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率与净息差“倒挂”中国银行业迎来拐点
2025-07-02 14:25:48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今年一季度中国银行业不良率大于净息差,二者出现“倒挂”现象。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银行的净息差可能难以覆盖三项成本,行业迎来重要拐点。
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高达2.86%,净息差仅为1.58%。而山西榆次农商行2024年不良率高达34%,净息差为-0.53%,净利息收入-0.96亿元,连续两年亏损。
不良率与净息差“倒挂”中国银行业迎来拐点
近日中共国家监管总局发布的“2025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显示,银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由2024年四季度的1.50%上升至1.51%。同期,银行业净息差由2024年四季度的1.52%下降至1.43%。不良率和净息差水平出现“倒挂”。
通常银行的净息差需要覆盖3项成本,信用成本、运营成本以及资本成本。信用成本包括坏帐损失、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资本成本包括银行支付的利息等。
6月25日,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在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公开表示,今年一季度是一个重要拐点。银行业不良率和净息差水平出现“倒挂”,意味着银行的净息差可能难以覆盖三项成本,这将对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根据中共央行指导下成立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构发布的《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商业银行净息差在1.8%(含)以上方为“合理区间”。但2025年一季度的净息差已远远低于1.8%。2023年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净息差为1.74%,首次跌至1.8%的“警戒线”之下。
《济南日报》旗下的“新黄河”分析,银行业的息差“保卫战”始终激烈,众多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当前银行息差持续收窄,主要归咎于人民币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以及存款定期化等因素。
5月20日,中共央行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和5年期LPR同时下降10个基点(BP)。同日,国有六大行启动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一年期定存利率集体跌破1%,此后“存款降息”从大行迅速传导至中小银行。
需要指出的是,不良率和净息差“倒挂”并不意味着银行入不敷出。
首先,不良贷款是指五级信贷分类中的后三项“次级,可疑,损失”,对应的最低减值计提比例分别为20%,50%,100%,也就是不良贷款并不意味着都是银行的损失。
而且,不良率是一个长时间累积的指标,不良率高只能说明这家银行过去在中期内的资产质量不佳。净息差是一个短期阶段数据,通常只是对应一个季度或一年。
此外,银行除了利息收入外还有非利息收入,特别是其中的手续费收入,基本上是不需要承担风险就可以获取的。
农商行成重灾区 榆次农商行不良率高达34%
中共监管总局发布的一季度银行业监管指标还显示,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高达2.86%,净息差仅为1.58%,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为1.79%,净息差为1.37%,都出现“倒挂”现象。
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2%,净息差为1.33%;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3%,净息差为1.56%。民营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6%,净息差为3.95%。
界面新闻6月20日报道,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公司(下称“中诚信国际”)发布报告,决定将山西榆次农商行主体信用等级由BB调降至BB-。
报告称,2024年该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大幅增加10.97亿元至37.56亿元,不良率也较年初上升11.51个百分点至34.43%,
2024年榆次农商行净息差为-0.53%,净利息收入-0.96亿元。该行已连续两年亏损,2024年净亏损达2.06亿元,同比增亏1.08亿元。
净息差收窄 多家银行上调手续费
在净息差收窄的前提下,仅仅依靠存贷款利差维持利润增速已经不现实。近日,多家中小银行以及国有大行密集发出通知,对资信业务、银行卡年费、ATM取现等业务手续费进行上调或新增收费。
苏州银行近日发布一则服务收费事项公告称,自今年9月10日起,金卡“免年费”,白金卡年费为588元/卡/年。
庐江农商行也公告将自今年9月1日起,以3.3元/笔的价格收取借记卡ATM跨行取现(异地、同城)手续费。
今年6月10日起,中国银行也已开始执行新的服务价目表,其中涉及多项信用卡服务手续费调整,包括取消了原结算服务中“长城环球通系列产品柜台、自助渠道本行本地取现免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