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知名教授实验室卷入签证丑闻 疑成中国权贵留美跳板
2025-11-18 02:27:44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看中国

图为哈佛大学校园内竖立着一块哈佛标志。(图片来源:RICK FRIEDMAN/AFP via Getty Images)
《波士顿环球报》日前发表深度调查披露,哈佛大学教授汪悦进创办的“中国艺术媒体实验室”因涉嫌利用学术交流计划为中国权贵子弟提供进入美国的非正规途径,并从中收取斑额费用,目前已引起美国国务院的正式调查。
哈佛“中国艺术媒体实验室”背景与运作模式
汪悦进作为哈佛大学的亚洲艺术专家,其创立的“中国艺术媒体实验室”主要运用先进的数位科技与虚拟实境技术,让观众能够沉浸式体验中国西北部佛教石窟的艺术魅力。该实验室在2017年获得了万达集团基金提供的200万美元启动资金,这笔资金的获得是由时任哈佛校长福斯特直接促成,旨在推动哈佛教职人员与中方合作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实验室成立后迅速扩展其活动范围,在上海、北京、湖南、剑桥等多个城市举办了各类学术活动,包括专业演说、影片播放以及创新的沉浸式展览。通过这些活动平台,实验室为数十名中国学者与学生提供了签证赞助服务,使他们能够合法入境美国并在哈佛校园进行学术停留。然而,调查发现该实验室的收费标准远超过其他类似性质交流活动的收费水准,引发了对其运作模式合理性的质疑。
主要争议与指控
调查报告揭露了实验室运作中存在的多项严重问题。首先是人事安排方面的不当操作,汪悦进的妻子陆洁虽然与哈佛大学没有任何正式的关联关系,仅以义工身份参与实验室事务,却被允许主持多项具有高度敏感性的业务。这些业务包括参与挑选签证计划的候选人、担任申请者的面试官,甚至拥有决定权来圈选哪些申请者可以跳过正常的面试程序,这种安排明显违反了学术机构应有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原则。
其次是明显的利益冲突问题,实验室的商业关系网络呈现出复杂的人情网络特征。实验室共同创办人的母亲与两名义工共同经营的企业,长期担任实验室在中国大陆的承包商角色,负责协调各类活动的具体事务安排。同时,有捐款者的女儿直接获得了实验室的正式员工职位,这种安排形成了明显的利益输送链条,严重损害了学术交流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最为严重的是对美国签证法规的潜在违反行为。根据美国相关签证规定,参与国际交流计划的学者必须在校园内有实质性的学术参与和实地停留。然而调查发现,某些参加交流计划的国际学者在哈佛校园的实际停留时间极其有限,有些人的参与状态基本上等同于兼职性质,还有一些学者虽然名义上参加为期一年的交流计划,但实际上只有大约四分之一的时间真正留在美国境内,更有甚者长期居住在康乃狄克州而非哈佛校园所在的麻萨诸塞州剑桥市。
实验室前员工:打造一个私人帝国
在一名梁姓前实验室员工提出正式投诉后,美国国务院下属的“私营部门交流计划办公室”已对该实验室的访客签证计划展开了正式调查程序。这名前员工在接受访问时表达了强烈的批评态度,她认为这个实验室实质上是“利用哈佛大学的全球声誉和美中两国之间存在的监管漏洞,犹如幽灵系统般运作,目的是为了打造一个私人帝国”。
曾经参与制定国际交流计划相关规定的前国务院官员柯尔文对此事件发表了专业评论,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从描述的情况来看,整个运作模式“听起来就很不对劲”,实验室的实际行为更像是在“贩卖哈佛的名声”,而非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这种评论来自于具有丰富国际交流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士,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参考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这起争议事件发生的背景是于国政府正在加强对各类国际学术倡议的审查力度,主要原因是其它高等教育机构已经陆续爆发了多起签证诈欺案例,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实验室计划快速扩张的时期,恰好与美国对中美学术交流采取包加谨慎和严格态度的时期重叠,这使得该实验室的运作模式更加容易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和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