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空袭巴基斯坦后巴方报复是否无可避免?
2025-05-07 23:26:5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BBC中文

巴基斯坦声称击落五架印度战斗机,但印度尚未证实。
印度宣称,根据“可靠情报”,对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尔(Kashmir,喀什米尔)九个地点发动导弹及空袭,目标为武装分子据点。
行动于印度时间周三(5月7日)凌晨1时05分至1时30分(格林尼治时间周二19:35至20:00,香港/北京/台北时间 03:35至04:00)之间进行,历时仅25分钟,爆炸声惊醒当地居民,震动整个地区。
巴基斯坦则表示仅有六个地点遭袭,并宣称已击落五架印度战机及一架无人机,印度未有确认这一说法。
巴基斯坦称,周二晚间的攻击造成至少31人死亡,57人受伤。印度军方则称,巴军炮击造成其控制区内至少15名平民死亡,43人受伤。
此轮冲突升温,源于上月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帕哈尔甘(Pahalgam)发生针对游客的致命袭击,令到两个拥核的邻国紧张关系提升至危险新高。印度声称掌握“明确证据”,显示袭击与巴基斯坦境内的恐怖分子及外部势力有关,巴基斯坦否认指控,并指印度至今未提供任何相关证据。
空击是否标志着事态再次升级?
2016年,印控克什米尔乌里(Uri)发生袭击事件,导致19名印度士兵丧生,印度越过实际控制线(Line of Control,LoC,即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实际边界)发动“外科手术式打击”。
2019年,普尔瓦马(Pulwama)爆炸案造成40名印度准军事人员死亡,印度空袭深入巴拉科特(Balakot),为自1971年以来首次对巴基斯坦本土发动攻击,触发巴方报复性行动及空中交火。
专家指出,今次回应帕哈尔甘袭击事件的报复行动规模更广,同时针对三个主要驻巴激进组织的基础设施。
印度表示,空袭针对位于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尔的九个军事目标,深入袭击“虔诚军”(Lashkar-e-Taiba, LeT)、“穆罕默德军”(Jaish-e-Mohammed,JeM)及“真主穆斯林游击队”(Hizbul Mujahideen)三大武装组织的重要据点。
据印方发言人称,最接近边境的目标包括锡亚尔科特(Sialkot)境内两个营地,距离边境仅6至18公里;最深入的攻击为距边境100公里、在巴哈瓦尔布尔(Bahawalpur)的穆罕默德军总部。
此外,位于巴控克什米尔首府穆扎法拉巴德(Muzaffarabad)的一处虔诚军营地,距离实际控制线仅30公里,被指与近期在印控克什米尔的袭击有关。
巴基斯坦则表示仅有六个地点遭袭,并否认境内设有恐怖分子营地。

巴基斯坦表示有六个地点遭到攻击,其中包括巴控克什米尔首府穆扎法拉巴德。
“今次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打击的目标已扩展,超越以往模式。以往如巴拉科特的空袭,主要集中于穿越实际控制线、针对巴控克什米尔——那是一条军事化边界。”德里的历史学者斯里纳特.拉加万(Srinath Raghavan)向BBC表示。
“但今次,印度直接打入巴基斯坦旁遮普地区(Punjab),越过了印巴国际边界,打击恐怖组织基础设施及总部,包括与虔诚军有关联的巴哈瓦尔布尔及穆里德克(Muridke)等地,同时也袭击穆罕默德军和真主穆斯林游击队的据点。”
“这反映出印度的回应更广泛、更具地理延伸性,意味着多个组织已被纳入印度的打击范围,并向外界发出更强烈讯号。”
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国际边界”是两国正式承认的分界线,从古吉拉特(Gujarat,古加拉特)延伸至查谟(Jammu)。
印度前驻巴基斯坦高级专员阿贾伊.比萨里亚(Ajay Bisaria)向BBC表示,印度今次的行动是“巴拉科特加强版回应”,旨在建立威慑力,针对已知的恐怖据点,同时伴随强烈的“降温信息”。
比萨里亚指出,“今次的空袭比以往更精准、有针对性且更具可见性,因此更难被巴基斯坦否认。”
印度消息人士亦表示,行动旨在“重建威慑力”。
拉加万教授解释:“印度政府认为2019年建立的威慑力已消退,需要重新建立。”
“这与以色列的策略类似,即威慑力需要定期且反复的行动来维持。但如果我们认为单靠还击便可吓阻恐怖活动,我们可能给予巴基斯坦报复的动机——而局势将可能迅速失控。”
会演变成更大范围的冲突吗?

周三,一枚炮弹击中印度查谟地区的主要城镇后,烟雾升起。
大多数专家认为,巴基斯坦报复将无可避免,而外交手段亦将发挥作用。
“巴基斯坦肯定会有所回应。挑战在于如何管理下一波升级,这正是危机外交发挥作用的时候,”比萨里亚表示。
“巴基斯坦将获得保持克制的建议,但关键在于巴方回应之后的外交工作,确保两国局势不会迅速升级。”
来自拉合尔(Lahore)的政治与军事分析员埃贾兹·侯赛因(Ejaz Hussain)认为,印度针对穆里德克及巴哈瓦尔布尔等地的“外科式打击”,“鉴于目前局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料到的”。
他表示,报复行动可能发生。
“考虑到巴基斯坦军方近期的媒体言论与宣示清算立场,未来数日报复行动或会以跨境外科式打击形式出现。”
不过,他亦担忧,双方的外科式攻击可能“升级成有限的常规战争”。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University at Albany)的学者克里斯托弗·克拉里(Christopher Clary)则指出,基于印度空袭的规模、对关键目标造成的可见损害及据报的伤亡数字,巴基斯坦“极有可能”作出反击。
“若不还击,等同容许印度在感到受委屈时就可打击巴基斯坦,这与巴基斯坦军方一贯‘对等报复升级’的原则背道而驰,”他向BBC表示。
“考虑到印度今次声称针对的是与恐怖活动及武装分子相关的组织与设施,我认为巴基斯坦很可能会将还击范围局限于印度的军事目标,但这仍未可确定。”
尽管局势持续升温,部分专家仍抱有降温的希望。
克拉里表示:“仍有相当大的机会,这场危机仅止于一轮双方的对峙式空袭,接着是一段实际控制线沿线的激烈驳火的时间。”
然而,他补充,进一步升级的风险仍高,这场对峙可能是“自2002年以来最危险的印巴危机”,甚至比2016年和2019年的对峙更为危险。
巴基斯坦的报复是否无可避免?

印度辅助军事人员周二在斯利那加(Srinagar)的一条道路上站岗。
巴基斯坦的专家指出,尽管印度发动空袭前未出现过去常见的“战争狂热”,局势仍可能急转直下。
“我们的政治社会严重分裂,国内最受欢迎的领袖被囚禁。伊姆兰·汗(Imran Khan)的入狱引发民众强烈反军情绪,”驻伊斯兰堡分析员、《詹氏防务周刊》(Jane's Defence Weekly)前记者乌默.法鲁克(Umer Farooq)表示。
“与2016年或2019年相比,如今的巴基斯坦公众对军方的支持明显减弱,过往那种战争狂战的氛围明显缺席。但若舆论风向在反印情绪较普遍的旁遮普中部出现变化,我们可能会看到民众施压要求军方采取行动,而军方亦可能因应这场冲突重新获得民心。”
埃贾兹·侯赛因也持类似看法。
“我认为,这场与印度的对峙,正为巴基斯坦军方提供一个重新争取鲍众支持的机会,尤其是针对最近批评其政治干预的城市中产阶级,”他说。
“军方的积极防卫姿态,已被主流与社交媒体放大,有媒体甚至宣称已击落六至七架印度战机。”
“虽然这些说法仍有待独立核实,但这些消息有助提升军方在公众中的形象——有些群体在面临外部威胁时,往往会团结起来捍卫国防。”
印度和巴基斯坦能否悬崖勒马?

印度安全部队在乌里、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巡逻。
印度再次在“升级”与“克制”的微妙平衡之间走钢丝。
在帕哈尔甘袭击发生后不久,印度迅速报复,封锁主要的边界口岸、暂停水资源共享协议、驱逐外交官,并停止大多数巴基斯坦国民的签证发放。双方部队已经进行了小型武器交火,印度亦禁止所有巴基斯坦飞机进入其空域,这一举动与巴基斯坦此前的做法相似。作为回应,巴基斯坦暂停1972年和平协议并采取了相应的报复措施。
情况类似于2019年普尔瓦马袭击后的印度反应,当时印度迅速撤销巴基斯坦的最惠国待遇,征收重税,并暂停关键的贸易与交通联系。
这场危机加剧时,印度对巴拉科特发动空袭,随后巴基斯坦展开了报复性空袭,并俘虏印度飞行员、中校瓦尔塔曼(Abhinandan Varthaman),紧张局势进一步提升。然而,外交渠道最终促成局势缓和,巴基斯坦以人道姿态释放飞行员。
比萨里亚上周对我表示,“印度愿意再次给传统外交一个机会……这是在印度已达成战略及军事目标、而巴基斯坦则向国内受众宣称获胜的背景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