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男翻墙浏览境外社媒信息被判三年 引关注
2025-07-13 22:25:47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甘肃省陇南市一名男子因使用“翻墙”工具登录境外通讯软件Telegram(中文名称“电报”),浏览并下载他人发布的个人信息,近日被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该案引发外界对中共当局加大打击“翻墙”行为及境外社交平台使用的关注。
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6月26日发布的判决书,被告人张某于2023年10月境外网络,进入Telegram多个中文频道,浏览并获取他人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码等资料,并将部分截图保存、转发,被认定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据检方指控,张某于2023年11月23日使用个人电脑“翻墙”登录Telegram,并在公共频道中下载包含中国公民个人信息的电子表格,统计信息达24,581条。2024年2月24日,张某再次下载了包含100组公民手持身份证照片的文件夹。尽管法院最后采信的数量远低于检方指控,仍对张某作出判刑3年,缓刑3年,罚款2000元(人民币,下同)的判决。
河北一位资深网络工程师邹先生接受大纪元采访时表示,从判决内容看,张某仅浏览了公开频道中的数据并下载保存,并未将信息用于非法用途。“警方可能是依据张某设备中的浏览记录缓存,认定其非法获取信息。警方这种处理方式显示,哪怕只是点击或查看公开内容,也可能触法。”
湖南执业律师刘先生对大纪元表示,张某案显示,中共警方已将“翻墙”后在境外平台的浏览和下载行为纳入国内执法范围,体现出一种类似“长臂管辖”的执法逻辑。“对警方而言,不论你身在境内还是境外,只要接触了他们认为‘不该看的’内容,便可能追责。”
公开资料显示,Telegram是一款在全球拥有大量用户的加密通讯平台,在中国大陆被广泛用于信息传播、异见表达与商业用途。但该平台早已在中国大陆遭封锁,用户需借助虚拟私人网络(VPN)等工具“翻墙”访问。
近年来,多起类似案件显示,中共当局对“翻墙”行为持续“严打”,部分人甚至面临刑事处罚。2023年,河北承德一名马姓工程师因通过VPN为海外公司远程工作,被当地警方认定违反“国际联网”规定,处以200元罚款,并没收其三年所得共计106万元币,成为近年来金额最高的翻墙相关行政处罚案例。
此次张某案在社交平台引发广泛关注。不少网友质疑,仅因浏览境外平台公开信息便被定罪,是否过于严苛。也有人担忧,今后在Telegram、X平台(前推特)等境外社交网络上的言行,将成为新一轮打击重点。
有法律学者指出,该案反映出中共在“数据安全”与“网络主权”名义下,司法认定的边界不断拓展,普通用户在不知情中即可能触法。一些人权观察人士也警告,中共有关“信息犯罪”的界定越来越模糊,将“查看信息”与“非法使用”混为一谈,为警方执法提供了极大的裁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