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扫描的隐形代价:每年10万例癌症
2025-05-06 21:25:1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JAMA Network
2023年美国9300万次CT扫描预计引发10.3万例癌症,占年癌症诊断的5%。儿童风险高,但成人使用量大,腹部和胸部CT是主要来源。
在美国,计算机断层扫描(CT)早已是医疗诊断的得力助手。2023年,约6151万患者接受了9300万次CT扫描,数量比疫情前还要高。技术进步让CT功能更强大,使用率节节攀升,但随之而来的,是电离辐射带来的癌症风险。研究显示,这种辐射是已知的致癌因素,尤其对儿童影响更大。想象一下,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做了一次头部CT,多年后,她可能因此面临更高的甲状腺癌风险。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大量数据的推测。
为了弄清CT的潜在危害,研究人员利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国际CT剂量登记库,分析了2018至2020年间来自全美143家医院的12.1万次CT扫描记录。这些数据细致到每位患者的年龄、性别、扫描部位和技术参数,比如电压、电流和扫描长度。研究团队结合2023年的全国CT使用量,估算了辐射引发的终身癌症风险。结果触目惊心:预计10.3万例癌症将因此发生,占当年新发癌症的5%,相当于酒精或肥胖带来的癌症负担。
风险并非平均分布。儿童和青少年因身体发育,细胞对辐射更敏感。比如,1岁以下女婴每1000次CT可能引发20例癌症,而15至17岁少女的风险降至每1000次2例。尽管如此,成人因使用CT的绝对数量庞大,贡献了91%的预计癌症病例。50至59岁的成人风险最高,女性预计1.04万例,男性9300例。为什么?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常因慢性病或筛查频繁接受CT,尤其是腹部和骨盆扫描。
说到具体癌症类型,肺癌高居榜首,预计2.24万例,其中女性占七成。结肠癌紧随其后,有8700例,男性略多。白血病和膀胱癌分别预计7900例和7100例。而在女性中,乳腺癌位列第二,约5700例。儿童的情况则不同,甲状腺癌最为常见,预计3500例。性别差异部分源于风险模型,比如女性肺癌风险系数是男性的三倍,但即使调整系数,肺癌仍是女性最常见的辐射相关癌症。
哪些CT扫描风险最高?腹部和骨盆CT首当其冲,占成人癌症的40%,约3.75万例。这类扫描常涉及多相扫描,辐射剂量较高。胸部CT紧随其后,引发2.15万例癌症,占21%。儿童中,头部CT是罪魁祸首,占53%的癌症风险。全身CT虽然只占5%的扫描量,却贡献了7.8%的癌症病例,原因同样是高剂量。
我曾陪朋友去医院做腹部CT,机器嗡嗡作响,屏幕上浮现出清晰的器官影像。医生说,这能快速查出问题,挽救生命。但很少有人会提到,CT的辐射剂量远超普通X光。比如,5至9岁男孩做常规头部CT,脑部平均吸收48毫戈瑞的辐射,而同龄女孩的胰腺在全身CT中可能吸收21.5毫戈瑞。成人也不例外,50至59岁女性做腹部CT,结肠吸收的辐射高达25.4毫戈瑞,是儿童的两倍。
研究还发现,辐射剂量因性别和年龄略有差异。比如,5至9岁男孩的头部CT脑部剂量比女孩高5%,而胰腺剂量高出29%。婴儿的辐射剂量尤其高,1岁以下男孩的头部CT脑部剂量可达60毫戈瑞。相比之下,成人骨髓剂量随年龄下降,50至59岁男性仅3.5毫戈瑞。这些细微差异,叠加庞大的扫描量,累积成巨大的公共健康隐患。
如果CT使用量和剂量保持不变,未来每年可能新增10.3万例癌症。研究团队通过敏感性分析,估算癌症数量在8万至12.7万之间波动。即使降低20%的器官剂量,癌症数量仍高达8万例;若儿童CT占比按高值估算,癌症总数可能升至11.4万例。更令人担忧的是,低能量X射线可能比原子弹的伽马射线更具破坏力,而当前模型可能低估了风险。
CT当然是救命神器,但它的代价不容忽视。2009年,一项研究估算2007年的CT扫描引发2.9万例癌症。如今,CT使用量增长了30%,多相扫描更普遍,剂量估算也更精确,导致预计癌症数量翻了三四倍。腹部CT的高风险让我想起一位朋友,她因慢性腹痛反复扫描,医生却从没提过辐射风险。或许,优化扫描协议,比如减少不必要的多相扫描,能显著降低危害。
研究的优势在于数据详实,涵盖全国范围的真实CT记录,并通过敏感性分析提供了可靠的范围估算。但局限性也不少。风险模型基于日本原子弹幸存者数据,未必完全适用于现代美国人群。CT患者的预期寿命可能因疾病低于平均水平,癌症风险可能被高估,尽管研究已排除10.6%的临终扫描。此外,CT分类算法虽90%准确,仍可能存在误分。
站在2023年的节点,回望CT的普及,我既感叹它的神奇,又担忧它的隐忧。9300万次扫描,6151万患者,10.3万潜在癌症——这些数字提醒我们,医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严格控制扫描必要性,优化辐射剂量,或许能让CT在救命的同时,少埋下一些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