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欲推价格法整治内卷 专家:失败风险极高

2025-07-24 10:25:43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近期,中共当局针对制造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内卷”现象,采取了一系列密集调控措施,周四(24日)更推出《价格法》相关条款以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引发外界对其政策逻辑和实际效果的广泛质疑。专家认为,此轮改革难度远超十年前,失败风险极高,若失败可能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率显著下滑。

中共推《价格法》强化管控 专家质疑政策混乱

中新网周四援引官方消息,中共发改委与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同研究起草了《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并于7月24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价格法修正草案》共包含10条内容,草案强调“党的领导”,明确禁止串通操纵价格、低于成本倾销及变相调价等行为。同时,草案进一步规范了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相关规定。对于明码标价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处以最高5万元的罚款。

对此,台湾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教授孙国祥表示,中国经济当前存在明显的“双重信号”问题:地方政府为追求GDP和就业目标,持续推动产业扩张,而中央政府却通过行政手段整治“内卷”,形成“一手促扩张、一手抑内卷”的政策矛盾。

中国汽车业一直受官方扶持大力扩张,但车企近期因经济下行与竞争加剧陷入困境,多家车企为冲刺销量持续掀起价格战,部分市场甚至出现“零公里二手车”乱象。所谓“零公里二手车”,指新车上牌后迅速转为二手车销售,制造“热销”假象,误导消费者。

根据业内数据,2024年中国国内降价车型已超过200款;2025年前四个月,降价车型数量达60余款;5月份更有百余款车型降价,最高降幅逾5万元。

持续的价格竞争严重侵蚀了行业利润,2024年中国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仅为4.3%,今年一季度更进一步下滑至3.9%,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Davy J.Wong)对大纪元分析,中共当局一边宣称治理制造业“内卷”,一边却继续大力扶持相关产业扩张,这种政策信号的混乱导致资本预期紊乱。

中共史无前例地密集干预市场 被指“管得过细”

自今年3月以来,中共工信部等监管机构已对新能源汽车行业采取十余次整治行动,监管范围从电池安全扩展到价格管控、宣传行为和帐期执行等经营细节。

新颁布的《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指标,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标准。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7月16日至18日三天内,中共当局连续召开三场斑层会议和座谈会,强调整治“非理性竞争”,遏制行业“恶性内卷”。

然而,企业普遍反映新规实施周期紧迫、技术标准模糊,导致执行成本激增。业内人士担忧,这种“管得过细”的监管思路可能压缩创新空间,迫使企业将资源用于合规应对,而非技术研发。

路透社日前报道,北京正考虑通过削减工业产能应对价格战和通缩压力,这一举措类似于十年前的供给侧改革,但此次“工业瘦身”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中国拥有庞大的工业体系,却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的挑战。法国兴业银行分析师表示,多数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低于80%的“健康”门槛,这主要源于国内需求疲弱,以及过度侧重生产而非消费的投资驱动增长模式。

分析人士预计,汽车、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等“新三样”高端产业将成为削减重点,这些行业正深陷价格战和产能过剩困境。

专家:失败风险极高 警示连锁冲击

澳大利亚蒙纳什大学经济学教授施赫岭(He-Ling Shi)认为,这一轮供给侧改革比2015年那次更加困难,失败风险极高。若改革失败,中国整体经济增长率可能显著下滑。

黄大卫也将当前形势与2015-2016年的供给侧改革对比,指出当前经济环境更为严峻:经济增长停滞、内需疲软、地方债务高企、民营企业信心低迷、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改革空间已大幅压缩。

他认为,中共政策矛盾的根源,在于经济模式高度依赖投资拉动和产能堆积,缺乏有效的内需转化和市场退出机制。“内卷”并非企业选择,而是体制逼迫的结果。

他说,当局不允许企业破产、地方产能淘汰或失业率上升,又试图遏制“内卷”,企业只能通过削减成本、偷工减料来应对,导致更大的社会风险。

孙国祥也表达了类似担忧。他指出,十年前可通过棚改和基建扩张吸收改革带来的资源腾挪和失业压力,而如今房地产和基建刺激空间受限,内需低迷,替代动能不足。

他警示,若“压产能”操作不当,将对关键环节造成连锁打击:实体投资动能减弱,消费难以弥补投资缺口,就业市场压力倍增。若无法精准设计并同步推进需求侧刺激与社会保障兜底措施,短期内可能导致经济增长下滑和通缩加剧。

“内卷”根源未解 专家揭行政干预三大负面后果

专家普遍认为,当前中国汽车行业的整顿行动看似声势浩大,但若不触及财政依赖、政企关系及市场机制等核心结构性问题,最终可能仅是一场“政策秀”。在地方政府仍以产值和税收为主要绩效指标的现状下,产业“内卷”的根本原因难以根除。

黄大卫表示,制造业“内卷”并非企业主动选择的“恶性竞争”,而是资源过剩和增长压力下的体制性困境。

尽管当局频频释放整顿信号,市场对整治成效普遍持观望态度。价格战愈演愈烈,主机厂大面积亏损。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被迫让利,经销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压力剧增,部分中小企业甚至面临倒闭风险。

有消息说,部分车企为抢占市场、快速推新,大幅缩短研发和测试周期,潜在的安全与稳定性风险可能转嫁给消费者。

孙国祥指出,单纯依靠行政整治可能引发三大负面后果:一是市场弱者出局可能导致行业集中度上升,进而引发价格垄断和低效扩张的恶性循环;

二是中小企业难以承受政策震荡,可能导致就业流失和社会风险上升;三是企业资源更多被用于应对政策不确定性,而非研发投入,从而抑制产业创新意愿。

他强调,解决方案应转向需求导向模式,包括提振内需与居民收入、优化市场机制、减少对产能型项目的补贴偏倚,并建立真正市场导向的产业淘汰机制,而非仅仅处罚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北京学校八月大返京 胡锦涛旧部阅兵前走访老虎团
  2. 专家:中共失人心 大罢免凸显台湾大转变
  3. 习近平的北戴河时刻
  4. 大罢免史无前例 BBC:加剧台湾分化也强化社会韧性
  5. 传张又侠93阅兵 习近平主持仪式?江派余孽搞事 四中全会推迟
  6. 【热点互动】台湾大罢免 曝光中共政变夺台意图
  7. 白百何离婚原因:不断善后,累了
  8. 上官云珠女儿:长得像母亲,却与继父更亲
  9. 国家出手,某些反智大V也该管管了
  10. 武大性骚扰事件一审,男生患PTSD
  11. 美三大媒体穷追猛打爱泼斯坦案 大瓜越挖越多
  12. 习近平为何脱下军装?与邓氏家族恩怨有关
  13. 曾屡被追问军虎案 中共国防部发言人吴谦调非洲
  14. 726大罢免关键倒数1天 百工百业集结凯道破10万人
  15. 川普称未曾考虑赦免麦克斯韦尔 猛批爱泼斯坦密友
  16. FBI警告:这个骗局正席卷全美 你的钱或一夜清零
  17. 佛山新疫情全市沦陷 世卫警告:基孔肯雅热疫情正在扩散
  18. 泰柬大战,还是中国的锅
  19. 访民之女夏贝贝流亡海外继续为母亲发声
  20. “中部第一省”或将易主 河南快被这一省追上了
  21. 官方揭秘ChatGPT Agent背后原理
  22. 改革无家可归问题解决方式 川普签署行政令
  23. 英国解密:早就拟定香港“末日情境”
  24. 星际之门,岌岌可危——OpenAI资金链告急
  25. 51岁李冰冰机场牵手29岁男友
  26. 三个月内至少10亿美元英伟达AI芯片被走私入华
  27. “香港议会”被定性颠覆组织,通缉19人
  28. 与川普口径相反 美众议长:爱泼斯坦案当然非骗局
  29. 在对方称赞了川普后 美国解除了对他们的制裁
  30. 93阅兵张又侠检阅部队 习主持仪式?江派余孽推迟四中全会
  31. 川普:不能和加拿大达成协议
  32. 众专家预测:美国年底迎来涨价潮 明年达通膨高峰
  33. 川普总统要取消资本利得税了
  34. 以色列大使:北京疑助伊朗重建弹道导弹计划
  35. “星链”全球断网两个半小时,乌克兰抱怨连累前线
  36. 英特尔警告放弃研发下代芯片 美芯制造业末日开端?
  37. 林彪的绕口令和习近平的“自我革命”
  38. 中共严控VPN产业 外籍人士享特供通道藏风险
  39. 纽约选举局将市议会47选区疑涉舞弊案送交检方
  40. 中国驻美大使:中美共同抗击法西斯 没有冲突理由
  41. 【直播】华府智库:国会传唤中共的“老朋友”
  42. 鲍威尔或准备降息
  43. 惊悚:传东北大学6名遇难学生的同学揭真相
  44. 捍卫美元霸权或将成为中美贸易战的下个战场
  45. 泰柬有望结束冲突?泰国原则上同意停火提议
  46. 懂车帝这个测试有意义吗?
  47. 中共豪赌“世纪基建”难掩经济信心大溃败
  48. 美国21周早产儿满1岁 获认证世界最早出生
  49. 收受东北前首富贿赂 辽宁公安厅原副厅长落马
  50. 法国总统宣布将承认巴勒斯坦国
  51. Target发布全国紧急召回!多款食品存有致命风险
  52. 他信称“要给洪森一个教训” 洪森抨击其“好战”言论
  53. 遭遇暴雨袭击 北京、河北涿州街道成河
  54. 马来西亚调停泰柬战争 泰国提1条件同意停火
  55. 加拿大知名地产销售公司被拖垮
  56. 美国会举办听证会 主题为“与台湾站在一起”
  57. 美高院裁决后 第三家法院阻出生公民权行政令
  58. 93阅兵张又侠检阅部队?江派余孽搞事 四中全会或推迟
  59. 辽警诱导法轮功学员捐献器官 美议员谴责
  60. 726大罢免投票 台湾中选会提醒应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