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恒大退市 债务高达2.4兆 四类人或遭殃
2025-08-15 10:25:26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中国恒大(03333.HK)市值曾高达4,000亿港元,如今却将以不足22亿港元的市值黯然退场。随着恒大正式退出港股市场,其近2.4兆人民币的巨额债务究竟由谁来承担,以及数十万套烂尾楼的业主该何去何从,成为各界最关注的焦点。有分析认为,这笔债务最终将由四大类债权人买单,而烂尾楼的业主们可能只能自认倒楣。
恒大将退出港股市场
8月12日,恒大发布公告,香港联交所决定取消其上市资格,并将于2025年8月25日正式除牌。恒大方面已明确表示不会申请复核,这标志着其正式承认退市结果。
恒大退市是其长期停牌后不可避免的结果。根据港交所规定,连续停牌超过18个月的上市公司可能面临摘牌。恒大自2022年3月停牌至今,已远超此期限。
市场分析普遍认为,退市意味着恒大失去了在公开市场融资的最后一条“输血通道”,这将让其原本就捉襟见肘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财经博主“刘大”指出,恒大早已资不抵债,即使不退市,其财务状况也无法吸引新的投资者。退市,不过是掀开了最后一块遮羞布。
他说,对于普通股民而言,退市后的恒大股票将无法在公开市场交易,且公司严重亏损,几乎没有变现的可能。这笔财产损失,已是实质性地打了水漂。
“幻想恒大未来能重新上市或者公司回购股票,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另外一方面,恒大还有大量的烂尾楼问题没有解决。以恒大目前的资金链和债务状况,靠自己完成这些楼盘的交付,几乎不可能。”
分析:恒大巨额债务由四类人负担
根据恒大财报,截至2023年6月30日,恒大的总负债额为2.39兆(人民币,下同),而总资产仅有1.74兆。这显示,即使变卖所有资产,恒大也无法偿清所有债务。
8月15日,新浪财经头条号入驻者“不执著财经”发文表示,恒大这笔近2.4兆的债务,最终将由四类债权人来承担:
从目前来看,恒大有四类债权人:第一类,各大小银行。恒大欠下的2.4万亿债务,大部分都是银行贷款。而这部分贷款如果恒大还不出,那只能算是坏帐了。而这些中小银行也只能通过时间来慢慢进行消化这些坏帐。
第二类,供应商。恒大欠供应商的债超过5500亿,作为恒大的供应商只能是自认倒楣了。像一些建筑商、装饰公司等,很可能因恒大的爆雷,资金无法收回而被彻底拖垮。
第三类,恒大财务的投资者。这主要是在恒大集团在后期,由于流动性不足,就搞了一个恒大财富平台,用高息的方式吸引自己的员工来投资。恒大的员工把钱投入恒大财富平台之后,恒大财富平台出现爆雷,这些钱也要不回来了,也只能是认栽了。
第四类,恒大在海外的债权人。之前恒大在海外发行了大量的债券,现在是彻底还不上了。因为,现在恒大已经退市,想债转股、债务重组都不可能了。而恒大退市的另一层意思就是:我要退市了,救不活了,之前在海外发行的债券,也别指望再还了。
“不执著财经”总结道:恒大近2.4万亿债务,偿还的希望很渺茫,银行、供应商、投资人、海外债权人等要自认倒楣了。恒大爆雷不仅让各类债权人损失惨重,更严重影响了整个投资市场的信心,而信心的恢复需要漫长的时间。
恒大的烂尾楼怎么办?
根据数据显示,恒大爆雷时留下的162万套烂尾楼,在政府“保交楼”政策的支持下,目前约有80多万套已交付,但仍有70多万套处于烂尾状态。
“不执著财经”认为,这些烂尾楼交付的希望依然渺茫。他举例,像“恒大御湖天下”这类只盖了个大门的项目,交付几乎不可能,业主只能自认倒楣。
财经博主“刘大”说,目前许多烂尾楼的交付,主要依靠“保交楼”政策来推动。该政策通常由地方政府牵头,协调银行提供融资,并引入国有企业或其他第三方接手项目,以确保房屋能交付到购房者手中。
不过,他也指出,尽管有“保交楼”政策,购房者仍需面对交房延期、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这使得他们成为这场危机中最直接的受害者。所以最终买单的恐怕还是股民和购房者。
房地产行业的高杠杆时代终结
恒大爆雷让外界看清了房地产行业过去“高杠杆、高周转”的巨大风险,迫使整个行业进入了去杠杆、去泡沫的阵痛期。过去那种靠疯狂扩张和盲目盖楼的粗放模式已经彻底走不通。
“刘大”指出,尽管中共近年来的楼市政策一再强调“防风险、去库存”,但他判断,即便房价能够稳住,大众也不会幻想像过去那种,房价每年都疯狂上涨,那种情况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