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口中"不下蛋的鸡",连续三年跑赢全球资产
2025-08-26 02:25:50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棱镜

黄金冶炼厂加工的金条
“客户经理告诉我,要有5000万元以上资产才能预留额度,并且500万元起购。”近日,有想要认购桥水基金产品的投资者表示。即便如此,在8月15日她还是被告知,额度已售罄。
令投资者趋之若鹜的桥水基金产品,在过去两年市场一片惨淡之际,其桥水中国产品收益水平(2023年初至2024年末)仍达到47%,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为7.3%。
而在桥水基金的全天候策略中,黄金扮演了对抗通胀和低增长的重要角色。同期,国内金价上涨了49.6%,为桥水基金的收益表现做出突出贡献。
普通投资者如何分享到投资黄金的红利?一些资管产品开始将黄金纳入投资配置中。
“黄金应从短期的战术工具成为长期的战略底仓配置。”世界黄金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投资策略中配置5%以上黄金的“黄金+”策略,有望为普通投资者平抑短期波动、带来长期收益的价值。
黄金助力桥水基金跑赢市场
桥水基金以全天候策略接连大幅跑赢市场,黄金在策略中占据着重要一环。
在华安黄金ETF2022年中报中,三只桥水中国私募基金产品出现在前十大持有者之列。分别为桥水全天候增强型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三号、二号和一号产品,持有份额分别为8266.46万份、1442.51万份、1005.97万份。
不过到了2024年中报,上述产品从前十大持有人之列消失。相似的一幕还发生在易方达黄金ETF、博时黄金ETF身上。桥水中国到底是减持了黄金仓位,还是将黄金ETF调整至其他不易观察的产品外界不得而知。
但仅以2022年中至2023年末期间统计,国内金价从395元/克上涨至480元/克。期间配置黄金为桥水基金产品贡献的收益水平至少在21.62%,同期上证指数下跌12.51%。
今年一季度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道富·桥水全天候ETF披露,其黄金持仓比例达到14%,作为其通胀情况和经济下行情况时的对冲。此外,其还持有76%的多国国债、42%的多市场鄙票以及30%的通胀挂钩债券。
需要指出的是,桥水全天候策略会使用杠杆或衍生工具对上述资产进行配置,因此资产类别的配置比例合计会超过100%。但显然,其对黄金的配置比例显著超过了大多数资管机构的传统配置比例。
自2023年以来,黄金以17%(2023年)、28%(2024年)、26%(2025年截至8月19日)的涨幅跑赢全球绝大多数资产,尤其在今年4月末,其区间涨幅一度达35%,点燃了全球投资者的兴趣。
以日兴资产为例,其发行的“智能5类资产组合基金”,将资产配置于日本国债、全球高利息债、高股息股票、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黄金等领域。截至今年6月末,其黄金配比达到19.8%。
该基金过去一年收益率为1.16%,其中日本国债大跌拖累业绩,全球股票收益水平也仅有0.38%,但黄金贡献4.84%收益成为其过去一年的主要收益来源。
“不生息”的黄金,过去十年涨了200%
长期以来,黄金被视为避险资产或高通胀下的“保值”资产。“黄金不生息”的观点在市场上广为流传。股神巴菲特对黄金也持批判观点,称其为“不会下蛋的鸡”,不产生现金流、股息。
然而自2023年以来,黄金以92%的涨幅跑赢全球股票、债券乃至原油、房地产等绝大多数资产,期间一度涨幅达103%。
究其原因,地缘政治风险成为推高金价的最重要因素,此外,全球利率下行趋势、美元走弱以及由此导致的全球投资者加速买入黄金都让金价涨的越来越高、越来越快。
在全球黄金需求格局中,各国央行的身影格外突出。与普通投资者追求收益不同,作为储备资产的一部分,央行更看重资产安全性、流动性,其次才是收益率。自2022年全球央行购金量达到1136吨创下55年来历史之最,全球央行已连续三年净购金超过1000吨,成为金价的重要支撑。而各国央行的增持行动一旦开始,短期内很难停止。
而世界黄金协会的研究数据表明,长期来看过去20年间,黄金的年化收益约10%。其长期收益主要受全球GDP和财富增长的影响。而近年来,由于央行购金加速,这进一步推高了黄金的收益率中枢。

2000亿保险资金有望增配黄金
越来越多的国内资管机构开始重视黄金在资产配置组合中的作用。将黄金纳入配置范围的资管产品在快速扩容。以FOF产品(主要投资于基金的基金)为例,在当前515只FOF产品中,有234只产品持有黄金ETF,占比近45%,而去年末为192只。其中,有24只产品配置黄金的比例超过5%。
此外,有保险资管公司已在一些私募产品中将黄金纳入配置,比例有15%,最高者达30%。
今年2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关于开展保险资金投资黄金业务试点的通知》,确定了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平安寿险、平安财险等10家试点保险公司,基于中长期资产配置目的,可以开展投资黄金业务,投资黄金账面余额不超过上季度末总资产的1%。
据国信证券测算,10家试点保险公司总资产规模约20万亿元,预计政策落地有望为黄金市场带来2000亿元左右的增量资金。
总规模30万亿元的银行理财与大众投资更为密切。目前,已有银行发行多只投资黄金超5%的“黄金+”策略理财产品。招银理财资料就显示,其有R3中风险的“稳金”系列产品明确将7.5%或10%资金配置于黄金,力求捕捉黄金长期上行收益的同时,多元配置,缓释直接投资黄金的风险。
信银理财是中信银行全资发起设立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信银理财相关负责人介绍,黄金配置属于商品策略,在银行理财体系内属于中高风险、中高波动的投资标的,在银行理财客户风险偏好整体较低的背景下,此前配置黄金的比例总体较为有限。
不过,随着近年全球风险事件频发,投资者对于黄金的避险属性以及风险对冲属性愈发看重,并且随着美元走弱以及美国进入降息周期,黄金价格也在持续震荡上行,因此在部分有一定风险预算且满足投资限制的理财产品中,增加了少量的黄金配置。该负责人还指出,因为配置的比例并不高,并且投资标的、投资比例都严格遵循产品合同的限制,因此纳入黄金后并不会明显提高银行理财的风险等级。
资深投资机构人士指出,银行理财客户整体偏好稳健,因此对于有波动性的黄金配置比例很低。但在银行理财收益愈发鸡肋已跌至2%左右的当下,对于风险偏好稍高的客户,不妨配置部分黄金增强收益。
黄金回收不及预期,大部分人已提前下车
作为兼具消费属性和投资属性的贵金属,创纪录的金价正在改写黄金需求格局:金饰消费需求下滑,投资需求飙升。
世界黄金协会统计显示,上半年全球黄金投资总需求达到1029吨,同比暴增118%。中国市场的投资需求领跑全球,其中,金条与金币销售达239吨,创2013年以来的最强表现。上半年黄金ETF暴增86.02吨将总持仓推高至200.86吨。
2013年的金条销售高峰来自于“中国大妈”抢金潮。当时,中国市场的黄金ETF(绝大多数资金投资于黄金、紧密追踪黄金价格波动的基金产品)刚刚推出,投资者更多以购买金饰、金条等实物黄金为主。截至2023年末,中国市场黄金ETF总持仓还仅有61.13吨,2024年新增53.71吨。可以说,黄金ETF仅用一年时间就超越了过去十年积累的规模。
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CEO王立新指出,个人投资者往往缺乏交易纪律。难以下定决心投资,择时困难,不清楚该何时入场。金价涨了不敢买,跌了也不敢买。此外,许多投资者过于关注金价短期变化,追涨杀跌在黄金投资中也十分常见。
一个细节可以作为佐证,高金价往往伴随着回收黄金大幅增多。而今年上半年黄金大涨,但黄金回收量仅有692吨,与去年同期的686吨近乎持平,远远低于业界预期。
世界黄金协会分析指出,一方面全球主要地区的民众对金价持乐观态度。更重要的是,在此前几个季度的显著上涨中,大部分民众已将持有的黄金变现得差不多了,导致错过本轮大涨,而形成新的回收金供给还需要时日。
有投资者感叹,自己之所以抓住了近两年的黄金上涨行情,在于不了解实物黄金的变现途径,变相实现了长期持有。
王立新建议有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及尝试黄金投资的个人投资者选择“黄金+”产品,将黄金投资的任务交给专业机构来管理。
8月20日,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再度上调金价预测,将2026年6月末的金价基准目标从3500美元/盎司上调至3700美元/盎司。这是瑞银年内第五次上调金价预期。
瑞银的主要支撑理由在于:在美国通胀和降息预期下,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逐渐走低;其次,投资者关注去美元化的大趋势、美联储独立性等问题,有望进一步推升黄金的投资需求。
瑞银表示,尽管近期金价陷入多空拉锯,但仍看好金价中期将上行。在投资组合中,多元化配置和相关对冲至关重要。瑞银也建议,有意投资黄金的投资者配置5%左右的黄金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