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在觉醒 河北惊现“中共≠中国”标语
2025-08-13 02:28:33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看中国
“中共≠中国”。(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chenjing/看中国)
当今国际社会,正逐步形成一股“中共≠中国”的共识。自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提出将中共和中国人民区分开来的精辟论述以来,越来越多国家与民众意识到:中共并不代表中国,更不等于十四亿中国人民。相比之下,大陆内部长期受党国宣传影响,许多人仍未彻底看清这一点。然而,随着中共暴政日益赤裸、肆无忌惮,民众的忍耐正在逼近临界点。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觉醒,认识到政权与国家的本质差异,并在思想上主动与中共划清界限。
近日,一张出现在河北街头的标语照片,正在中文网际网络和海外社交平台掀起波澜。标语内容简单却直击要害:“中共≠中国”。短短六个字,划出了一条长久被有意混淆的界线,将政权与国家、党派与民族做了明确切割。
这张照片据称拍摄于河北省廊坊市某地的电线杆上。除了醒目的大字“中共不等于中国”,旁边还附有小字:“中共是马列子孙,中国是炎黄子孙”。信息的指向不言而喻:中共政权源自马列主义的外来意识形态,而中国文明则是五千年历史积淀的本土民族共同体。
为何“中共≠中国”如此敏感?
中共自建政以来,便将“党”与“国”绑定为一体,并以“爱国=爱党”作为政治宣传的核心公式。在教育体系、媒体叙事乃至外交辞令中,“中国”与“中共”被反复等同,任何质疑政权的声音都可能被扣上“反华”的帽子。
然而,标语中的这一划分,等于直接挑战了这套叙事基础。它提醒人们: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存在,早在中共成立之前已延续数千年;而中共作为一个政党,只是近百年的政治实体。这种切割,对政权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
民怨积累到什么程度?
从经济层面看,中国近年陷入经济下行泥潭。青年失业率节节攀升,官方甚至一度停止公布数据;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金融风险蔓延;各地“讨薪潮”与“烂尾楼”维权事件屡见不鲜。
在社会层面,高压的言论审查、对异议人士的打压,使得公民表达空间几近封闭。即便如此,民间的不满仍透过各种非正式途径泄露——墙上的涂鸦、地铁的传单、天桥的横幅、乃至社交平台的“擦边”表达,构成一种“隐形抗争”。
“民族主义反共”的新趋势
有网友指出:“从民族主义出发,反共是最容易获得广泛支持的途径。”这个观察颇具现实意义。在中共的政治语境中,“爱国”长期被垄断为对党的忠诚,但当民众开始认识到“爱国不等于爱党”,并将反共视为守护民族利益的一部分时,这种思想转向可能引发更广泛的共鸣。
标语中的“炎黄子孙”与“马列子孙”的对比,正是这种民族文化反思的缩影。它提醒人们,真正的中国文化与价值观,并不依附于马列主义或其政治实践。
墙内风向在改变?
虽然这样的标语在中国属于极高风险的行为,但它并非孤例。近年来,不论是上海的“白纸运动”、北京四通桥的横幅,还是各地零星的抗议行动,都显示出一个趋势——在高压之下,仍有人愿意冒着被捕乃至更严重后果的风险,向政权发出挑战信号。
这种“敢贴”与“敢说”的频率一旦持续上升,将不只是个别人的孤立行动,而可能形成象征性力量,成为更多人心理上的破冰契机。
转折的前夜?
历史告诉我们,巨变往往在表面平静中酝酿。今天,河北街头的六个字,也许只是无数微小裂缝之一。但裂缝一旦积累到临界点,墙体就可能轰然倒塌。而这张被看见并被拍下来的标语,并不会使孤立的。应该还有很多还没被看见就被维稳撕下去了。
对中共而言,这种“中共≠中国”的思想传播,比任何单一的街头抗议都更具颠覆性。因为它挑战的是中共根本不合法的事实;而对觉醒中的民众而言,这或许是一条通往思想解放的起点。
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当每个中国人都懂得中共不等于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就完全自由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