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师,不应该端着饭碗行乞

2025-11-21 19:26:2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南风窗



1931年12月,梅贻琦就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时慷慨陈词:“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这里的大师,即指代大学教授的“大先生”。传统社会,知识分子肩负着传道授业、引领社会精神的责任。在现代社会,大学教授不仅被视作教师行业金字塔的顶尖,更由于大学肩负着钻研专业技术与树立知识权威的使命,还是一份自带精英光环的职业。

改革开放40余年来,大学教育与大学教师,不断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而嬗变。比如,20世纪末开始的高校扩招与市场化浪潮,让大学由精英教育逐渐转向大众教育。紧跟着,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大学在管理上出现“企业化”迹象,不少高校引进一系列“末位淘汰”“目标考核”等新型绩效管理制度。大学老师的优绩产出变得指标化且可视化,大学教师逐渐成为一种不能被保证稳定性的职业。

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结合点,高校教育在我国的受重视程度亦在不断提高。而2025年11月初由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则提到,当下,既需要强化思想政治对大学教师的引领,亦需要加强对教书育人进行实效评价,强化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从理想到现实,从宏观到微观,大学教师的生存境况,跟随外部环境发生着动态改变。不少身处象牙塔里的个体也开始重新审视自我,或坚守身为师者的价值取向,或在新的机制下重塑理想与坐标。

01

困在表格里的大学教授

即便已临近退休,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傅元峰站上讲台时,还是有些“迟疑”和“恐惧”。他不确定,座下的学生究竟想从自己这里学到什么?是如何写出一篇高分论文,还是如何能成功保研或顺利毕业?

有时候,他仿佛能抽离出课堂的场景,看见那个让他自己讨厌的“教授傅元峰”——“一个滔滔不绝的人,只是为了连续讲述,只是(为了)把话语传送到不到一个小时的容器里,等待学生们的分拣或忽略。”

图源:unsplash

2003年,从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傅元峰留在了本校中文系工作。当时的教授,“只要留在学校就有编制”。晋升副教授、教授也需要发文章、报课题、评奖项,“但远没有现在这么卷”。傅元峰说:“如果没有晋升的意愿,也可以在讲师的位子上安心教学科研。”

在正式站上讲台之前,他先在研究中心做了两年学术秘书。从那时起他就发现,在高校工作,不得不填报各式各样的表格。当时,他常常需要处理“非常烦琐的周报、月报和季报,以及教育部对中心的各种考核和评审”。那两年过后,他觉得自己“看到表格就要呕吐”。

后来,傅元峰正式站上了讲台,却发现表格的重要性有增无减。“评职称”要填,评奖要填,“申请房子”要填。表格意味着自我展现、评判和量化。这常让他感到困惑,他不愿意去展示自己,也不认为文学学科适合被量化。

如今,一名教授评职称的主要晋升机制,由项目、论文和成果奖三项数据决定,这些几乎决定了社会层面一个教授的含金量。而要想拿到足够有分量的头衔,一名教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跑课题申请、结交名刊编辑,参加各种评奖,填写各种表格,进行各种旷日持久的学术社交经营”。

高校博士生学术评价,对期刊论文有严格要求

琐碎困住了像傅元峰一样对大学教授这份职业怀揣纯粹理想的教授。南京林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导林中祥教授就曾撰文感慨道:“各种考核,需要专门的人统计,需要每个老师反复几次登记、分配、确认、签字,不但学校要增加‘学校公务员’编制,每个老师个人所花的时间与精力如果统计起来,真是吓人。”

更深一层参与晋升的时候,傅元峰又切身感受到,看似公平的量化标准,在实践操作中未必如此。

比如,能否顺利发表在期刊,“往往不是由论文本身的质量决定的”,而是由刊物的等级决定的,“大部分重要刊物的发刊权掌握在主编和编辑手里”。傅元峰甚至见过,一些学术期刊依赖“学术社交”运行,“请这个编辑过来讲课或者开个会,给一些什么样的酬劳,然后在私下里形成私交”。

在一次晋升职称之前,傅元峰在某家顶级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但他自认为,这一篇的水平并不高于自己发表在普通期刊的其他作品。“它也许并不是我学术研究的代表成果,但它发表的刊物等级决定了它特别重要。”在过去几年内,他感觉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较前期并没有显著提升,但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电脑统计的量化数据显示,他达到了这次晋升职称的要求。

2016年,44岁的傅元峰终于评选上教授并成为博导。答辩时,评委问他,为何没有拿到一个像样的奖项?傅元峰坦言,自己没有主动申请过任何奖项。他“固执”地认为,一切思想和研究,都不该是“竞技类”的东西,而一个学者不应该端着饭碗行乞。

图源:unsplash

“文科的一大特点是难以用量化标准衡量。”傅元峰说,“文科成果的产出也不能以年度为计算,比如一个思想者著书立说,但他可能有五年的时间都仅仅是在阅读文献、翻查资料。”但如果参加年度考核,他不可能直接对考核者说:过去一年来,我只是在读书和思考。

傅元峰有一名已退休的本院同事,自进入大学后就从未主动参与晋升评选和各种福利环节,直到退休也没有结婚成家,几乎一辈子待在教室和书斋,沉迷在自己的学术世界里,“甚至连分房子、报职称的填表都是教研室同事帮他的”。

这位教授也许不是一个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学者,但学术水准和学术情怀却令同行与学生心悦诚服。傅元峰感慨道,相较于过去,在今天,大学要诞生这样一名学者,“或许很难了”。

02

拥挤的甬道

2015年,共青团北京市委曾对北京高校的16738名专任青年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按专业技术职务来划分,正高级占比仅为1.2%;副高级约占14.1%,中级人数占比最多,为61.9%。这说明高校职称晋升的拥堵现象严重。

在校20余年的傅元峰亲身感受到了这一点。在2014年左右,他打算评选教授,却发现评选要求的项目比以前更繁琐、复杂了。在满足了原有的期刊和项目条件之后,学校又忽然要求教授们“出国访学一年”。傅元峰访学归来,却被学院告知,另一位“更符合资质要求”的教师需要先晋升,让他再等一年。

发刊够不够标准、研究课题是否具有竞争力,很多具体而微的条件,“基本上要到申报职称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够不够格”。那两年,傅元峰明确感受到,评职称的难度越来越高,名额越来越紧,压力越来越大。他逐渐被一套自己并不认同的评价体系左右,产生了焦虑感。

从十年前到现在,随着高校扩招的滞后效应,中国高校的博士毕业生数量增加,但高校内部的学科设置与课程体系并未发生大规模、系统性的调整,这直接导致高校教授的职位数量变得紧张。

《独家记忆》剧照

2020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讲师岳英在对136位华东地区四所研究型高校教师进行调查及研究后发现,拥有讲师职称者的平均年龄是29.8岁,晋升至副教授时的平均年龄为34.2岁,至教授的平均年龄为40.8岁。从讲师到正教授,一共需要12.5年。

近两年,部分高校陆续出台了一些打破原有固化评选机制,或是鼓励青年学者进入高校的机制。比如2025年,兰州大学设“青年教授”岗位,获聘者享受可直接申请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且聘期内不占学院高职岗位。

不过,教师规模的扩大、人才竞争的加剧,依然是不争的事实。一名刚进入国内TOP3高校的青年教师对南风窗表示:“现在高校教职太少了,基本是老一批的老师退休了,然后才有新的岗位出来,一个萝卜一个坑。”

这名青年教师在博士期间,已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超过5篇,即便如此,求职时,也发现自己的竞争优势也有限,“不能保证我找到一个合适的教职”。

图源:unsplash

资源越是顶尖、排名越靠前的高校,竞争越是激烈。一次,傅元峰随同本校的一群青年教师到一所没有“非升即走”制度的二本高校去访问。开会时,傅元峰发现,“我们的青年教师大多都低着头,显得心事重重,但他们(那所学校的老师)都带着笑容,自在从容地进行融洽的交流”。

在没有严格考评要求的学校,教师们的自我定位的确会更接近于普通职业。今年32岁的邹静在江苏一所民办本科院校做教师,学校里,包括她在内,几乎所有老师都是研究生学历。除了每周12节课的授课时间,老师们的其余时间几乎都可以自由支配。

民办高校的晋升条件也远不如公立名校那么激烈。邹静从助教晋升为讲师时,只需要在“普刊”(普通刊物)上发表2篇论文,平均一年一篇,与学校平时对老师的日常考核要求是一样的,即每个教师都被要求每年刊发1篇论文,但不对期刊等级做要求。

因为要兼顾家庭和育儿,邹静还拒绝了领导让她兼任一个学科小领导的邀请。她不愿意“动不动开会”,也不想做备课、上课之外的其他琐事。

《黑狗》剧照

邹静把大学老师当成一个纯粹的工作。“本质上我们是一个企业”,邹静说,出门在外,当别人问她职业,她只会说自己“在学校上班”,但不会自称“大学老师”。

不过,竞争的加剧是必然趋势,只是程度与公立名校有所不同。民办高校也接收到了这一信号。这两年,陆续开始有博士生来邹静任职的学校就业,领导有时会旁敲侧击地呼吁老师们要有竞争意识,不要“躺平”。但邹静不为所动,“什么叫躺平?我把课上好,每年按要求发两篇期刊(论文),我完成好本职工作,这不叫躺平”。

03

价值的回归

1917年,中国教育家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讲里开宗明义道:“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因此,大学应当保持学问独立性。

紧接着,蔡元培对北大进行了一系列改制,比如推行教授治校、大学校长由教授组成的委员会推选。这些种种,都是为了保证学术自治和教育独立。

次年,蔡元培又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写下:“所谓大学者,非仅为多数学生按时授课,造成一毕业生之资格而已也,实以是为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如何保证老师的重心是学术,学生的重心是学习?从百余年前,志于教育的先驱就已经思考这个问题了。

从那一年算起,迄今为止,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也不过百余年历史。

继五四运动之后,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主要通过学习西方而建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校教授的选拔、评审制度,大多依照美国现代大学模式。美国高等院校的教授,虽然大多为终身制,但晋升标准同样是以课题、研究成果和对学校的其他管理成果而论。

相对复杂的考核机制,起初是为了保证一定的公平性与全面性。随着工业化发展与市场分工程度的提高,大学教师的“机械化”程度逐渐提升,各式量化指标让大学教师变得越来越像专业人士。

与教授一样,学生在高校里的定位,也在朝着“机械化”变化。

《年少日记》剧照

傅元峰发现,相较于十年前,如今的学生更希望从老师处习得“怎样获得毕业资格”“怎样获得更高‘学分绩’,确保保研成功”“如何应对论文抽检”等技艺。他感到自己的课堂变得越来越空,“不是说听课的人减少,而是说学生的目光当中能与我形成契合的那种东西越来越少”。尤其是后来,教室里的摄像头多起来,举报者也多了起来——傅元峰曾因在课堂上讲述巴尔蒂斯的代表画作《吉他课》(一幅裸体油画像)而被举报。

美国社会学家安德鲁·阿伯特在《大学教育与知识的未来》一书中指出,大学教育不该被职业化,至于大学教师,他认为:“大学老师的工作就好像农夫,农夫在河上耕作,把学生从上游带到下游。”

阿伯特的理想,与蔡元培的理想,从根源上来说有相似之处,即都要回归教育本原的纯粹性。成为一名大学教授,是为了教育更多专业领域的人才,而通过晋升考核提高高校教授的科研能力,亦是为了更好地教学。

理想与机械化是否仍然可以共存?只要有人在思考,在适应,在碰撞,生存的罅隙就会被撕开,更多可能性会涌入。大学唯有先成为活水,才可能变成海洋。

在共同的理想和目标下,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也不该因为机制变化而对立。傅元峰坚信:“讲课与学术应该是互相支持的,教学和科研不该是两种状态。”

傅元峰组织学生制作的舞台剧演出/受访者供图

很多伟大的学者都“述而不作”,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就是在西南联大上课时的讲稿整理而成。教授的过程,同时也完成了学术,“这难道不是一个大学教授最好的状态吗?”

还有三年,傅元峰就到了退休年龄。他不得不提前决定,是否进入南京大学设定的“退休前学术体检”。他将这最后一次填表和审核,形妊酞学校为老教师设定的最后一台学术成果“榨汁机”。

回想起自己的从教生涯,傅元峰最怀念的,是有一年夏天,带学生去云南做田野调查,离开前的夜晚,他们在一条山村小路上讨论总结。学生们各自分享自己最内在、最具直觉感的东西。那是个满天星斗的夜晚,现场漆黑,没有照明,每个人发言的时候打开手机电筒,照亮说话者的面庞,其他人在黑暗中倾听。

“我从未见过我的学生那么专注、澄澈,完全沉浸在纯粹的学术思考中。”傅元峰感慨道,“学生遭遇的外部的光源纷扰杂乱,他们业已习惯了对着极端实用主义的现实呼喊‘要有光’,而不知道自己内在的心灵之光,也许只有山野的黑夜能唤醒他们内部的光亮——它们如此美好,只是昏睡太久了。”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两高中生奸杀教师被判无期
  2. A股失守3900点,牛市行情结束了吗?
  3. 中共警察发视频劝阻民众别去日本旅游 引嘲讽
  4. 黄仁勋坦言AI泡沫危机:做不好即崩盘
  5. 亚洲规模最大时尚物流中心起火 烧了整整60小时
  6. 黄仁勋:预测中国市场的销量将为零
  7. 印度战机在迪拜航展上坠毁起火 飞行员遇难
  8. 广西女子网购玩偶 赫然发现其眼睛藏有摄像头
  9. 孙雯胡骁案(6):通报中领馆、操控纽约州采购
  10. 分析:反日抗议是双刃剑 北京有顾忌
  11. 坦赞铁路2.0:一带一路旗舰项目 中国加大非洲投资
  12. 战机航展上坠毁 胡锡进:印空军和航空业威信扫地
  13. 父母报学习班之后,年轻人开始扎堆帮父母“存款搬家”
  14. 中共院士增选结果公布 贿赂阴影再引关注
  15. 香港中联办副主任尹宗华被免去职务
  16. 川普政府取消纽约多场入籍典礼 称多个县法院不符法律规定
  17. 万锦华人区Costco广场要卖
  18. 美国考虑允许英伟达向中国出售芯片
  19. 反习派密集动手 4条通告习一夜丢尽“钱袋子”
  20. “反共主力军”震撼出现 中国多省暗访惊现秘密
  21. 美国老年人口激增 照护服务捉襟见肘
  22. 亚马逊最大规模裁员 裁掉数千工程师
  23. 严重设计缺陷削弱全新“福建”号航空母舰功能
  24. 组图:2025迪拜航空展 多国尖端装备亮相
  25. 高市早苗推进日中战略互惠关系
  26. 习当局高调纪念胡耀邦 专家析背后政治博弈
  27. 加拿大紧急发布赴华旅行警告
  28. Bell大裁员,650名管理者被砍
  29. 东南亚电诈园区是如何骗遍全世界的?
  30. 强奸大嫂出狱后刺死见义勇为者,他潜逃近20年被抓
  31. 儿子和女儿被丈夫刘杰毒杀背后:以“爱”为名的毒杀
  32. 美国假日购物季即将来临 慎防窃贼尾随抢劫
  33. 熊袭击南太浩湖居民,内州当局提示防熊
  34. 川普与马姆达尼会面 吁电力公司降低纽约电价
  35. 日本首相官邸前,上千人愤怒
  36. 中共国际器官捐献大会将在广州举行 民骂:滚出广东
  37. 爱泼斯坦档案何时公布?川普签署法案后30天倒数
  38. 川普政府批准佛州等三州近海钻油
  39. 高市推21.3万亿日圆经济计划 应对物价压力
  40. 纪钦耀投书美媒:拒台不利全球合作与安全
  41. 内卷的广州行
  42. 白酒业陷寒冬 业者曝茅台镇近九成酒厂停产
  43. 美FAA斥资百亿启动空管系统重建工程
  44. 2026年度中日韩前瞻计划项目指南发布
  45. 乌这些地区将成为俄领土?
  46. AI芯片热潮助推房价起飞
  47. 川普批准佛州、加州、阿拉斯加外海钻油计划?
  48. 民主?六四主题艺术展 流亡画家夫妇分享理念
  49. 川普白宫会见候任市长马姆达尼 求同存异
  50. 今年以来,中国已经垮塌了3座特大桥
  51. 泰前美女总理佩通坦探狱父亲 他信狱中生活曝光
  52. 救生员未施救 厦门男子在室内游泳池溺亡
  53. 四川农民王燕百亩地被霸占 维权21年遭打残
  54. BNO永居英语要求暴涨,新增收入限制
  55. 民主党亿万富翁斯泰尔 宣布竞选加州州长
  56. 民调:美国人喜欢民主 但不认为美国制度运作良好
  57. 29国抗议COP30成果文件:不写这条,就拒绝通过
  58. 多个领域开始显出疲态 川普会成“跛脚鸭”总统吗?
  59. 川普对乌下最后通牒,限期接受和谈
  60. 德国医疗展 上百中国参展商因中餐馆盒饭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