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关系紧张 专家析摩通高盛为何仍留在中国

2025-10-17 21:25:36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大纪元记者程木兰、骆亚采访报道)在美中关系持续紧张之际,华尔街巨头摩根大通与高盛仍明确表态,将留在中国市场。分析指出,这反映美资银行在面对政治风险与市场潜力的拉锯中,正调整为“去风险但不脱钩”模式,而背后涉及利益结构、政策考量与制度差异等多重现实。

华尔街大行续守中国 调整布局以应对不确定局势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副董事长丹尼尔·平托(Daniel Pinto)在10月15日的发言中表示,该行虽然面临外部不确定性,仍会持续投资中国市场。“如果美中关系更好,我们在中国的业务规模可能会是目前的数倍,但即便当前形势紧张,我们依然在投资,并审慎管理风险、规模与流动性。”他同时还说,目前摩根大通在中国拥有数千名员工,业务表现稳定。

高盛(Goldman Sachs)总裁约翰·沃尔德伦(John Waldron)同日也重申,该行“不会离开中国”,并指出高盛今年已参与多项中国企业的资本市场交易。沃尔德伦承认,随着美中关系的变化,资本流向与供应链接构势必调整,但强调高盛“仍将保持在中国的稳定参与”。

同时,摩根大通宣布计划在美国境内投资高达100亿美元给与国家安全及经济韧性相关的企业,这是该行总额达1.5兆美元全球投资计划的一部分,显示其同时在美中两端寻求战略平衡。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向大纪元分析指出,摩根大通与高盛在华“不撤退但转型”的策略,显示出华尔街进入了“去风险但不脱钩”阶段。

“它们的模式与定位正在结构性转变:服务对象从增量外资与本地民企,转向跨国公司在华业务与中国龙头的离岸需求;产品结构由承销与贷款转向离岸并购顾问、衍生品、现金管理与托管。”黄解释。

他接着表示,机构的风险中心则外迁香港和新加坡,形成“China-for-China”(为中国境内)与“China-from-offshore”(为中国离岸市场)双循环。

黄大卫认为,这是对中共监管与政治环境的适应策略,而非单纯的市场扩张。

北京拉拢外资 外企仍面临不确定性

尽管美中关系趋紧,北京却积极拉拢外资高层,然而外企在中国仍面临市场不确定性与监管挑战。

摩根大通于2020年获准在中国全资设立证券公司,成为首家在华100%控股期货业务的外资银行,并于2023年完成对其资产管理合资企业的全资收购。

今年5月,摩根大通执行长戴蒙(Jamie Dimon)在北京与中共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会面,并表示该行将“深化其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参与”。何回应称,希望美企能“继续为中美经贸关系的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此外,苹果执行长库克(Tim Cook)与桥水投资创办人达利欧(Ray Dalio)亦先后访问中国。

然而,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戴蒙去年在上海举行的闭门会议上曾坦言,摩根大通在中国部分业务“急剧下滑”,在新监管制度下,新股上市减少、跨境并购近乎停滞。

这显示出该行虽维持政治关系与市场存在,但实际操作空间仍然受限。

华尔街投行在中国的获利结构:制度差距与政策窗口

在黄大卫看来,外资银行在中国仍能维持盈利,这既是因为体制特权,也因为实力差距。

他分析:“外资拥有全球结算、托管、衍生品风控与定价技术,是中资难以替代的。跨国公司和外贸型企业必须依赖其全球账户体系与美元结算通道。”

他进一步指出,中共当局在特定窗口期让外资参与,具有“信号功能”——即藉由外资银行的存在对外显示金融开放姿态。

“中国的金融机构多是行政垄断型,靠政策与人脉运作,缺乏真正的风控与产品创新。相比之下,外资银行在技术、人才、治理与合规方面都有制度性优势,即使在体制内空间有限,也能在细分领域稳定掘金。”黄大卫说。

前中共地方财政官员李传良接受大纪元采访时指出,中共对外资银行采取“相对宽松”的策略,是为了吸引国际金融机构“唱好中国经济”。

他认为,外资银行能够在中国赚钱,原因之一是“他们有比较科学严谨的投资治理机制”。

美中夹缝间的政治平衡:华尔街的双重策略

当记者问及摩根大通同时投资美国安全产业与经营中国业务是否存在利益冲突时,黄大卫指出:“确实存在潜在冲突。摩根大通在美中之间的核心策略是‘平衡政治红线’——既不触碰国家安全边界,也保留商业接触。”

他强调,摩根大通能进入中国,本身反映出“其在美中高层之间有复杂的政治安排与资源交换”,包括中方内部协调、政策优惠与在华盛顿的游说操作。

黄补充说:“如今的挑战是,这种平衡越来越难维持。川普阵营视摩根大通过去在华投资为‘越界’,认为涉及潜在战略敏感产业。”因此,该行正透过资产分舱、业务去敏感化与资本轻量化等手段,尽量在美中之间保留操作空间。

李传良则认为,这样的双轨策略仍以市场考量为主,“投资美国肯定更安全、更盈利;全球化布局让它们能分散风险,不会只押注中国。”

至于面对美中关系恶化或中国政局动荡,黄大卫指出,外资在中国面临的是慢性折价与可控损失,而非全面崩盘。“真正的风险来自政治突变与监管接管。”

学者:中共与外资金融的利益纠缠

悉尼科技大学中国问题学者冯崇义则从政治角度向大纪元提出不同观点。他认为,中共与华尔街金融机构之间存在“利益捆绑”关系。“这些投行能在中国落地,是因为中共想利用他们唱好经济。”

他指出,中共过去不允许外国银行在中国设点或入股,但为了勾兑利益,允许这些机构进入开展特许业务,形成共生结构。

冯直言:“中国虽非正常市场经济,但特殊公司、红二代家属仍能透过权力关系获利。外资参与其中,实际上已成为中共金融统战的一部分。”

他提到,美国政府没有法律权力强迫这些公司停止对华投资。“资本主义制度下,政府很难直接控制私企的投资决策,除非遇到真正的国防危机或战争状态。”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何卫东等9上将被抛出 专家:四中全会有戏
  2. 习提拔的9名上将一口气被开除 网络炸锅
  3. 专家析中共四中全会看点:三股力量内斗
  4. 选区重画博弈,亚裔社区代表权堪忧
  5. 中国军中反腐:何卫东 苗华等9人被开除军籍党籍
  6. 【快讯】何卫东苗华等9将领被开除军籍党籍
  7. 王毅见黑石集团董座:中美 “脱钩断链”不是理性选择
  8. 中共开通中欧北极快航 专家:风险大于商机
  9. 中共机密档案:毛泽东加罪潘汉年的内幕
  10. 首艘美国船只被罚446万元 航运公司想方设法规避
  11. 对中国高关税极限施压,川普回应
  12. 美政要:人权和宗教自由是美中关系重点
  13. 中国AI芯片龙头营收暴增13倍
  14. 被通缉的财阀千金疑成电诈大佬 曾是男星未婚妻?
  15. 21日日本或将进行首相指名选举,高市早苗在此一举
  16. 中国神秘莫测的七大禁地
  17. 中风传闻成真?习近平脸色苍白、神情憔悴、满脸病态
  18. 川普“强烈建议”:派国民警卫队进驻旧金山
  19. 川普:两周后将与习近平在韩会晤 中方只尊重实力
  20. 方便面这样吃最伤肾 医生揭十大地雷
  21. 无视英国制裁 中国接受被列黑名单俄液化天然气
  22. 曾经风靡的板栗,为何如今很少人吃了?
  23. 中国祭出新稀土管制 纽时:要川普勿放任鹰派官员
  24. 乐视向国资企业追讨1500万
  25. 吴越曾黎同框,差别一目了然
  26. 中国“希格斯工厂”交出首份“技术答卷”
  27. 美国无王示威将再次登场 估数百万人上街反川普
  28. 关于黄金的一点印象
  29. 民调:全台民众最欣赏郝龙斌国民党支持者挺郑丽文
  30. 吉林民众在香肠里吃出“3颗牙齿”
  31. 首堆,首个,多个新突破
  32. 美股要垮?华尔街大多头:4利多助标普500涨到年底
  33. 美国财长贝森特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通话
  34. “从修订教科书开始,我们正实践俄思想上去殖民化”
  35. 广西洪水围村半月停电停水 当局无视村民求救
  36. 台湾大学生用不了B站?
  37. 川普委内瑞拉策略或对他不利
  38. 相逢冬奥之城
  39. 美银行信贷风险波及全球 金价破4300美元
  40. 刘波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41. 美中关系紧张 专家析摩通高盛为何仍留在中国
  42. 山东魏桥结束26年孤网供电,电价曾比国家电网便宜1/3
  43. 地铁站开始卖菜了,城市商圈正悄悄往“地下”发展
  44. 央视直播“杀共匪”非宣传事故 是体制已病入膏肓
  45. 贝森特将和何立峰会晤 美中关系何去何从
  46. 报告:七成美公立大学毕业生十年内学费回本
  47. 马斯克的“财技”
  48. 中共活摘器官罪行蔓延至婴幼儿 专家解析
  49. 酒店镜子藏猫腻,室外竟能窥视室内
  50. 明慧网9月获悉:又有43名法轮功学员遭冤判
  51. 中共四中全会:政治格局关键转折 这些议题是焦点
  52. “老债王”格罗斯:黄金已成迷因资产
  53. 蔚来回应被起诉
  54. 债务融资:可控的杠杆扩张
  55. 马达加斯加军事领袖宣誓就任总统
  56. 老外躺占机场六座引众怒
  57. 美国区域银行再涎蹋机,高盛直呼“太疯狂”
  58. 曾被董明珠重用的男人,自称“配不上”罗永浩
  59. 清真寺外枪响,信徒归途遇害
  60. 阿贝西利可治疗部分高危早期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