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大停电,中国一位电工“红”了

2025-05-02 16:25:18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上观新闻

张霁明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居然也“红”了。

故事还得从万里之外的欧洲说起。

4月28日,西班牙和葡萄牙遭遇大停电,法国局部地区也受到短暂影响,停电范围之广“极其罕见”,交通、通信、医疗等关键领域一度瘫痪,5000多万人的生活受到影响。

这一事件引发全球对电力供应稳定性关注的同时,在中国,“浙江一位电力工人仅用0.13秒就恢复电力”,也冲上了热搜。主角正是张霁明----国网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自动化运维班班长,最近刚刚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01、“这种现象在中国不会发生”

“欧洲大停电的情况,在中国不会发生。”张霁明开门见山。

在他看来,导致欧洲大停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首先,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电网是独岛式的,在电网发生故障时,无法从独岛之外的地方引入救急的电源。其次,西班牙等国家缺少新能源的有效调控技术手段,一旦极端天气来临,会导致电网没有可用的电源来应对用电负荷。

那么,中国的情况如何?

“中国的电网值得信赖!”张霁明说,中国电网是全国互联的,可以全国一盘棋进行电网调度。任何一个局部发生电网失稳的情况,全国都会来支援。

此外,在张霁明看来,中国电网能让全国人民放心,底气还来自“干的是‘赔掉老本’的生意”。他举了个例子,有一回为了把电送到牧民居住的地方,架设线路和安装变压器的费用需要几百万元。虽然每年仅能收回5万元的电费,国网还是毫不犹豫就立即采购物资现场施工,第一时间就给牧民通上了电。

02、为什么现在停电不常见了?

热搜里的“0.13秒恢复电力”,并非笑谈。在张霁明的工作中,这是日常。

4月7日17时,宁波鄞州区姜山镇出现短时强降雨天气,伴随6级左右阵风,导致某10千伏线路发生故障。

从前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意味着要停电了----而现在,并没有。

当时,国网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调度指挥中心的故障隔离自愈系统已经自动启动。从定位到隔离再到恢复,全程自动处理,未影响居民及企业正常用电。

这一“0.13秒恢复电力”的“绝技”,背后是配电网故障隔离自愈技术(FA)的功劳。这套系统能在故障发生时自动检测、精准定位,把停电时间从过去的“小时级”压缩到如今的 “毫秒级”。

2008年,国家电网开始试点这套 “自愈系统”,宁波是全国3个试点地区之一,鄞州又是宁波的“先行区”。当时,鄞州的电网规模大、设备多,遇到的难题也最多,张霁明顶着压力冲在前面,带着同事连续一个多月加班加点、克服难题,终于把系统成功率从77.32%提高到了91.41%。

2020年,技术革新再创里程碑。团队攻克设备兼容、信号干扰等难题,完成国内第二套、浙江省内首套“毫秒级”光纤差动分布式全自动FA环网,实现0.13秒极速复电。

张霁明认为,未来的电网会是一个高度自动化的网络,专业人士的作用,是事后复盘、对处理策略加以优化,或者在重大决策前,人工再三确认绝对操作无误。“简而言之,就是在尽可能排除人工误差或干扰的情况下,让电力达到‘自动修复’的效果。”

“之前发生的大面积停电,无一例外,都是薄弱的电网网架和老旧的基础设施,以及落后的电网调控技术引起的。”张霁明说,这些年里,国家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进行电网建设,所以情况得以巨大改善。

张霁明介绍,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国电网不仅优化了结构,还完善了基础设施,越来越多的先进电网科技得到应用,对电网、分布式新能源的管控能力非常强大。

03、电工劳模是怎样炼成的

很多人都想不到,让电力变得“耳聪目明”的张霁明,其实常年生活在无声世界里。小时候的一场医疗意外,让张霁明只能依靠助听器与外界沟通。但这样,反而让他变得更专注、更严谨。

在他的母亲回忆里:“小时候他解题解不出来,就下楼转一圈再继续,非要拿下来不可。”这种执拗,贯穿了张霁明整个职业生涯。

1999年,张霁明入职鄞州供电公司。初入职场时,工地上常见这样的场景:老师傅们休息间隙,这个小年轻总抱着一叠电力图纸追着请教前辈;遇到厂家工程师来指导,他抓紧机会软磨硬泡讨要技术资料,带回宿舍挑灯夜战;互联网尚未大范围普及的年代,他每周跑书店,背回砖头厚的专业书,逐句逐字地“啃”。

渐渐地,张霁明成了同事口中的“活字典”----遇到难题,找他就对了。

在电网自动化领域,技术迭代以月为单位更新。“稍一松懈,新系统就会看不懂。”张霁明说,自己压力不小,但这种倒逼式学习,恰恰是突破舒适区的动力。

凭着这股韧劲,20多年来,他从一名检修工成长为省鲍司首席专家。他和团队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多项成果获国际国内大奖。其中就包括分布式FA系统。

“我对我们国家的电网充满了信心,不等于说会放松警惕。”张霁明说,宁波电网可再生新能源的占比,在去年年底超过了传统的化石燃料发电;而在今年4月,全国电网可再生新能源也超过了传统化石燃料发电。可再生新能源地理位置分散、调控方式多样,规模基数庞大的客观现象,也给电网带来了新的复杂现实问题。这几年,张霁明和团队就一直在研究和技术攻关海量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难题。

意外成为“网红”,并没有给张霁明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什么改变。5月1日,劳动节假期第一天,他照例继续值班。因为他知道,从高楼大厦到街头巷弄,在无数人平安用电生活的背后,离不开电力人的坚守。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马斯克下台,对此,您怎么看?
  2. 中国直升机坠毁 “全机存活”, 砸死地上路人
  3. 福州一SUV直闯红灯撞倒一片 惨烈视频曝光
  4. 川普号召商科学生进车间“搬砖”
  5. 卢比欧"接掌国安顾问"身兼国务卿!一人扛4职创纪录
  6. 川普宣布取消哈佛大学免税地位:他们活该!
  7. 惊爆张又侠兵封中南海!军头集体诡异消失
  8. 党媒释放习弱化讯号 陈希仍挺习 中共高层混乱
  9. 王五四:这届兄弟会不行
  10. 何谓回光返照?人在临终前发出的7种信号
  11. 72小时过去了,印巴怎么还没动静?
  12. 关税大棒砸到美发业,美国"头等大事"变"头顶危机"
  13. 川普拟大砍1630亿预算
  14. 为了让李克强分享军权 胡锦涛“良苦用心”
  15. 美海军成功测试海基高超音速导弹发射系统
  16. 美中关税战停止有谱? 美财长暗示冬季将达成协议
  17. 加州州长:保持对华贸易开放
  18. 黔驴技穷的印度,开了恶劣的先例
  19. 川普大胜 习近平拟以芬太尼合作换“贸易谈判”
  20. 美国恐因3变数放弃台湾?专家怒批:经济学人贩卖台湾危险成瘾
  21. 从加州港口看川普关税战影响:货物骤减 码头寂静
  22. 川普再次喊话:关税带来收入,美联储应降息!
  23. 中国这半个月动作,彻底把美国踢出局
  24. 五四运动——一场胡闹开始了中国的噩梦
  25. TikTok遭重罚近5亿
  26. 人过50岁后 “充足肾精”须把住三个大关
  27. 孟政府首脑近臣放话 要与中国合作攻占印度东北7邦
  28. 川普政府大裁员持续:中情局1200人也未能幸免
  29. 美方11次下跪求谈,要不要给面子?我方正在评估!
  30. 饶毅:医学培养的时间与医生收入
  31. 【军事情报局】超级F-35 挑战F-47霸主地位
  32. 美方压力或促贸易战降温 中国释放谈判信号
  33. 苹果CEO:预计损失9个亿
  34. “胖都来”开业,“胖东来”回应
  35. 耐克、阿迪请求白宫豁免关税,称已构成"生存威胁"
  36. 川普拟大砍1630亿联邦预算!教育,住房与医疗首当其冲
  37. 18年注蛇毒856针 蛇咬逾200次!奇人促成“万用血清”
  38. 重庆天降猫咪掉进火锅,顾客烫伤
  39. 马斯克的50亿火箭爆炸,测试时发生异常引发猜测
  40. 美政府请求最高院允许DOGE访问社安局系统
  41. 中国建议派特使对话 美点“王毅不合适”首选人是他
  42. 美司令:中国升高军事活动对台演练 情势快速沸腾
  43. 武契奇健康状况稳定,将暂停工作
  44. 哈里王子渴望和解回英国 透露称父亲已经时日不多
  45. 美批准3.5亿美元 用于乌克兰F-16训练和支持
  46. 川普保守派盟友:“连我都不爽了”炮轰政府背道而驰!
  47. 台湾:已完成与美国首轮关税谈判
  48. 在北加湾区这4县,单身年薪10万元算“低收入”
  49. 一年爆卖400亿,谁在捧红“疯狂的石头”?
  50. 首例流亡港人家属被起诉 郭凤仪父处理资产涉犯《国安例》
  51. 澳总理阿尔巴尼斯获连任 国际领导人祝贺
  52. 泽连斯基称“无法确保出席俄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
  53. 协和“4+4”模式”是否公平?如何合格?
  54. 王友群:何卫东等被清洗 谁在背后主导?
  55.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2000年前的天文机械
  56. 中国这部电影打趴漫威系列
  57. 全球新闻自由降至历史新低 中国倒数第三
  58. 北美最著名的“无人村” 居民人间蒸发
  59. 谷歌翻译输入问句 惊现“中国人民正面临杀害的危险”
  60. 被三亚坑哭的年轻人,都去这里度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