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终于变了

2025-05-26 08:25:1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罗sir财话

统计局认为,当前物价处在低位,影响居民的就业增收,因此接下来将继续发挥宏观政策组合效应,促进价格合理回升。

5月19日,统计局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当前物价总体处在低位,这会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压力,影响居民的就业增收,因此推动价格合理回升很重要。

发言人指出,下阶段是要继续发挥宏观政策的作用,进一步扩大投资需求;推进供给侧变革,改善经济循环,持续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价格合理回升。

这个信号非常明确,接下来我们的经济重点,应该就是要把价格打上来了!

在我的印象里,这应该也是统计局“首次认为”物价处在低位,会对就业和居民收入造成打击。

而这样的表述,本身就很不一般。

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白的是,为什么物价上涨会有利于当下的宏观经济?

答案其实很简单,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只有物价上来了,企业经营利润提高了,那么员工的收入和就业才会有稳步的增长。

否则,在当下的物价低位之下,企业营收低、利润低,自然对员工的收入和新增投资带来的就业不那么感兴趣。

所以,看起来物价上涨,对普通人而言是痛苦指数增高;但如果我们考虑到物价上涨之后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那么就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物价上涨等于收入上涨,等于投资增加,等于新增就业岗位。

当企业没有利润,在价格战里面徘徊的时候,企业能够做的就只能是“人力优化”,因此让物价合理回升,才是破解当前宏观经济的最佳药方。

但药方我们是找到了,真正要想让病人把这碗药喝下去,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毕竟,良药苦口虽然利于病,但喝下去的过程中,还是很痛苦的,这也是我们客观上要实事求是认识到的一点。

物价合理回升,到底难在哪里?

要想明白这一点,我们就要反问,今天的物价处在低位,到底是什么造成的?

对企业来说,当然是希望产品价格越高越好,这样利润才会越来越高;但企业的想法显然也是“一厢情愿”的,因为市场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才是对定价有着决定权。

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一款产品价格越低,那么市场需求就会增高;反过来,一款产品价格越高,市场需求就会越低。

按照这个理论反过来推导,我们就很容易发现,今天的物价低位,本质上是因为市场需求不足,所以才让企业“赔本赚吆喝”。

企业当然想要更高的定价和利润,但企业更需要考虑到去库存和产能问题,因此在利润和销量之间要想维持一个平衡,市场需求就非常重要。

换句话说,今天的物价低位,本质上是消费者决定的,是消费者对价格太敏感,导致了低物价的出现。

而这,也是物价回升最难的地方。

消费者为什么会对价格敏感呢?

问题还是要从源头找起;今天的宏观经济处于一个债务长周期的末端,资产负债表在衰退,居民杠杆率也到了极限。

居民一方面要还债,另一方面还要存钱养老医疗,还有孩子的教育和父母的养老问题,叠加房地产带来的财富缩水效应,导致人们的消费欲望被压缩了。

这个时候,提出物价要合理回升,的确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办法,但要想让物价合理回升,可能最终要解决的,还是居民端的问题,而不是供给端的问题。

如果给当下物价消费一个更形象的比喻,这就好比是一个天平,一边是物价,一边是消费;而现在我们要把物价给提上来,却又希望消费继续增长,对天平而言,还希望它能够保持平衡,这个难度之高,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这是现实版的囚徒困境。

居民消费欲望低,导致了物价低位,而现在物价如果上涨,但居民手里还是没有钱消费,而没有钱消费,物价就很难上涨。

这个死结,应该如何解?

线头又多又杂,从宏观上来看,解决起来的确比较麻烦,但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个抓手,先刺激一部分需求出来,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而这个抓手,其实就是婚育。

结婚和生娃,这是最能够刺激物价上涨的;除此之外,抓婚育还能够有助于宏观经济长期的人口结构健康,可谓是一举两得。

一对新人结婚,要彩礼、要房子、还要五金和车子,这些全部加在一起,消费端就是上百万的巨款,如果生了娃,养娃带来的一系列消费,也能够刺激物价上涨,因此刺激婚育需求,可能是最好的一个抓手,没有之一。

那应该如何刺激呢?答案很简单,只能是发钱。

物价要上涨,多出来的成本在收入不上涨的情况下,是很难实现这一点的;因此刺激物价上涨,本质上还是需要“发钱”。

今年我们推出的国补和以旧换新,本质上就是刺激需求。

物价上涨也是类似的道理,如果没有“补贴”,物价上涨可能还会起到一个居民消费下行的反作用,因此拿出大量的补贴来刺激婚育,我认为是当下而言,物价上涨最有效的方案。

今年4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万亿,同比增长了5.1%,但还是低于3月的5.9%增长。

考虑到这还是国补、以旧换新和车补带来的增长效应,如果剔除这些利好因素的话,实际上的增长阻力可能还要大一些。

物价上涨是必要的举措,尤其是考虑到当下的宏观周期,但如果物价上涨不是以居民收入上涨为前提实现的话,那么单纯的上涨,可能会带来相反的结果。

正如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所说,好的经济学家不仅仅要看到能够看到的,还要看到人们看不到的。

事与愿违的情况,在经济学实际案例中也非常常见。

而我们当下要警惕的,就是事与愿违的情况。

总体来说,涨价是必要的,但涨价带来的成本眼下来看,不应该由居民端来承担,还是要通过补贴的方式,通过行政的力量把物价拉上来的同时,人们的开支又不会有太大的涨幅,只有这样,消费和居民收入,才有机会回到正轨上来。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德总理梅尔茨:不再对援乌武器射程设限
  2. 山东化工厂突发爆炸升蘑菇云 目击者:惊天动地
  3. 美国科技巨头要遭殃?德国总理放狠话:必要时出手
  4. 怒降120万 南京杭州房价大跳水;上海豪宅狂跌1000万!
  5. 27岁女子在家门口被杀死
  6. 女星旅游疑被揩油,因着装太暴露?
  7. 纽约州拟提高企业承担MTA税收
  8. 后果严重 去天安门 看升旗 看干尸 与纪念碑和毛像合影
  9. 北大男硕士在女厕偷拍被抓现行,警方回应了
  10. 大陆银行存款利率跌破1% 储户转投“新三金”和银行股
  11. 别对气炸锅做这件事 你才不会气炸
  12. 初代网红凤姐现状曝光:身材臃肿,牙齿脱落
  13. 持好市多会员卡能登机
  14. “以死明志”跳楼亡 传清华海归博士后自杀惊人真相
  15. 加拿大纪念六四36周年 承传香港支联会精神
  16. 马斯克政治献金喊卡?共和党未来金脉拉警报
  17. 马斯克证实X Money支付功能将推出 目前已在测试
  18. 川普想当航海王 重组大洋生态?
  19. 分析:哈佛与川普政府对抗 名声或遭重创
  20. 突发!川普扩大留学生社媒审查 领馆暂停签证面试
  21. 任志强狱中获高规格探视 政局松动的信号?
  22. 再这样喝水,你的肾就废了
  23. 山东化工厂爆炸 黄色浓烟弥漫 多名伤者住院
  24. 埃及盯上歼-35:中东天空要变天?
  25. “我老公为微软工作25年 被算法随机选中解雇”
  26. 北京变讨债者 75穷国加入这倡议后未来不妙
  27. 川普下重手 校友蔡正元分析:哈佛根本不怕打官司
  28. 川普:普京“在玩火” 俄:最坏情况是第三次世界大战
  29. 一场机器人比赛,催生5000万订单
  30. 阿根廷确认退出世界卫生组织
  31. 美媒:川普家族利用总统职权变现,规模令人震惊
  32. 山东化工厂爆炸 漫天黄烟 冲击波震碎玻璃
  33. 亲身经历灵魂出窍 好像到了另一个空间
  34. 川普对加州发出一项整改令
  35. 受欧美谈判局势提振 标普创下最大单日增幅
  36. 格陵兰:欧美若再不来 不排除跟中方开发矿产
  37. 元老们全面布局!地方悄悄换掉习人马
  38. 毛亲自送女人走后门 毛式“教育革命”始末
  39. “天才围棋少年”坠楼事件的另一面
  40. Galaxy再创手机史上最速纪录
  41. 中国汽车业“恒大”已出现,只是未引爆
  42. 巴西起诉比亚迪:中国工人“堪比奴隶”
  43. 海外华人与台湾网红八炯畅谈两岸觉醒力量
  44. 习在红二代中树敌 内幕解析
  45. 疫情重来汹猛 钟南山罕见提台湾女星大S之死 中共的假恶害惨中国人
  46. 久远记忆的召唤 从故乡的原风景到失落的神传文明
  47. 对冲基金冠军谈投资:美国将进入“假性衰退”
  48. 夏天做这四件事反而损耗阳气
  49. 【百年真相】中共打压李嘉诚 三大后果祸相连
  50. 湖北书记王忠林要提振“嗷嗷叫”精神 引讥讽
  51. 普大帝狠狠阴了老习一把
  52. 上海女生真会穿:运动鞋+裙子
  53. 唐玄宗杀了太平公主一家,为什么独留次子?
  54. 亚马逊销售有毒大米,恐致癌、肾损伤、智商下降
  55. 动态清零卷土重来 传广州小学生感染要隔离7天
  56. 新唐人大赛邀请摄影师庆祝美国建国250周年
  57. 华埠国殇日游行 永记军人牺牲
  58. 拼多多:增长放缓不可避免
  59. 山东化工厂爆炸 冲击波震碎玻璃 学生受伤
  60. 9岁围棋六段天才遭家暴被逼跳楼? 父称:警方会还我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