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这3种饮品,是在给血管“找堵塞”
2025-09-06 17:25:4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健康小小讲堂
很多人平时对饮食很讲究,少油少盐,蔬菜水果也都吃,可一到饮品上就彻底放松警惕了,觉得喝点饮料没什么大不了,甚至认为能解渴提神。殊不知,血管问题和饮品关系还真不小。
医生反复提醒,尤其是进入中老年阶段,血管本来就逐渐失去弹性,如果还总是喝一些对血管不利的东西,等于在给血管添堵。
在日常生活里,最典型的就是含糖饮料。
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吃甜食,不爱蛋糕,血糖应该没问题。
但只要看看一罐饮料的营养成分表就会发现,糖含量常常高得吓人。
有数据显示,一瓶500毫升的碳酸饮料,含糖量可能超过50克,相当于十几块方糖。
长期这样喝,血糖水平频繁升高,胰岛素需要反复大量分泌,久而久之导致胰岛素抵抗,不仅容易发展成糖尿病,还会加速血脂异常。
血液里甘油三酯、低密度胆固醇升高,就像在血管里撒沙子,时间一久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美国心脏协会统计过,每天喝一杯以上含糖饮料的人,冠心病的发生风险比不喝的人高出20%—30%。
这已经是很明确的证据,但很多人依旧觉得无所谓。
其次要说的是浓茶。
茶本身没问题,适量喝对健康还有益处,可是有些人喜欢喝浓茶,甚至当水一样大量喝,这就容易出问题。
浓茶里的咖啡因和茶碱含量高,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尤其是血管硬化的老人,如果再大量喝浓茶,很容易引发心律失常,甚至诱发心绞痛。
再加上浓茶里还含有较多的鞣酸,它会影响铁的吸收,长期如此可能造成贫血。
血液质量下降,循环效率变差,血管本来就不通畅的情况下更容易形成血栓。
医生临床发现,一些血管病患者每天必喝几大杯浓茶,结果病情反而控制不住。
可见,再健康的食物,一旦过量,反倒成了负担。
还有一类常被忽视的就是高酒精饮品。
大家都知道酒精伤肝,但对血管的危害也很大。
酒精进入身体后,首先会刺激交感神经,让血压升高,血管收缩。
短期看没什么,可如果天天都喝,血管壁就会反复受刺激,弹性下降。
酒精代谢还会增加体内甘油三酯水平,造成血脂紊乱。
长期大量饮酒的人,动脉硬化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脑卒中风险也更大。
有调查显示,长期每天饮酒超过60克酒精的人,缺血性中风的概率比一般人高出近两倍。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以为少喝点啤酒没事,殊不知啤酒量大,喝多了同样会给血管带来压力。
在笔者看来,这三类饮品之所以危险,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各自的成分,更因为人们的饮用习惯。
很多老人觉得渴了就喝饮料,累了就来一杯浓茶,聚会少不了酒。
表面上是生活中的小习惯,但累计起来就是血管的大隐患。
血管不像皮肤,一旦受损不会自己恢复,而是越堵越严重,等到出现胸闷、头晕、肢体麻木时,往往已经是严重阶段了。
医生反复强调,想要血管健康,其实最好的饮品就是白开水。
听起来很普通,但正是最适合人体代谢的。
补水足够,血液黏稠度降低,血流更顺畅,自然不容易形成血栓。
如果觉得白开水没味,可以适当喝些淡茶或者淡汤,但一定要注意“淡”字。
喝茶要淡,汤不要太油,才不会增加血管负担。
从数据上看,血管堵塞的发病率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越来越高。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已经超过3亿,其中脑卒中和冠心病是主要死因。
而这背后,饮食饮品的不合理是重要诱因之一。
很多人以为是基因决定,其实生活方式影响更大。
如果能从喝的东西上改起,就已经是很有效的预防。
在笔者看来,最难的不是知道哪些饮品不好,而是改掉习惯。
尤其是长期依赖饮料、酒精的人,突然戒掉确实不容易。
但换句话说,每一次喝的时候,都是在和血管的健康较劲。
血管是沉默的器官,坏了不会立刻表现,可一旦出事就是大病。
所以与其事后后悔,不如现在就开始改变。
总而言之,含糖饮料、浓茶和酒精类饮品,是最需要中老年人警惕的。
它们对血管的伤害可能是缓慢的,但却是确切存在的。
把它们放下,选择最简单的白水,就是对血管最好的保护。
医生常说,血管年轻,身体才不老。
要想少得病少住院,从今天起就别再用这几种饮品给血管添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