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全线产品接入大模型
2025-09-17 03:25:4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华尔街日报
一场AI驱动的效率变革正加速到来。
今年“云”无疑是腾讯站在聚光灯下的业务,不仅因为AI应用爆发推动云厂商业绩强劲增长,更因为腾讯云已同时成为腾讯B端和C端重磅AI产品的大本营。
对于年初腾讯将元宝、QQ浏览器、ima等诸多AI产品和应用调整到腾讯云的考量,在近日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的媒体交流中,腾讯集团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李强表示,更多是希望C端和B端能够更好联接、相互支持。
他认为,C端AI应用普及的最大好处首先是能影响用户心智,因为每个C端用户在企业里也都是某个特定的岗位,更多人了解腾讯C端AI的能力也会影响B端的决策。
而这种协同效用能够实现的原因,在于腾讯全线产品都在接入AI大模型能力,不管是C端还是B端。
李强指出,大家可以想象未来企业微信和C端客户的连接与咨询很大可能由Agent或者数字人替代,作为个人消费者在被服务的时候在企业微信用的是Agent,当作为企业肯定也希望用这样的产品服务到自己的客户,所以C2B的联动是无缝衔接的。
据悉,腾讯如今已让微信、QQ、腾讯会议等900多款产品全面接入AI能力,并且把AI深度融入游戏、广告及社交生态,驱动增值服务、营销服务、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等三大核心业务显著增长。
腾讯云技术产品则积极融合大模型技术能力,全面推进“AI for Cloud”产品化,同时,腾讯云基于“腾讯混元+先进开源模型”的多模应用方案,已经落地政务、金融、教育、消费电子、医疗、零售、文旅、出行、传媒等30多个行业。
李强表示,腾讯云一方面积极在AI Infra有很大的投入,不仅仅是算力的部署,也包括自研的比如星星海服务器、高性能的网络,能够确保用户在使用时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与此同时也在积极让全线产品都能够通过AI大幅度提升产品应用效率,无论是SaaS类还是PaaS类。
持续用AI持续武装自己的腾讯,正迎来一个AI应用爆发式增长的好时期。
根据国家数据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初中国日均Token的消耗量为1千亿。截至今年6月底,日均Token消耗量已经突破30万亿,1年半时间增长了300多倍。
此外,IDC 对全球超过4000名商业领袖和AI决策者的研究显示,92% 的企业正在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生产力、客户参与度、收入增长、成本管理和产品创新等多个关键领域。
在此背景下,AI也推动腾讯云今年二季度收入增速较近几个季度有所加快,不过这主要得益于企业客户对AI相关服务的需求增加,包括GPU 租赁和API token 使用,以及商家技术服务费的增长。
李强表示,AI确实带动了全世界几乎所有云计算厂商的业绩,成为最重要的增长引擎之一。
在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现场,李强指出,放眼全球,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我们正站在AI技术重构产业的拐点。AI正在改变企业的增长范式、优化组织的运行机制,一场AI驱动的效率变革正加速到来。
同时,他也指出,面向全球化竞争,企业不仅要增长,更要有效率地增长,AI是实现效率变革的最大变量和核心引擎。“AI正从辅助工具转变为像水电一样的基础设施,伴随国家人工智能+政策出台,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企业全场景,加速产业升级迈向效率时刻。”
不过,即便如此,腾讯云对参与AI云市场的竞争也不激进。
李强对华尔街见闻表示,腾讯云不参与GPU 算力低价内卷,因为这长期来说对于客户并没有带来真正的价值。
在李强看来,很多云厂商可能更多关注短期收入,但腾讯云觉得赚短期的钱可能会失去长跑优势,因为大模型的比赛是马拉松。
AI应用虽然迎来爆发,但也只是正在跨过产业化落地的门槛。
李强指出,AI大模型带来的红利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因为普及度还没有那么高,但在应用场景中B2C类的企业可能走得更快,如零售类、教育、医疗、专业服务类,B2B类企业可能略微慢一点,因为B2B类的核心关键业务场景可能对于幻觉容忍度更低,如传统的电力、能源、制造等。
在这场漫长的马拉松竞赛中,腾讯云已经成功卡位,接下来就要考验耐力和持续的创新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