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开通中欧北极快航 专家:风险大于商机
2025-10-17 11:25:36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中共近日高调宣称开通“中欧北极快航”航线,由宁波舟山港启航、经北极航道抵达英国港口,声称航期缩短一半、开创“冰上丝绸之路”新纪元。然而,由于北极航线横跨地缘政治敏感区,且缺乏稳定基础设施,国际海运专家认为其风险仍大于商机。
中共官方媒体报道,今年9月23日,自浙江宁波舟山港启航的“伊斯坦堡桥号”(Istanbul Bridge)集装箱轮,经由北极航道穿越白令海峡(Bering Strait),于10月13日晚间抵达英国费利克斯托港(Felixstowe),全程约20天,比经苏伊士运河(Suez Canal)航线的约40天航期缩短一半。中共官媒称此为“冰上丝绸之路”的里程碑,象征中国与欧洲间新海运通道的开启。
北极航线风险大于商机 国际航商迟疑
根据中共官媒报道,“伊斯坦堡桥号”集装箱轮载运约4,000个标准货柜,串联中国的宁波、上海、青岛、大连等港口,与欧洲的费利克斯托(Felixstowe)、鹿特丹、汉堡、格旦斯克(Gdansk)等港口,标榜其为“中国与欧洲之间最快的海上集装箱航线”。
此举被视为中共“冰上丝绸之路”概念的具体实践。自2017年中共党魁习近平首次提出该构想,并于2018年发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以来,北京即积极寻求在北极开拓新航线。
尽管中共媒体大肆宣传其“历史性突破”,国际航商仍对北极航行持保留态度。集装箱航运龙头马士基(Maersk)早于2018年以旗下“文塔马士基号”(Venta Maersk)完成北极试航,但此后未再重返该航道。
俄罗斯国企航道运营商Rosatom数据显示,2024年北极航道转运货物仅300万吨。这年正是也门(Yemen)胡塞组织(Houthis)发动袭击迫使多数航船改道。相较于苏伊士运河前一年2023年正常运行的货物转运量15.7亿吨,差距悬殊。
伦敦顾问公司海事专家丹尼尔‧李察兹(Daniel Richards)今年6月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全球航商与客户普遍保守,不愿涉足地缘政治与环境高度敏感的北极区域。他直言,“这种情况短期内不大可能改变”。
纽约船舶金融专家瓦西尔‧卡拉札斯(Basil Karatzas)也指出,该航线“相当孤立,而且不是全年可行”。对多数航商而言,北极航行在经济与地缘政治上的风险,仍大于可能的商机。
北极部分海域夏季经常无冰,但是航商仍需倚赖具加强船壳的“冰级”(ice-class)船舶运航,并需要俄罗斯运营商Rosatom提供的破冰船开路,极具风险。
对于需要固定班表的集装箱货船来说,李察兹指出,难以预测的天候构成“技术层面挑战”,哪些海域何时无冰、是否需要破冰船协助,往往难以掌握。
中共图谋增加中欧贸易往来 以减轻美中间压力
根据俄罗斯国营“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表示,中国企业对行经北极的“北海航线”(Northern Sea Route)运输货物,兴趣日益浓厚。
由Rosatom负责基础设施与运营管理的“北海航线”,目前仅于夏季冰层融化时开放,并全程几乎位于俄罗斯专属经济区内。
据中共媒体报道,这条路线可大幅节省时间与燃料成本,航程比经苏伊士运河或绕行南非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缩短20至30天。
路透社援引中共海关数据报道,2025年9月中国对欧洲出口年增14%,同期对美出口则下降27%,显示北京正积极分散出口市场,以减轻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压力。
同时,随着中共寻求降低对马六甲海峡(Strait of Malacca)的依赖,北京亦强化与俄罗斯在北极的海上合作,视之为战略性替代路线。
然而,北海航道绕开了既有的转运枢纽,对一般航商而言,很难在港口间灵活装卸。
以马士基为例,对枢纽港口的依赖,是其未采北极航线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悉,该公司仰赖马来西亚、阿曼(Oman),以及直布罗陀海峡两岸的西班牙与摩洛哥港口枢纽,以服务亚洲、波斯湾地区与非洲市场。
此外,由于制裁限制,马士基已不在俄罗斯开展业务,包括不在俄罗斯海域活动。
船舶金融专家卡拉札斯推测,国际间多数航商仍会观望:“除非出现极具说服力的理由,短期内大家应该仍会避而不走。”
极地航行危害环境 并有安全隐患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报道,“伊斯坦堡桥号”实际花费23天完成航程,比预期多三天。气候变化导致船速放缓,但中共媒体仍将此航行形妊酞“从运河时代迈入极地时代”的象征。
然而,环保专家对此抱持警惕。法国塔拉海洋保护组织(Tara Ocean)创办人罗曼‧特鲁布雷(Romain Troublé)警告,北极航行“充满风险且代价昂贵”。一旦发生船只泄漏或事故,清理北冰洋的难度远高于其它海域,“因为夏季极短,一旦进入冰封季节,任何应急行动都几乎不可能进行”。
他指出,燃料燃烧产生的黑碳会附着于冰层表面,加速冰川消融,进而威胁整个北极生态。“若此趋势持续,到2040年前后,北极冰层或将彻底消失。”特鲁布雷警告。
据《今日北极》(Arctic Today)今年8月的报道,2024年,北海航线上超过84%的货运量为石油与天然气。化石燃料开采是俄罗斯北极战略的核心动力。尽管国际制裁日益加剧,克里姆林宫仍未显示任何放缓迹象。
此外,越来越多未受监管、维护不良的油轮在北极运作,犹如“影子船队”出没。为躲避侦查,这些油轮经常关闭船舶应答器(transponders),造成安全隐患。
特鲁布雷强调:“北极航线并非真正的黄金水道,而是高风险、低回报的赌注。”
事实上,仅少数货柜船以相对小的规模行走北极航道,多半是由与俄罗斯和中国有关联的专业营运商操作。多数大型航商已签署“北极航运承诺书”(Arctic Corporate Shipping Pledge),承诺不进入北极,以防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