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首位小提琴工匠的故事
2025-07-18 14:25:28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法广网
计算机科学出身,日常工作是主理餐馆,却半路出家学习制琴,一个人靠对艺术的爱与执着究竟能走多远?45岁的陈振生(Tan Chin Seng)用他的经历作出了回答。
作为马来西亚首位职业小提琴工匠,过去十年来,他在国际上屡获奖项。但陈振生的从业之路可以说是剑走偏锋。他毕业于计算机科学专业,但平时的主要工作是帮忙经营家族餐馆,还与人共同创办了一所音乐学校。他不拉小提琴,却最终成了琴师。
一切都始于那趟偶然的中国之旅。2010年,他前往中国修复一把老旧小提琴,这趟旅程意外激发了他对乐器构造的兴趣,好奇心驱使他拜师于中国制琴师兆生(Han Zhaosheng),并制作了自己的第一把小提琴。
马来西亚首位小提琴工匠的故事 ? AP
“起初,我只是觉得很有趣,想说为什么不亲手做一把小提琴?但当我做完第一把琴时,我就知道这门工艺是属于我的。整个制作过程我都很喜欢:木工、雕刻、艺术、化学、声学、物理……小提琴制作几乎涵盖了所有我感兴趣的东西。而且能把一块木头变成乐器,简直太神奇了。”
接下来,用他的话来说,是一种“疯狂”的投入。他往返北京接受更多培训,之后又前往意大利师从其他制琴师,最开始他每天要花上16个小时伏案工作,只为打磨出完美的线条与曲面。2015年,他决定全职投身制琴事业。
“这活儿永远干不完,就像你的车,你每天都可以擦它。”陈振生一边打磨新琴一边笑着说。
小提琴的制作工艺极为繁复,一把琴往往需要数百小时的精工细作,对专注力要求极高。这也为陈振生带来了类似冥想的平静体验。他的工作室 Deciso 位于吉隆坡郊区,里面堆满了风干多年的原木、各式雕刻工具和一罐罐手工调制的清漆。
陈振生每年大约制作10把琴,使用云杉木作为面板,这种木材因音质出众而备受推崇。琴背、侧板和琴颈则采用枫木。他的木材主要来自欧洲,也会在上海的年度木材交易会上采购,并需多年自然风干,以确保音色稳定、且小提琴不易变形或开裂。
最初他的琴在本地市场并不被看好,有些客户会拿他的手工琴去跟量产的琴比较。但自从获得意大利等各类国际奖项后,他的客户越来越多。如今马来西亚已有两位全职小提琴制作师皆出自他的门下,而他的一把琴售价约为12000欧元,约超10万人民币。
他的经历也激励了不少人追随他的脚步。虽然大多数学徒是年轻音乐人,但很少有人愿意把这门手艺当职业,毕竟它太辛苦。不过,仍有个别学生坚持下来,其中包括马来西亚第一位女性小提琴制作师——陈松杰。
如今,全国已有两位全职小提琴制作师皆出自他的门下。他也坦言,马来西亚本地市场仍较小,难以容纳更多人进入这个行业。
“我们都疯了,这个工作室的制琴师个个都疯了,我们实在太热爱这份工作了。” 他摇着头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