手中”,“这些房子最终还是回到共产党手里。”
其结果是,以后人们只能租房,“房东是政府、国企和红色资本”,“你的住房权取决于你的政治表现。”
央企买下过剩住房?专家:杯水车薪
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中共已经尝试过让地方政府和地方国企使用银行贷款购买库存闲置房,以解决房屋过剩问题,但是都收效甚微。
中共央行曾经在2023年1月推出总额1,000亿元人民币的“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让工农中建等7家国有银行在2023年底前向重庆、济南、郑州、长春、成都、福州、青岛、天津八个试点城市发放租赁住房购房贷款,让地方政府购买卖不出去的房屋,以减少闲置房,同时扩大租赁住房供应。
但是到2024年3月,中国各地金融机构发放出的相关贷款只有20亿元,占比2%。
2024年5月,中共央行又启动了那项3,000亿元人民币的全国性“再贷款计划”,让地方的国企收购卖不出去的房屋。
但是据彭博社8月初的一份报告显示,这项计划也不顺利,获批贷款占比不到6%。
那么这次,中共让央企直接下场救市,是否会有效果呢?
彭博社报道对此并不感到乐观。该报道说,由于内需和就业市场持续疲软,中共为抑制持续多年的房地产市场低迷所做的努力“并未取得预期效果”。
谢田表示,3,000亿元的资金本身就不够购买4亿多平方米的库存住房,另外也不能保证这些国企、央企不会私吞或挪用这些钱的。
“购买的过剩房不够的话,对这个市场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这一切也是白折腾。”谢田说,“最终还是让一批资金流落到贪官手里,而房地产泡沫问题、房市的真正问题,还是得不到真正的解决。”
黄大卫说:“4.08亿平方米的库存楼市数量非常庞大,结构复杂,单单靠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非常难以彻底清库存跟救市。”
他还认为中共官员不懂经济,“尤其是党委书记、党管企业,他们对市场经济的认知水平、正常逻辑水平都非常差,往往是小学水平。所以他们可能会对市场进行矫枉过正,干预了市场,过度干预反而对市场来说并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