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亿投资血本无归 企业家建厂16天就被“收割”
2025-09-26 06:28:56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看中国
重庆老板在贵州仁怀茅台镇建成了一座污水处理厂。(图片处理:网络图片chenjing/看中国)
2022年,重庆企业家唐显策斥资8亿元,在贵州仁怀茅台镇建成了一座污水处理厂。这座厂房原本承担着治理白酒产业废水的重任,也是一纸合同里白纸黑字的“30年特许经营”。然而竣工仅16天,当地政府却突然翻脸:合同作废、项目接管、投资方限时要求唐显策“滚出”贵州。
更荒诞的还在后头,厂子没了,这三年唐显策反倒收到了近200份传票、罚单和索赔。如今事件被媒体曝光,地方才高调宣布“成立专班调查”,并许诺“依法保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听上去冠冕堂皇,但真有人会信吗?
这一事件刺痛人心,因为它揭示了中国某些地方政府在财政困境下的“新套路”:先招商,再收割。当初张口喊“营商环境”,企业真金白银投入,厂建成后却被一纸政令“收归国有”。欠债不还还罚你钱,这不是市场行为,而是赤裸裸的行政霸凌。有人把这种做法称为“以刑化债”:政府欠你钱,若你敢讨要,就给你安个罪名;不仅血本无归,还可能人财两空。
地方政府的公告里满是“依法”、“公平”、“保护”等漂亮词汇,但对于受害企业家来说,这些话更像是二次侮辱。因为如果真要依法,怎会出现“合同还未履行就被当场废止”“90日宽限期说没就没”的粗暴操作?如果真要保护企业家,怎会在三年间连发几百份传票去压垮他?
这不是单一个案,是某些地方债台高筑、财政枯竭之下,把企业家被当成“活提款机”,项目被视作“待收割资产”,合约与法治沦为可随时撕毁的遮羞布。
唐显策的遭遇是在中共这样的制度环境里,企业的风险早已超越市场本身,而来自政府的“政策风险”才是致命的。投资者投入的不仅是资金,还有信任与时间;而一旦这种信任被破坏,不只是唐显策受害,更是整个地区乃至中国的营商信用被掏空。
地方可以成立多少个“专班”都无济于事,如果没有透明、独立、可追责的司法机制,这样的案件还会不断重演。当企业家开始怀疑:在中国投资究竟是做生意,还是自掏腰包给地方政府“送礼”?
真正的问题是:谁来保护企业家?谁来约束权力?这不只是唐显策的8亿元,而是中国法治与市场信誉的最后底线没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