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婚人数,突然反弹了

2025-08-04 04:25:34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国民经略

婚育是人生大事,也是国之大事。

日前,民政部披露最新数据,2025年上半年结婚登记353.9万对,离婚人数133.1万对,分别增加10.9万对、5.7万对。

要知道,就在刚过去的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610.6万对,创下1980年以来的最低纪录。

历史最低之后,结婚人数突然迎来反弹,2025年全年结婚人数有望正增长。

释放了什么信号?能否带动出生人口逆转?

01

结婚人数为何突然反弹?

就在今年一季度,结婚人数还一度同比下降,延续下行走势,二季度陡然大增,出乎许多人意外。

从历年经验来看,一季度横跨春节,历来是全年结婚高峰;二季度因为外出务工,加之缺少长假,一般都是结婚低峰。

今年却反其道而行之,二季度结婚人数大增26.9万对,不仅对冲一季度的降幅(-15.9万对),且带动上半年合计增加10.9万对。

这背后的原因,既有“双春年”等文化民俗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政策带来的变数。

去年是“无春年”,今年则是“双春年”,民间素有“无春不结婚”、“双春结二婚”之说,不管信不信,它的确能左右部分人的结婚决策。

就此而言,今年新增的结婚人数,部分来自于去年的推迟结婚,但这仍不足以解释二季度何以陡然大增。

与文化民俗因素相比,政策的影响更为深远:结婚正在步入“零门槛”时代。

日前,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开始施行,祭出“结婚全国通办+取消户口本”的组合拳。

这被视为取消9元结婚登记费之后的又一大动作,结婚自此畅通无阻,不再存在任何政策层面的障碍。

全国通办,意味着结婚不用再回老家,打破地域、户籍限制,而此前必须在一方户籍地才能办理。

取消户口本,意味着只要一张身份证,随时随地都能登记结婚,过去因父母反对或高额彩礼受阻的情形不复存在。

可以看到,连音乐节都成了结婚登记地。有地方民政部门入驻音乐节,提供现场结婚登记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新政选择的实施时机恰到好处,5月10日落地,随后就是结婚高峰的520,政策的刺激效应第一时间得到释放。

这从人口流动大市的结婚走势就可见一斑。

今年二季度,广州结婚对数就同比增加7471对、增速高达39.9%,大多数都是跨省市登记人员。

结婚是生育的“前摇”动作,结婚人数历来被视为出生人口的先行指标。

鼓励结婚就是鼓励生育,上一年的结婚人数,直接影响到下一年的出生人口。

当然,政策带来的只是松绑,犹如放开生育初期的补偿效应,能否持续,能否真正逆转婚育意愿下降的现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02

离婚人数为何也增加了?

今年上半年,增长的不只是结婚人数,离婚人数也出现反弹,且增幅(4.5%)高于结婚人数(3.2%)。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结婚人数,涵盖一婚二婚乃至三婚,但离婚只是登记离婚人数,未包括诉讼离婚。

就在日前,官方发布2024年统计公报,全国结婚登记610.6万对,依法办理离婚手续351.3万对,以此推算真实的离结比为57.5%。

数据显示,351万对离婚人数中,包括民政部门登记离婚262.2万对,以及法院判决、调解离婚89.1万对。

要知道,过去几年,全国离婚人数一度出现大降,离结比一度创下新低,但这两年走势开始反转,原因何在?

最直观的原因是,离婚冷静期的政策效力有所消退。

结婚没有门槛,离婚却有限制。30天离婚冷静期制度于2021年开始实施,即使双方同意离婚,也要等待30天的冷静期。

受政策影响,2021年、2022年离婚人数大幅腰斩,从此前最高的470万对一度降到284万对,回到10多年之前水平。

然而,任何政策都存在两面性。离婚冷静期固然遏制了“冲动离婚”,但对于因感情破裂或因家暴而离婚的,却适得其反。

这从数据可见一斑。过去几年,协议离婚比例有所降低,但诉讼离婚却一度从24%增加到28%。

正如人们不会因为结婚容易而随意结婚,同样不会因为离婚困难而后退。

相比政策,更重要的是婚育环境变了。

横亘在结婚面前的难题,一方面是婚姻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则是单身社会和低欲望社会的盛行。

同理,离婚之所以走高,既有从集体社会到个体社会的结构之变,也有“凑合过”、“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婚”等传统观念的瓦解,更有经济等大环境的影响。

其实,相比于回升的离婚率,更要警惕的是结婚率持续走低——

如果连婚都不结了,自然没有离婚的可能,更不用说生娃了。

03

从“催婚”到“催生”,堪称国家级工程。

婚姻、生育不只是家之大事,也是国之大事。

它关乎个体幸福,更关乎人口世代更替、社会结构稳定、刺激消费和经济增长的未来。

因此,从国家到地方,无不将婚育视为“一号工程”,而“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更是被视为“一把手工程”。

就在上周,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

根据《国家级“催生”》一文,这是史无前例的大招,也是国家首次大规模向普通居民发钱。

虽然金额多少存在争议,但这是从松绑生育到全面刺激的信号。

事实上,刺激婚育,不只是一个政策,而是形成经济支持、服务支持、时间支持、文化支持等一揽子“组合拳”。

在婚育假期方面,全国已有28个省份明确延长婚假,最高30天,而产假普遍延长至158天及以上,以及15天左右的配偶陪产假、5~20天不等的父母育儿假。

在教育方面,此前国常会透露,推进学前教育免费制度,这意味着12年免费教育即将形成,只有高中尚未覆盖。

在政策层面,除了零门槛结婚外,多地对“未婚生子”敞开大门,生育登记不再以婚姻为前提,新生儿上户口不再以结婚证为条件。

在补贴层面,无论是此前的子女教育个税抵扣,还是此番的育儿真金白银补贴,都意味着一个新的政策共识:全民补贴有孩家庭。

当然,任何政策都不会一蹴而就,指望一两个政策就能迅速扭转婚育也不现实,这是一项长期工程。

鼓励婚育,需要国家级的重视,更需要长期主义;不在于逆转,而在于托底和对冲,以时间换空间。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中国结婚人数,突然反弹了
  2. 四川14岁女生惨遭霸凌 数千人抗议遭镇压
  3. 中共9.3阅兵兴师动众 北京市民:劳民伤财
  4. 五角大楼:正在重建美国稀土行业
  5. 湖南耒阳现命案十余人被砍 现场视频曝光
  6. 印度菲律宾首次在南海军演 中共军舰跟踪
  7. 释永信的十大徒弟,明星占了三个
  8. 中国房企巨头跌入深渊 专家警告房价没有底
  9. 南北方成片“倒水”般的雨又来 北京再急响红色预警
  10. 将晚餐时间改到这个黄金时段 你会越来越健康
  11. 赴美投资掏空三代人?她揭美国“反向一带一路”真相
  12. 部署中短程导弹限制已与俄无关
  13. 关于基孔肯雅热和蚊子,说点不一样的....
  14. 川普可能对台湾芯片加征关税
  15. 美股大崩盘要来了? 外媒惊曝2事件重演:太像了
  16. 赴美签证新规:$15000保证金
  17. 贬值严重 伊朗将货币面额直接减4个零
  18. 四川江油暴动遭军警镇压 民众高呼“习近平下台”
  19. 下跪的人民 站着的公仆
  20. 美中贸易谈判聚焦稀土 美企加速寻求替代市场
  21. 川普扬言大幅提高印度关税
  22. 大罢免:北京的“次好剧本”成真 仍赌“川普放弃台湾”
  23. 衣架大战上演 中国黑帮火拚意大利快时尚重镇
  24. 加拿大野火烟雾袭美 多地发空气质量警报
  25. 纽约餐厅抢租热“只要能排风 就能出租”
  26. 蔡奇现身北戴河 中共高层权斗动向引猜测
  27. 中石化业绩暴雷 半年净利降4成 专家析因
  28. 多位高僧被她一人“全歼” 佛教性勒索丑闻 泰王罕见发声
  29. 韩国被美中夹击陷入绝境
  30. 传中共北部战区司令黄铭落马
  31. 十大将中真正拉起一支队伍的,只有两人
  32. 牟姗任上交大仁济医院党委书记
  33. 当川普瞄准转口贸易,中国工厂撤离
  34. 川普警告对印度再提关税 莫迪政府回应
  35. 米莱否决国会上调养老金案 理由是“没钱”
  36. “7月爆雷9月降息”,去年夏天正在重演?
  37. 痛到无法直腰?或许是“基孔肯尼亚热”作怪
  38. 观后感:我们还有批评《南京照相馆》的权利吗?
  39. 关于种姓:印度“最隐秘伤疤”要被揭开了
  40. 全美打击犯罪夜今天登场
  41. 美国限制赴美签证,中国限制出国护照
  42. 菲佐确认参加九三阅兵
  43. 中国限制公职人员出国,幼教、护士也要上交护照
  44. 中国网民恐慌:2020新冠疫情的一切又要回来吗
  45. “平均5元一个”,万名女性堕入偷拍暗网
  46. 川普限令刚过 乌军大开轰 俄多地油库大爆炸火焰冲天
  47. 方力申否认重男轻女,自曝被骂好几天
  48. 花旗上调未来3个月金价预测至3500美元
  49. 加沙停火谈判僵局难破
  50. 手指出现这种症状,多半是肺有大病
  51. 怕被AI淘汰,本科生更要增加管理能力
  52. Shein涉嫌“漂绿”,被罚1百万欧元
  53. 县委书记执意拍板上马旅游项目,2230万打水漂
  54. 美联储官员:降息时机靠近 今年或降2次以上
  55. 地图博弈战打响:纽约、加州怒怼德州选区操作
  56. 欧洲农药冲击东非农业与生态
  57. 40年来入侵物种造成2363亿美元损失
  58. 瑞银将支付3亿美元与美国司法部和解
  59. “褚书”名碑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60. 中国剩女超1亿!倒贴30万也没人要!剩女有价无市 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