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方脸:从中美对账看中共的洗脑手段

2025-02-04 09:29:42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看中国


时评人、自媒体大V多伦多方脸(本人提供)

近期,随着TikTok在部分国家面临封禁,大批被称为“TikTok难民”的用户转向了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在这一背景下,一场所谓的“中美对账”在中国网际网络掀起热潮,许多“小粉红”似乎找到了证据,试图证明美国及西方国家的生活并不如中国。时评人、自媒体大V多伦多方脸通过仔细审视这场“对账”,揭示其中潜藏着中共熟练的造谣和洗脑模式。

造谣模式一:半真半假 隐藏关键信息

以“不饿药”为例,这个词被用来暗示美国人贫困到需要靠药物维持生计。实际上,这种药指的是司美格鲁肽(Ozempic),一种昂贵的处方药,主要用于减肥,而非抗饥。将其误导性描述为“不饿药”,就是中共常用的造谣手法——提供部分真实信息,隐藏关键背景,让公众在不完整的资讯中自行得出错误结论。

乍看之下,这种叙述似乎合情合理,毕竟“不饿药”确实存在,且确实能减少食欲。然而,问题在于语境和事实被刻意扭曲。司美格鲁肽的价格昂贵,且需处方购买,并非贫困人群的“救命药”。若说美国人因吃不起饭而依赖此药,逻辑上就如同说中国农民工为了省饭钱,每月花1600元人民币购买相同药物一样荒谬。

这种半真半假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极大的迷惑性,因为它建立在部分事实基础上,然后通过选择性忽略关键细节,达到误导公众的目的。这不仅仅是信息的不完整,而是一种有意识的操控策略,让人们在看似合理的表面下,接受错误的结论。

另一个例子是“美国超市空货架”的传言。一些照片显示美国超市货架空空如也,暗示美国物资短缺、民众生活困难。然而,这些照片多数拍摄于疫情初期,当时人们因恐慌而囤积物资,并非常态。实际上,随着供应链恢复,超市迅速补货,并不存在长期短缺问题。

造谣模式二:断章取义 放大个例

在“中美对账”中,许多案例都是从真实现象中断章取义。比如,关于美国军人需自租住房的说法,忽略了政府提供的高额住房补贴。确实,美国军人如果选择不住在军营,可以自己租房,且需要支付房租,但事实上他们会获得一笔不菲的住房津贴,这笔补贴往往比普通中国工薪阶层的收入还要高。

同样,“午餐贷款”的误译也被利用来渲染美国学生的困境。有人将"lunch debt"直译为“午餐贷款”,制造出一种美国学生为了吃饭不得不借贷的悲惨形象。然而,实际情况是,美国有全国范围的免费或减免午餐计划,任何低收入家庭的学生都可以申请。所谓的“午餐债务”更多是指短期内未缴清的餐费,学校通常会给予缓期支付,并不会成为真正的经济负担。

另一个典型例子是美国打两份工的现象。根据美国劳工局数据,仅有约5.3%的美国人打两份工,而打两份全职工的比例更是低至0.2%。然而,这种少数现象被夸大成普遍现象,与中国的“996”工作制进行不公平比较。其实,即便在美国,许多打两份工的人仍然保持每周40小时的工作时长,这在中国已属于理想状态。

此外,还有“美国医疗破产”的说法。确实,美国存在因医疗费用高昂而导致经济困难的案例,但美国同时拥有健保(Medicare)和低收入家庭医疗补助(Medicaid)等制度,为大量民众提供保障。将个别极端案例泛化为普遍现象,无疑是误导公众的手段。

造谣模式三:言论管控 信息茧房

最具破坏力的洗脑工具并非仅限于误导性内容,更在于中共对信息流通的严格控制。在小红书等平台上,任何试图纠正错误或提供不同观点的言论,不是被限流,就是直接删除。这种“内墙”建设,让公众只能接触到单一的、经过筛选的资讯,形成信息茧房。

例如,当有人在小红书上指出,美国人即使打两份工,总工时也仅约40小时,与中国的工作时长相比并不算多,这类帖文的曝光度往往极低,甚至直接被删除。同样,试图纠正“午餐贷款”误译的评论,或是分享真实美国生活的内容,也常遭遇限流处理,无法形成有效的舆论影响力。

此外,还有“美国无家可归者遍地”的说法。确实,美国存在无家可归问题,但这并非无法解决的社会危机。许多城市有完善的庇护所和社会救助系统,帮助无家可归者重新融入社会。选择性展示特定地区的问题,并忽略整体情况,是一种常见的误导手段。

民族自信心的缺失与“赢学”心理

“中美对账”的背后,反映出的是一种深层的民族自信心缺失。许多人不再寻求真相,而是寻找证明自己“正确”的机会。这种现象与2012年后中国网际网络言论环境的收紧密切相关,从“新四大发明”到“入关学”,再到如今的“中美对账”,这一系列的“赢学”现象无非是对现实失落感的心理补偿。

早期的“赢学”体现在对高铁、支付宝、共享自行车和网购等所谓“新四大发明”的吹捧上,试图通过这些表面成就来证明国家优越。然而,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和社会问题的浮现,这种简单的自信逐渐崩溃。特别是在疫情之后,失业率上升、收入下降、青年找工作难等问题日益严重,“赢学”不再能提供足够的心理安慰。

这时,“中美对账”成为了新的情感出口。在这场“比烂”的游戏中,很多人不再关注自身问题的解决,而是试图通过证明“别人也很惨”来获得心理平衡。这种心理机制本质上是一种逃避,无法真正解决现实困境,反而可能加剧对问题的忽视和麻木。

自欺欺人的代价

面对社会问题,比烂和自我安慰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问题愈加严重。真正的进步来自于直面现实、深入反思,并在多元的言论环境中找到改变现状的方法。只有摒弃“赢学”的幻觉,中国社会才能走向真正的成熟与自信。

在信息高度流通的时代,封闭和自欺只能带来短暂的心理安慰,无法改变现实。只有打破信息茧房,拥抱真实与多元,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毕竟,真正的强大不在于否认问题,而在于有勇气面对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8批拟资助人员公示
  2. 西北大学学生公开反共遭开除 引关注
  3. 与川普通话结束,高市早苗:谈及习近平对话内容
  4. 川普政府再解雇5名旧金山移民法官
  5. 南风窗:中国要崛起,必须告别革命外交
  6. "台湾有事"中日闹到联合国,彭博:北京施压全球选边站
  7. 日本要设“政府效率部”:学美国?
  8. 军委扩大会不能拖 军方“擒习先擒蔡”?军心不稳 下层或爆发起义
  9. 中日关系紧张之际 川习通话 专家解读
  10. 翻车现场:倾尽心力,为我可爱的祖国
  11. 阿里前三季度经营利润同比下滑85%
  12. 香港高院披露:宗庆后最信任的还是宗馥莉
  13. BBC:X的新定位功能如何曝光了美国政治帐户
  14. 成龙改遗嘱,15亿家产分配曝光
  15. 内斗不止 分红530亿:科兴生物遭纳斯达克驱逐退市
  16. 月余追捕和秘密监控 卢浮爆劫案最后1名嫌犯落网
  17. 起底高市早苗狂妄言行
  18. 日常中的“瞬间移动”整辆车转眼即将抵达目的地
  19. 台积电正式起诉前高级副总裁 泄露2纳米等技术机密
  20. 中国六代机新样机使用矢量喷口,引外媒关注
  21. 天灾和成本压力下 美房屋保费未来两年恐飙涨
  22. 日本政府考虑上调五年入籍居住年限
  23. 年均日照时数太低 成都市民要求官方增设“太阳假”
  24. “成年人失踪越来越多”大陆多地惊现成堆被弃身分证
  25. 苹果内部四位实权派进入接班视野
  26. 暗光两说范曾
  27. 川普下令重审20万拜登时期难民 绿卡亦在审查之列
  28. 紧急情况!中国首次应急发射飞船前往天宫空间站
  29. 台行政院长强硬回应北京:没有“回归中国”这个选项
  30. 为何刺杀安倍?山上彻也:我曾感到“绝望与危机感”
  31. 川普推动“创世任务”:以人工智能驱动美国科研与能源转型
  32. 广西北海轿车冲撞政府大门 遭武装巡逻车阻击
  33. 川普接连致电中日领袖,彭博:决心“避免卷入争端”
  34. 对待有恩于你的人 请吃饭送礼都比不上这种“报答”
  35. 国民党大陆事务部前主任:郑丽文追求终极统一
  36. 又一场“战争”来临?
  37. 塔利班控巴基斯坦空袭阿富汗
  38. 蔡奇失踪 王小洪消失 习近平权力大厦将倾
  39. 组图:第一夫人迎接圣诞树 开启白宫圣诞季
  40. 川普暂停拜登时期难民的绿卡审批
  41. 马斯克开始用Grok替代员工了!最惨部门裁员90%
  42. 六四“抗命将军”徐勤先6小时庭审录像曝光
  43. 习近平罕见致电川普,美国介入中日僵局?
  44. 吉尔吉斯斯坦逮捕金矿公司中国籍CEO
  45. 纽约时报:美国正在给自己“挖坑”
  46. 美再制裁委内瑞拉!点"1团体"为恐怖组织,加压马杜洛政权
  47. 救命药滞留酒店前台5小时 武汉男子发病身亡
  48. 川普签署行政命令,启动人工智能创世纪计划
  49. 55岁梅拉尼娅独自迎接圣诞树 赤脚穿12厘米高跟鞋
  50. 美国知名空头“死咬”英伟达:下个泡沫破裂的“思科”
  51. 俄军猛攻基辅酿6死 美方加紧推动和平方案
  52. 美军参联会主席将访问千里达
  53. 纽约时报:川普俄乌和平计划为普京带来双赢局面
  54. 美称未参与以击杀真主党最高军事指挥官空袭行动
  55. 英国议员质询BBC高层人物的五个关键时刻
  56. 人生不顺皆因这3个字 如何化解?
  57. OpenAI试图在奇点前夜,抢回人类的控制权
  58. 阿富汗:将在适当时机回应巴基斯坦空袭
  59. 因支持普京 俄体操运动员被德国俱乐部取消参赛
  60. 马克龙:不应逼乌克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