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遗珍127年后重返印度 苏富比取消拍卖
2025-07-31 16:25:40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一批与佛陀舍利子有关的珍贵宝石,历经127年流转,终于重返印度。这批被称为“比普罗瓦宝石”(Piprahwa Gems)的佛教遗珍原定于2025年5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却因印度政府强烈抗议并扬言提告而遭取消。最终由印度财团出资购回,永久返还本国,未来将公开展示。
周三(7月30日),印度文化与旅游部长贾仁德拉‧辛格‧谢卡瓦特(Gajendra Singh Shekhawat)在新德里主持仪式,迎接这批从海外返还的比普罗瓦宝石及其它文物。

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说:“这是我们文化遗产的喜悦时刻!”并表示此举将让每一位印度人感到自豪。印度文化部则形容这次归还为“公私协力的典范”,与莫迪政府致力于从世界各地寻回古代文化与宗教遗产的目标一致。
这批宝石出土地为今北方邦的比普罗瓦佛塔遗址。1898年,当时英籍庄园管理人佩佩(William Claxton Peppe)在挖掘一座佛塔时发现一座石匣,内藏超过300颗宝石与若干佛教界普遍认为是释迦牟尼佛留下的舍利子,与之共同埋藏的宝石也因此被视为“佛陀之宝”。
根据历史记录,当年英国殖民当局将舍利子正式赠予锡兰(今斯里兰卡)与缅甸等佛教国家供奉,而允许佩佩家族保留的则是超过300颗副本(duplicate)宝石。这些留存于私人之手的宝石辗转流传至今,成为此次苏富比欲拍卖的标的。
拍卖消息曝光后,印度政府迅速表达抗议,主张这批宝石属于印度神圣遗产,不得任意出售。苏富比最后确认买家为印度财团Godrej工业集团,并通过私下协议将宝石正式带回印度。
苏富比在声明中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促成比普罗瓦宝石回归印度。”据报道,宝石将由印度官方机构保存,并在博物馆展出。
这批来自孔雀王朝(Mauryan Empire)晚期、距今逾两千年的宝石,包括紫水晶、黄玉与珍珠等,经考证年代约为公元前240至200年间,也正值佛教在印度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本文参考了路透社和法新社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