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物理任务,全球顶级AI均失败

2025-05-20 05:25:28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华尔街日报

基于AI研究、机器人以及实际制造等过往经验,Adam Karvonen在零件制造任务上,测评了顶尖模型的表现。

包括OpenAI o3、Gemini 2.5 Pro等顶尖LLM,全部失败,没有一个让他满意!

即便o3的智商高达136,超越GeminI 2.5 Pro和90%的人类,但在这次测试中,不如Gemini 2.5 Pro,更不要提经验丰富的工人老师傅了。

基于此,他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AI将自动化大量白领工作,而蓝领工作不受影响。

也就是说,自动化在全行业里并不会均匀发生。

尽管还不知道这种不均衡会持续多久,但他认为局部自动化几乎已成定局。

Adam Karvonen

这与Anthropic的首席执行官Dario Amodei的预测截然不同。

Dario曾公开表示:几乎所有工作会同时被自动化,从而把每个人都“放在同一条船上”

但Adam Karvonen做过机械师,还从事过机器人相关工作。

此外,他从事过软件开发,现在是MATS学者项目的机器学习研究人员。

可以说,他是研究AI对蓝领工人影响的上佳人选。

零件制造:物理+视觉双重挑战

评估很简单: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使用3轴CNC铣床和2轴CNC车床来加工一个零件,如下图所示。

测试中要加工的零件

尽管这并不简单,但在典型的原型制造或工作车间环境中,大多数技师会将执行这一任务视为常规工作,涉及标准的车削和铣削技术,但需要多个加工步骤。

CNC铣床和车床零件加工示意图

尽管这个零件很简单,即便是像o1-Pro或Gemini 2.5 Pro这样的前沿模型也经常犯下重大错误。

这些错误可以分为两类:视觉能力和物理推理能力。

视觉错误

大多数模型的视觉能力非常差:在过去的两年里,在视觉能力上,Anthropic和OpenAI的模型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步。

它们总是错过一些显而易见的特征。

哪怕只是这个零件做出合理的描述,Claude 3.5、Claude 3.7、GPT-4.5、GPT-4o或o1-Pro也做不到。

如果没有视觉能力,创建制造计划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

有趣的是,在像MMMU之类的视觉推理基准测试中,许多模型得分高于或接近人类专家的水平。

MMMU基准的测试科目和示例

然而,容易衡量的东西,往往与现实世界的实用性没有直接关联。

当看到Gemini 2.5在视觉能力上有了重大进展时,他感到非常惊讶。

在大约尝试四次,它能够识别出大多数主要特征,没有额外的虚构内容。

它能捕捉到的一些细节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这种视觉改进主要揭示了更深层次的未解决问题。

Gemini 2.5 Pro能够识别大多数主要特征,而没有重大的虚构错误。

然而,它仍然会做出一致的、更微妙的视觉错误:漏过细节、偶尔的虚构/误解、特征识别不一致。

对比一下Adam Karvonen和Gemini 2.5 Pro对加工零件的描述

物理推理错误

以前,很难将视觉误解与更深层次的物理推理问题区分开来。

现在,即便从准确的视觉解释出发,Gemini 2.5仍然会产生充满实际错误的加工计划。

典型错误包括:

忽视刚性和振动;物理上不可能的工件夹持。

忽视刚性和振动。

这个零件相对于其直径来说长而细。

如果用标准技术来加工它,这很可能导致零件在加工时发生变形,或在切削工具上快速振动(称为“振刀”现象)。

刚入行的技师都能立刻意识到,刚性对于像这样的长细零件至关重要。

当专门询问振刀问题时,Gemini错误地使用尾座等教科书解决方案,反而加剧了像在这根长细黄铜零件中弯曲问题。

尾座是机械加工中常用的装置

物理上不可能的工件夹持。

Gemini通常提出一些无法实现的工件夹持和操作顺序。

最常见的建议是将零件夹在夹具中(特别是卡盘块),加工一些特征,然后旋转夹具以加工其他特征。

然而,这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夹具会挡住这些新特征。

CNC工件夹持方法

Adam Karvonen的总体印象是:“就像是在复述教科书知识,但根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这些模型非常乐于提供教科书上的知识,但在重要的实际细节上,完全错误。

这与他收到的制造业及建筑行业的反馈一致:

目前的LLM,在他们工作的核心、动手操作部分,几乎完全无用。

这项评估仅仅是皮毛

生成文本计划,只是工作中最简单的部分。

实际的加工,涉及管理每个高层步骤背后的许多细节。

仅仅选择一个切削工具就需要考虑刀尖半径、刀柄碰撞间隙、刀具刚性、涂层、切削速度/进给速率等多个因素。

而且往往存在取舍与权衡,例如间隙与刚性之间的平衡。

许多因素,本质上是空间问题,而这些问题利用文本是无法完全评估的。

如果模型在这些可描述的方面表现如此糟糕,那么它们对基础物理现实的理解可能会更糟。

事实上,真正的关键是克服众多难题,每个难题都比前一个更加困难:

1、准确的视觉感知:基础步骤是从输入图像中,正确识别所有几何特征和它们的关系。这几乎

不需要空间推理

能力,但大多数模型在这方面表现依然非常差。

2、基本的物理合理性:不仅仅是看清零件,模型还必须提出物理上可行的操作和设置。这涉及基本的空间推理,以确保例如工具访问不会被夹具阻挡。

3、融入物理知识:成功的加工需要

理解现实世界的物理和潜在知识。这通常要实操获得经验,但现有的数据集无法做到这一点。

4、工艺优化:在步骤1-3中处理细节是正确加工零件的前提。正如马斯克所说,高效制造比制造原型要困难10-100倍。这才是工作中真正具有挑战性的部分。

步骤2到4可能难以通过模拟生成的合成数据来解决。

与Adam Karvonen交流过的技师,几乎都认为:工程师理解教科书公式和CAD,但不理解现实制造中的约束。

而模拟环境,似乎很可能会创造出具有相同缺陷的AI。

为什么LLM表现不佳?

缺乏数据,是LLM在物理任务中表现不佳的最明显的原因。

像加工这样的问题,依赖于大量的隐性知识和通过经验学到的无数微妙细节。这些细节通常并不会被记录下来。

这并不是因为专家故意隐瞒秘密——而是因为记录这种细致入微的现实世界知识既不现实也不高效。

软件工程师,很少记录每一行代码背后的所有推理。

类似地,加工技师也不会记录每次设置零件时的所有考虑因素。

导师手把手教学,比通过教科书学习或死记硬背程序更加快捷高效。

这与软件工程或法律等领域有着显著的区别。

尽管软件工程师或律师可能不会明确记录每个推理步骤,但他们会生成像代码、版本控制历史和合同这样的制品,这些都包含了非常丰富详细的信息。

而在物理任务中,虽然同样存在相应的详细信息,但这些信息嵌入在3D世界,通常非常难以有效数字化。

因此,LLM在回顾某些教科书知识时表现出色,但这远远不够。

改进物理任务可能很困难

从经验来看,顶尖模型目前在这些任务上表现不佳。

这只是暂时的障碍,很快就能克服吗?

这很难确定,但Adam Karvonen有一些推测性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未来的进展可能会很困难,也可能比预期的更容易。

一个显然的解释是,LLM在物理任务上表现不佳,是因为目前没人投入足够的精力。

然而,改进对物理世界的理解可能非常难。

提升编码能力的路径依赖于大量的训练数据和清晰的奖励信号,支持强化学习和合成数据的使用。

然而,这种方法在物理任务中并不适用。

为什么改进可能很困难

缺乏可验证的奖励:为复杂物理任务定义奖励信号非常困难。

零件的缺陷可能表现为几年后稍微增加的故障率,或者是多年后错误应用防水涂层造成的腐烂。

注塑产品中的裂缝

反馈回路可能很长,而且结果很难通过自动化方式衡量。

缓慢、昂贵且危险的试错法:通过强化学习或生成合成数据的学习,可能非常困难。

一次错误很容易导致数十万甚至更多的损失。

与运行有漏洞的代码不同,使用重型机械或从事建筑施工时的错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制造业获得经验通常需要使用昂贵且有限的资源,而不仅仅是几个GPU小时。

为什么改进可能比预期容易

自动化AI研究员:AI在编码和AI研究方面正在取得重大进展。

人类可能很快就会迎来AI研究员。

也许这种自动化的AI研究员,能够通过创建更高效的算法或大量的模拟数据,轻松解决这些挑战。

合成数据:有些明显的方法还没有得到充分探索。

例如,模拟可以被用来创建大量数据,尽管模拟与现实之间会存在差距。

以特定的制造工艺(如CNC加工)为例,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软件可以准确地模拟大多数操作。

然而,制造过程中有很多多样化的工艺,许多工艺没有很好的模拟解决方案。

总体来说,虽然改进物理任务处理能力存在诸多挑战,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自动化AI研究员的出现以及合成数据的广泛使用,未来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进展。

自动化不均衡的影响

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人类将要面临新阶段,其中远程工作会经历显著的自动化,而熟练的体力工作则在很大程度上不受AI影响。

这一“自动化差距窗口”可能持续一段未知的时间,并带来潜在的影响:

1. 加剧紧张局势

自动化与非自动化行业之间可能很容易出现重大阶级冲突,尤其是因为这两个群体之间还存在其他潜在的差异。

白领工人更有可能面临职位替代,而他们通常收入更高,并且拥有更为自由的政治信仰。

这些差异可能加剧紧张局势,并导致自动化行业群体的重大经济痛苦。

2. 公众对AI的反对

这可能导致公众反对进一步的AI研究。

像蓝领工人这样的群体,现在已经有了自动化可以迅速发生的证据,他们可能不希望被AI取代。这可能会阻碍进一步的AI发展展,并延长不平衡的存在。

3. 体力劳动瓶颈

如果大多数知识工作被自动化,像制造业这样的体力劳动能力可能会成为技术进步或国防的瓶颈。

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凭借其更强大的工业基础,可能会获得显著的战略优势。

但这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习被架空 张又侠掌控军中人事大权、百万武警
  2. 大量“假结婚办绿卡”涌现 女生被要求发生关系 钱卡两空
  3. 给活猪注水打“封闭针”增重 邯郸黑窝点曝光
  4. 广西“一把手”蓝天立被抓 分析:此案水很深
  5. 金正恩用黑帮手段控制高科技人员
  6. 断层上的美国 预言中的沉没之城
  7. 传大陆重型货车冲撞交警夜查现场 致18警死伤
  8. 2027攻台成真?《纽时》曝习近平整肃军方内幕
  9. 美300青少年商场爆发集体大斗殴 多人被捕警察受伤
  10. 黄杨钿甜天价耳环风波 再爆曾晒上亿豪宅 成屋首饰
  11. “中国寻亲网”突宣布关站!网诧异 内行人细思极恐
  12. 自愿离境领$1000!美首架“自我驱逐”包机起飞
  13. 川普中东AI芯片交易引争议 OpenAI CEO为其辩护
  14. 宋庆龄养女去世,病因曝光
  15. 移民被枪杀 凶手当场认了 警察却说:你可以走了…
  16. 广药集团前董事长李楚源被双开 曾多次语出惊人
  17. 螺母订单牵出的“买卖枪支案”,最新进展
  18. 东升西降,世界软实力版图正在加速重构
  19. 中国民众接连驾驶橡皮艇登台,挑战台湾边防安全
  20. 联邦紧急住房补助提前终止 恐冲击众多房客房东
  21. 美家电商SharkNinja年底前将生产撤出中国
  22. 美企硅阳极技术获投资 摆脱对中国石墨依赖
  23. 唐代高僧的神奇处方 十味良药 能治心病增福寿
  24. 川普创造奇迹?普京将与乌就和平备忘录展开合作
  25. 大量资金从纽约市流入 南佛州成资本之都
  26. 孙力军握中共机密:恐怖P4实验室比日本731更残酷
  27. 官媒痛批“赢麻体”,值得点赞但还不够
  28. 美丧失3A信评 对美国公债 美元 美股后市影响多大?
  29. “肯爷”裸体妻又出招,渔网比基尼激凸
  30. 中共在美间谍活动增加 旅美华人成头号目标
  31. 昨晚,一群散户拯救了美国
  32. 从红通到P4实验室:孙力军手中那份不能曝光的秘密
  33. 最高法院开绿灯 允许川普政府撤销35万人合法身份
  34. 北约前掌门:若中美和解,就踢美出北约
  35. 【翻墙必看】中共突然发文 背后戏码透蹊跷
  36. 关税阴影下,沃尔玛难敌亚马逊的“弹药库”
  37. 陷下台传闻 中共党魁突访河南寺庙
  38. 联邦白卡与粮食券改革影响纽约10万华人
  39. 美国连环杀手死刑前给川普留言:继续让美国伟大
  40. 去年7月才被习近平晋升上将 何宏军惊传自尽身亡
  41. 智者不入爱河,寡王一路硕博?
  42. 【百年真相】习“退休说”炸锅 大位不保?
  43. 顶刊论文“飙脏话辱骂第二作者”
  44. 纽时长文分析:拜登是替罪羊 民主党才是问题所在
  45. 警方披露华人“钢铁大王”在菲律宾遭撕票案细节
  46. 文革五式有多狠?中国文人一夜被敲断脊梁骨
  47. “总统与偶像”同框 樱井翔:赖清德谈到中共眼神变锐利
  48. 心脏形成瞬间图像被成功捕获
  49. 黄仁勋:美国芯片管制完全错误
  50. 赖清德就职周年前夕以"并购说"比喻中国野心惹议
  51. 美防长:美军在各层面保持领先 威慑中共
  52. 守了108年的AAA金身告破:“美债帝国”将亡于川普?
  53. 59岁刘嘉玲穿露背装被喷
  54. 中共军内乱象传闻四起 专家析三看点
  55. 赖清德总统就职周年谈话全文
  56. 基本物理任务,全球顶级AI均失败
  57. 鲁比奥:红衣主教感叹世界颠倒 美国要和平 欧洲谈战争
  58. 美国公布新型核弹B61-13
  59. 为何很多现代化房屋的屋顶是平的?
  60. 纽约时报:通用汽车停止向中国出口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