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六大国有银行均下架五年期大额存单
2025-11-25 05:25:38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中国大陆银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收缩负债期限,导致金融市场出现罕见现象:曾被视为储蓄基石的五年期定期存款,正从包括中国六大国有银行在内的众多银行的产品列表中悄然下架;连三年期产品也开始消失,目前在售的最长期大额存单仅剩一年期。这场“长存产品退场潮”直接暴露了银行在利率持续下行环境中,对锁定长期高成本负债的深度焦虑。
银行长期定存悄然退场
曾经随处可见的银行五年期定期存款,正悄然从部分银行的产品列表中消失。
11月25日,九派新闻报道,中国六大国有银行均已下架五年期大额存单。
不久前内蒙古土右旗蒙银村镇银行不仅下调了存款利率,更正式公告取消了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内蒙古昆都仑蒙银村镇银行最新的存款利率公告表中,五年期定存产品利率一栏已经显示为空缺。
湖北荆门农商银行也紧随其后,在本月下调了定期存款利率,其50万元起存的特色产品“福满存”已不再提供。
事实上,这股“退场潮”已蔓延至多家银行,包括浙江网商银行、中信百信银行、苏商银行和中关村银行等,它们不再通过手机银行或APP提供五年期定存,部分银行甚至连三年期产品也已下架。
中关村银行在存款产品利率调整公告中表示,三年期、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均已下架,仅限存量客户在自动续存的情况下还可以继续持有。
针对此现象,财经博主“刘大”11月25日分析说,这种直接下架产品的行为,比过去的“利率倒挂”(五年期低于三年期)更为激进,这明确表明银行极度渴望保持负债端的灵活性,不愿锁定任何长期、高成本的资金风险。
分析:银行净息差(NIM)被压至极限
银行突然收缩长期定存产品的核心原因,直指银行业持续承压的净息差(Net Interest Margin, NIM)。净息差是衡量银行核心盈利能力和经营安全的关键指标。
网易大V“小谈食刻美食”11月25日的文章表示,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的差值,即是银行盈利的压舱石。然而,从今年上市银行已披露的三季报来看,净息差承压的态势仍在持续,有近半数银行的净息差仍处于下行通道。
Wind数据显示,在26家已披露三季度净息差数据的上市银行中,共有12家净息差实现环比持平或上升,虽然企稳面明显扩大,但仍有14家银行净息差处于下行通道。
逼近“安全红线”
业界普遍认为,净息差1.8%是银行业经营的安全警戒线。然而,目前国内银行平均净息差已不足1.5%,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更是低至1.31%,个别大型银行甚至只有约1.21%,盈利空间被严重挤压,已接近“危险线”。
“刘大”认为,这种压力源于政策对贷款利率的持续引导性下降,以刺激经济。然而,存款利率的降速相对缓慢,导致银行“低息揽储、高息放贷”的传统利差模式难以为继。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陆媒表示,银行调整大额存单和定期存款等发行计划,压缩规模或下架产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以维护日益变薄的净息差。
银行焦虑 用行动预测未来利率走势
银行下架长期存款的行为,被市场解读为一个重要的内部专业判断:即对未来利率走势的明确预期。
“刘大”指出,银行是在用行动投票,告诉储户:未来的利率只会比现在更低。
他说,银行选择放弃锁定长期资金,正是担心在未来的降息周期中,现在以相对高利率吸收的五年期存款将成为“亏本生意”。因此,银行宁愿将资金期限缩短到一年,以确保负债端的调整速度,避免被长期固定成本锁死。
银行在压力下动作频频
除了在负债端调整存款利率,银行在资产端和风险控制上也表现出焦虑。近期,大陆多家银行纷纷直销房源,将手头的断供房、抵押房快速甩卖。
“刘大”表示,银行直接下场卖房的操作也暴露了银行的压力与焦虑。银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快速回笼现金流,甚至“割肉”也在所不惜。
对于贷款逾期客户,催收态度趋于温和。只要客户保持缓慢还款,该笔贷款在银行账目上就不会被立刻认定为坏帐,从而减轻银行的账面压力和财报负担。
分析:存款利率零时代逼近
“刘大”表示,综观银行一系列的动作,从取消长期限定存、净息差持续收窄,到快速甩卖房产,都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的时代。未来存款的无风险收益会越来越低,选择也会越来越少。
他总结道,宏观经济问题的症结已不在于单纯的利率高低,而在于需求不足和信心不足。在居民对未来收入不确定、社会保障投入较低和房地产市场下滑等多重因素制约下,单靠货币政策(如降息)来刺激消费和投资的作用,已接近边际效应的极限。
对普通人的建议
在这样的降息周期中,“刘大”给出反直觉的理财建议:如果你手头有长期不用的闲钱,现在反而应该趁着还有较长期限的定存产品在售时,尽快锁定一个期限越长的产品越好。
尽管当前长期利率可能不如短期利率高(倒挂现象),但在银行预测未来利率将持续走低的背景下,现在锁定的长期利率,将是为未来几年保住相对较高无风险收益的稳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