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债务协商”诈骗案激增 形成黑色产业链
2025-06-29 18:25:38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近年,在中国大陆一种打着“债务协商”“停息挂帐”旗号的诈骗新型金融陷阱正迅速蔓延。尤其是在短视频和社交平台的推动下,这类骗局大规模吸纳受困于网贷的普通用户,已演变为一条成熟的金融黑灰产业链。
从求助到受骗 债务人陷入“协商”陷阱
据《中国经营报》近日调查披露,所谓“协商减债”“停息挂帐”的服务,实为假借“法律援助”之名的新型诈骗,已成为当前金融黑产的热门变现工具。
河南居民张明(化名)因背负28万元网贷债务焦头烂额,一次深夜刷短视频平台时,被一条“帮你减债、不上征信”的广告吸引。他在花费39.9元购买“法律咨询套餐”后,又在对方不断诱导下先后支付14,350元服务费。然而最终平台告知其“罚息并未减免”,而承诺“全程协商处理”的工作人员早已失联。
这类案例并非个例。据新浪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截至目前,关于“债务协商”服务的相关投诉已超过1500件。主要问题包括虚构减免承诺、伪造协商材料、假扮催收人员制造“谈妥”假象等。
业内人士指出,不少所谓“律所”实际是由无律师资质的“法律咨询公司”包装的诈骗团伙,借“协商”之名兜售虚假希望,专收困顿中的债务人“智商税”。
黑话包装与灰产闭环 一条精准收割链条
为了规避监管与平台审核,相关机构普遍使用“鞋商(协商)”“可延(延期)”“退息退费”等行话包装服务内容,营造专业形象,故意模糊与官方平台的界限。
“我们可以帮你延期3年、屏蔽催收电话、避免被起诉”,成为诈骗分子最常用的宣传话术。一旦债务人付款并签订所谓“法律服务协议”,便陷入“退款难”“维权难”的境地,更有甚者个人信息被用于催收报复,造成二次伤害。
部分“协商机构”还会通过伪造收入证明、贫困证明等材料与平台“协商”,不仅涉嫌欺诈,还可能导致债务人无意中成为信用卡诈骗、伪造证件等刑事案件的被告。
数据:中国互联网黑灰产从业者超500万人
在一些地方法院的判例中,已明确认定这类“协商服务”属于以逃废债务为目的、扰乱金融秩序的违法行为,其合同被判定无效。《中国经营报》通过暗访发现,不法机构常借“律师事务所”名义开展引流,实际操作则转由无资质公司完成,形成前端引流—中端包装—后端操作的黑灰产闭环。
根据安全机构“威胁猎人”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互联网黑灰产从业者已达587.1万人,同比增长高达141%,而由此带来的财产损失达数百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