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宣称美国的“黄金时代”开始了,有何预示?

2025-01-21 06:26:25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凤凰网

前言

当地时间2025年1月20日,唐纳德·川普(Donald Trump)在华盛顿特区正式宣誓就职第47任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位非连续两次当选的总统。尽避就职典礼的主体是一系列仪式性、庆典式的活动,但川普宣誓演讲的文本内容、首日行政令签署、就职日当天的政治行动等等都是观察川普第二任期国内外政策走向的重要窗口。

在川普就职演讲中所宣称的“美国的黄金时代即将开启”背后,如何从本次就职典礼中观察川普“MAGA2.0”的议程?

01

宣誓仪式的政治信号

因宣誓日当天华盛顿特区天气严寒,川普的宣誓仪式移至国会大厦圆形大厅(Rotunda),这是自1985年里根总统连任以来首次在室内举行的总统就职典礼。尽避这一调整是出于现实条件考量,但亦有政治象征意义:行政与立法权力的对接。国会大厦象征美国立法权力之核心,在共和党成为国会两院多数党的背景下,在此地举行典礼仪式强化了川普政府与国会的联结。

就职典礼的主题是“我们持久的民主:宪法承诺”(Our Enduring Democracy: A Constitutional Promise)。前美国总统及政要、川普内阁提名、国会核心人物等等。其中,川普就职典礼破例邀请外国国家领导人,到场的国家元首包括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Javier Milei)、意大利总理乔治亚·梅洛尼(Giorgia Meloni)等。

川普本人高度重视”个人外交“,即绕过传统建制派外交框架,直接与意识形态相近的右翼领导人建立联系。米莱与梅洛尼的出现既是对可能的“全球极右翼政治联盟”的强化,也象征着川普希望推动保守主义、民族主义与反全球化思潮在国际舞台上的合流。此外,这也意味着川普有意通过右翼领导人网络塑造一种“平行外交体系”,推动双边关系超越现有多边机制,并冲破传统盟友体系的制约。



阿根廷总统米莱与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在川普的就职典礼上(来源:AXIOS)

除了米莱与梅洛尼,出席现场的各国政要还包括厄瓜多尔总统丹尼尔·诺博亚(Daniel Noboa)、巴拉圭总统圣地亚哥·佩纳(Santiago Pe?a)、格鲁吉亚总统萨洛梅·祖拉比亚奇维利(Salome Zourabichvili)、“四方联盟”的其余三国外长等等。现场也包括一些前政要或国家元首,例如波兰前总理马特乌什·莫拉维茨基(Mateusz Morawiecki)和英国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

到场的科技巨头包括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亚马逊老板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等等,代表川普新政府将呈现出新的“政治-科技”复合关系。其中还包括TikTok CEO周受资——川普宣称将阻止TikTok禁令生效,并提出了“美方在新的合资公司中占50%股权”的替代方案,目前TikTok已经恢复在美国应用程序市场的运营。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社论指出,反精英与民粹主义一直是十年来川普的口头禅。但2025年川普发表演说时,他身后是全球最富有、最有影响力的一批科技精英。

这些科技巨头的座位紧挨着川普家人和万斯,显示出他们有多么接近总统权力核心。英国《金融时报》则直指川普就是“资本权力”本身。拜登也在总统卸任讲话中警告说,美国正在成为科技亿万富翁的寡头政治,对国家拥有“危险的权力和影响力”。



川普就职典礼台上的科技精英(来源:BBC)

作为川普新政府当中最为瞩目的科技巨头,马斯克在就职典礼期间连续施行类似纳粹的敬礼手势引起争议。反对“反犹主义”的反诽谤联盟(ADL)将“纳粹敬礼”定义为“举起伸出的右臂,掌心向下”,这与马斯克在场上做出的手势相似。对此,马斯克并未回避这一争议性指控:他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了自己演讲的视频,并试图将其动作消解为娱乐性的模因(memes)。

《卫报》分析称,

这不仅是一个争议性的手势问题,更是马斯克近年逐步向全球极右翼靠拢的延续。例如近期马斯克与德国极右翼政党“德国另类选择党”(AfD)领导人魏德尔(Alice Weidel)进行对话。事件背后或许涉及更深层的政治信号和社会动员策略,即马斯克正在积极向全球右翼靠拢,并试图通过象征性手势和社交媒体操控影响政治议程,也是全球右翼政治和科技结合的一个新趋势。在川普“MAGA 2.0”时代,马斯克将如何继续发挥政治影响力,其个人行为是否会引发更大的社会争议乃至动荡,仍有待观察。

02

川普就职演讲:

比8年前更“自信”的MAGA2.0

1

透视川普“黄金时代”宣誓背后的特征

这场长达30分钟的演讲以

“美国的黄金时代即将开始”为开场白,宣称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创建一个

“自豪、繁荣和自由的国家”,不仅标志着川普的MAGA政治议程回归,也预示着美国政策方向的重大转变。从政治改革、经济政策、国家安全、外交战略到社会文化,川普的演讲勾勒出一个更加激进MAGA愿景,强调“恢复美国主权”、强化“行政权威”,并通过“革命性改革”推翻拜登政府的政治遗产。



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图片来源:POLITICO

一是在政治体系上强化行政权,重塑治理结构。川普的演讲首先聚焦于政府体系改革,认为政府正面临“信任危机”。他承诺彻底消除“深层政府”(Deep State)对行政权力的制约,指责联邦官僚体系“腐败、无能”,强调自己将在新任期中推动“革命性的治理变革”。此外,他提出成立“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DOGE),精简政府机构、减少官僚干预,以便更快速推动总统行政议程。值得注意的是,当天白宫消息称维韦克·拉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将不会在政府效率部中任职。

川普的政治改革理念本质上是行政权力的高度集中化。他希望通过削弱公务员体系来提升政策执行力,但这也可能带来治理稳定性的下降。大规模裁撤官员和削弱工会权力可能导致行政效率下降,并激化政府与公务员群体的矛盾。此外,他对司法体系的批判暗示着未来可能推动对FBI、司法部等机构的进一步整顿,使执法体系趋于“政治化”甚至可能引发宪政危机。

二是在经济与能源政策上,强调贸易保护主义和能源民族主义。在演讲中川普承诺推进“美国制造回归”,强调通过高额关税保护本土产业(尤其是传统能源产业),并设立“外部收入服务机构”专门征收外国关税。在演讲中,川普宣布“国家能源紧急状态”,大幅增加石油与天然气开采,终止新能源补贴。他还强调“美国的财富就在脚下”,暗示未来可能推动“资源开采型”经济的扩张。这种经济主张不仅显示出强烈的能源本土化思路,更强化了其执政思路——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市场,以确保短期内美国经济的增长与制造业回流,可能加剧全球能源市场波动。



川普就职演说高度强调传统能源的复兴,直接冲击“拜登-哈里斯”任内的“绿色新政”(来源:AXIOS)

三是在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上,川普使用了更激进的安全话语。在演讲中他将移民问题定性为“国家入侵”,并承诺立即让南部边境进入紧急状态、恢复“留在墨西哥”政策,甚至动用军队进行移民执法。他宣布将贩毒集团列为“外国恐怖组织”,以赋予政府更大执法权力,并援引《外国敌人法案》(Alien Enemies Act of 1798),承诺全面清除境内“非法外国势力”。

同时,川普还提出重新定义地缘政治版图的主张,例如将“墨西哥湾改名为‘美洲湾’”、美国必须“扩大疆界”、“收回”巴拿马运河使其“不被中国控制”,并指责“巴拿马对我们的承诺已经被打破”,体现出更具扩张主义意味的外交叙事。此外,川普在就职演说中鲜有提及中国,被Axios等政论网站解读为对华表态出现变化甚至软化。

这种高度现实主义且强硬的立场凸显川普对“国家主权”的强调,也可能会引发外交关系的紧张。但也有观点认为“川普2.0”背景下美国传统双边关系依旧稳固,例如美日关系——《日经亚洲》社论称川普就职典礼“高度现实主义的语言”依旧给美日同盟带来新机遇,因为日本既可以“表达自由国际秩序的语言,也可以从现实主义角度来审视”。新加坡“亚洲新闻台”(CNA)认为川普的单边主义外交倾向有利于“中等强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是在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方面,川普展现出彻底逆转拜登政府进步主义政策的决心。川普强调恢复“传统价值”,回归言论自由,宣布终止政府推行的“多元化、公平与包容”(DEI)政策,并正式确立政府仅承认男女两种性别。他批评拜登政府在教育体系中“灌输自我仇恨”,承诺改革公立教育和恢复“爱国主义课程”。此外,他宣布废除军队内部的“政治正确”规范,强调军队应专注于战斗力建设。这些政策进一步巩固了保守主义文化政策,强化其在“文化战争”上的话语权,并试图通过行政手段重新塑造美国社会价值观,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社会极化。



川普就职典礼期间,聚集在华盛顿特区的反对川普的示威人群(来源:NPR)

整体而言,川普的2025年就职演讲展现出比第一任期更果断的行政干预意图、更强烈的经济民族主义、更具扩张性的国家观。他不再仅仅是共和党的“反建制改革者”,而是以“国家重塑者”的姿态,强调通过行政令的快速执行、政府权力的强化,来推动他所定义的“国家复兴”。这种执政理念意味着,未来美国政治将更加聚焦于总统权力的扩大化、国家经济的自主化、社会文化的保守化、国家安全的极端化,预示着四年的美国政治变局奠定基础。

2 川普两次就职演说的对比分析

川普2025年就职演讲展现出比2017年更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对抗性与政策执行力。他将自己塑造成“拯救美国的领袖”,通过“黄金时代”与“衰落时代”的对比并借助自身刺杀未遂的经历,进一步强化“救世主”叙事。这种个人化政治不仅巩固了其支持者对他的忠诚,也标志着他已从2017年的“反建制改革者”转变为誓要清算政敌、重塑政治秩序的掌权者。正如CNN的即时快评所言,川普的讲话塑造出“一位急于行使巨大权力的总统”形象。



2017年1月20日,川普在国会大厦西侧发表就职演说(来源:NBC News)

相比2017年聚焦于经济复兴与全民利益,2025年的演讲对抗性更强,斗争目标更具体。他不再仅批评华盛顿的建制派,而是将整个联邦政府体系、司法系统及拜登的政策视为“腐败无能”的根源。川普在演说中高调批评拜登政府,用“黄金时代”的开始与“衰落时代”的终结对比来开篇,认为拜登政府使“世界各国对美国失去了尊重”,多次强调未来四年政策的“变革”。此外,川普还抨击整个官僚体系,反映出他对行政权力集中化的偏好,也预示着未来川普将更加依赖行政手段而非国会与协商机制。

川普在演讲中大幅增加了个人叙事,强调自己的选举胜利、法律困境和遭遇暗杀的经历。这种个人化叙事不仅是为了塑造他作为“民粹主义斗士”的形象,也旨在将自己的遭遇与国家的命运绑定,暗示自己是美国复兴的关键力量。他明确表示,“国家权力将不再被用来迫害政治对手”,并以此暗示自己在第一任期后所遭遇的法律诉讼是一种政治迫害。此外,他还提到自己在宾夕法尼亚州巴特勒遭遇的暗杀未遂事件,甚至将其解释为“神的拯救”,以证明自己肩负历史使命,要“让美国再次伟大”。滑铁卢大学教授丹尼施(Robert Danisch)指出,川普在演讲中使用了福音派语言,暗示自己被“神拯救”,这是一种威权主义领导人常用的修辞策略。



川普在本次就职演讲中共用了第一人称“我”33次,这与他的第一次就职演说形成鲜明对比(来源:Politico)

最显著的区别在于行动主义与执行意志的提升。2017年的演讲更强调宏大且模糊的愿景,而2025年演说在“复兴叙事”下直接宣告一系列具体的行政令,包括移民封锁、能源独立、军事改革等,展现出对政策立刻落地的迫切性。Politico的社论分析称,大量行政令内容出现在演讲中,显示川普第二任期将更有决心将其支持者的愿景转化为实际政策。这也意味着,川普将在第二任期采取包强硬、更个人、更快速的执政风格。整体而言,此次就职演说标志着川普“执政哲学”的改变:从挑战建制的改革者转变为彻底重塑国家政治格局的执行者。

03

川普就职首日行政令签署:

“颠覆”与“重塑”的实质

自富兰克林·罗斯福(FDR)执政以来,美国总统的首个100天一直被视为评估新政府执政效率的关键阶段。在此期间,行政令(Executive Orders)成为总统调整联邦政策、确立优先事项并重塑政府运作方式的最直接工具之一。行政令可用于执行总统已有的法定权力,但不能创造新的权力。

卸任总统通常会在任期结束前密集发布行政令,以巩固其政策遗产,而新总统则往往在上任伊始迅速签署行政令,以撤销前任政策并推动自身议程。总统候选人及其过渡团队通常会在竞选期间起草行政令,以便在上任“第一天”立即采取行动,加速政策转型。

对于川普而言,由于共和党在参众两院的优势微弱,他难以依靠常规立法程序迅速推进核心政策。另一方面,川普的政策团队在右翼智库的支持下制定了更加系统化的行政令计划,相较2017年更具针对性和执行力。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的“2025 计划”(Project 2025)为其提供了详细的政策蓝图,其中多位核心作者已进入川普政府。行政令成为川普绕过国会、迅速推行“MAGA 2.0”议程的关键手段,旨在快速清除拜登政府的政策遗产,并重塑联邦政府的运作方式。

1 政策兑现和政治决心:首日行政令来临

就职当日,川普在华盛顿市中心的首都第一体育馆(Capital One Arena)举行大规模行政令签署仪式,数万名支持者现场见证。他以高调、迅速的方式推进一系列核心政策,涵盖赦免、移民管控、政府治理、经济贸易、能源政策及国家安全等多个关键领域,展现出其政府的政策优先级和施政风格,同时营造出“拨乱反正、重塑美国”的政治氛围。



美国总统川普周一(1月20日)在华盛顿市中心的首都第一体育馆签署行政令,在场数万名观众观看(来源:《纽约时报》)

川普签署的首批行政令之一,即是大规模赦免2021年1月6日国会骚乱事件中被指控的1600余人,其中包括因煽动叛乱罪名成立的极右翼组织成员。这一举措不仅是对美国司法体系的直接挑战,更标志着川普试图重塑国会骚乱的叙述,将其定义为“政治迫害”,以此巩固自身政治基础。这一决定迅速引发民主党及法律界的强烈反对,并可能促使国会对总统赦免权的行使展开新一轮调查和司法挑战。除此之外,另一颇具象征性的举措是将墨西哥湾更名为“美洲湾”,以强调美国主权,并恢复北美最高峰“德纳里山”(原住民用法)的旧称“麦金利山”(以美国前总统命名),撤销奥巴马政府的改名决定。

川普随后签署行政令,全面撤销拜登政府时期的78项行政命令,涵盖社会多元化、公平与包容(DEI)、移民宽松政策、气候变化应对等核心进步主义议程。他认为,拜登政府的相关政策导致社会分裂、经济通胀加剧,并削弱国家安全,因此提出恢复“常识治理”(Common-Sense Governance),废除“激进自由主义政策”,并承诺推动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复兴。

2

具体政策调整:保守主义大回潮

在具体调整上,川普废除了种族公平计划、DEI联邦雇员计划及LGBTQ+保护措施,强调以“功绩和竞争”取代身份政治。DEI是拜登政府、企业和学术机构近年来推行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旨在促进职场和社会环境的多元性,减少系统性歧视,提升少数民族、女性、性少数群体的公平机会。DEI政策广泛应用于企业招聘、教育录取、政府项目等领域,但近年来也引发争议,部分保守派认为其可能导致“逆向歧视”或影响绩效导向的决策。对此,川普宣布撤销白宫性别政策委员会,终止推动投票便利化的行政令,这可能影响少数族裔和低收入选民的投票权。此外,他下令终止高校与企业推行的DEI培训要求,明确政府“不得干预社会意识形态,而应专注经济增长和国家安全”。



川普上任当日废除的主要行政令一览 来源:作者自行整理



川普上任当日推出的主要行政令一览 来源:作者自行整理



移民政策上,川普在就职首日宣布美墨边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终止拜登政府设立的特殊移民保护计划,并启动大规模驱逐行动,涉及古巴、委内瑞拉、海地和尼加拉瓜的移民群体,预计影响超过50万人。他计划调派军队支持边境执法,并恢复“留在墨西哥”政策,要求寻求庇护者在墨西哥等待裁决。他还将墨西哥贩毒集团列为外国恐怖组织,宣称将强化打击跨境犯罪。

与此同时,他签署行政令终止非美国公民子女的出生公民权(Birthright Citizenship)。然而,由于该权利受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保护,这一行政令势必在法庭上遭遇挑战,最终生效的可能性较低。此外,他指示对全球移民安全风险展开为期60天的审查,以决定是否恢复第一任期实施的针对穆斯林国家的旅行禁令。川普的强硬移民政策不仅彰显了其对“美国优先”立场的坚持,也迎合共和党选民对边境安全的长期关切。



当地时间1月20日,美国总统川普在华盛顿特区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签署行政令(来源:法新社)

在政府管理层面,川普宣布成立“政府效率部”——该机构由埃隆·马斯克等商界领袖提供建议,旨在削减联邦机构的行政负担,限制DEI相关政府职能,并强调绩效优先的公务员管理体系。他还宣布冻结联邦政府招聘,要求所有联邦雇员恢复全职到岗办公,终止远程工作政策。

此外,川普废除禁止私营监狱的政策,恢复私营监狱的使用;撤销警务改革措施,削弱对警察的问责制,恢复对执法部门的权力支持;取消联邦合同中的工资透明度和公平性要求,减少政府对企业的监管。

这些调整不仅体现了川普精简政府、去官僚化的政策倾向,也显示出他试图通过强化行政控制提升政策执行力,并削弱进步派政策的内部影响力。

在川普视为“芒刺在背”的

情报和司法机构方面,他迅速批准新政府官员的最高级别安全许可,并撤销51名曾签署拜登之子亨特·拜登“笔记本门”相关声明的前情报官员的安全许可。此外,他签署行政令,要求司法部、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联邦贸易委员会调查拜登政府时期是否存在政治化执法,并命令国家情报总监重新评估美国情报机构,调查其是否涉及政治操纵,试图削弱这些机构的独立性,并加强共和党对行政机构的控制。



经贸政策方面,川普宣布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实施25%关税,理由是这两个国家未能有效阻止非法移民和芬太尼走私。这一举措表明川普仍坚持强硬的贸易保护主义,并试图通过经济压力迫使邻国在移民管控和贸易谈判中做出让步。同时,他签署行政令暂缓执行TikTok禁令,设定75天的评估期。川普宣称自己正在斡旋、争取达成美国“获得50%股权分成”的交易,同时暗示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可能取决于“中方是否批准未来潜在的交易”。这意味着川普将以关税为杠杆,进一步撬动TikTok的商业利益并对华施压。

与此同时,川普也颁布了保护“言论自由”的行政令,禁止政府对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政治性审查”。在人工智能监管方面,他撤销了拜登在2023年签署的人工智能行政令——该行政令要求企业向政府披露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AI技术。川普强调“政府不会再审查科技公司”,宣布新政以恢复“美国的言论自由”。



能源政策方面,川普宣布再次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并进入“国家能源紧急状态”,强调AI数据中心的能源需求正在导致电网过载,若不采取措施“美国将输给中国”。他提出加速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减少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批准恢复Keystone XL和Dakota Access输油管道,并取消联邦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进一步推动美国传统能源产业发展。

在公共卫生方面,川普签署行政令,废除拜登时期新冠防疫措施,终止疫苗强制令及相关政策。他宣布缩减《平价医疗法案》(ACA)及医疗补助计划(Medicaid)的覆盖范围,并以“世卫组织(WHO)未能改革、对中国过度依赖”为由,签署美国退出WHO的行政令。

3

象征和实质:重塑权力话语和格局

从政治象征意义层面来看,川普签署行政令的方式极具政治动员效应。他不仅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进行签署仪式,还在首都第一体育馆举行公开活动,面对数万名支持者签署关键行政令,塑造了一种“战斗状态”的政治氛围。他以

“清除激进政策”“恢复常识治理”为口号,强调拜登时期的政策导致美国衰落,因此必须迅速通过行政命令扭转局势。正如川普提名的分管国防政策的副防长科尔比(Elbridge Colby)所分析的,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联盟是神圣的”等理念使美国被“过度拉伸”,而挽救美国国际方针的方法是“常识”。

这种话语不仅迎合了选民对民主党执政的不满情绪,也向党内展示其治理能力和执行力,为接下来的立法攻防战奠定基础。此外,大规模废除拜登政府行政令的举动象征着川普对“深层政府”(Deep State)的挑战,暗示其政府将摆脱行政体系中“过度自由派化”的影响,塑造新的行政权力格局。

Vox 社论认为,

川普的 “震撼式行政令治国” 方式将进一步测试美国总统的权力边界,并可能加剧三权分立的紧张关系。尽避川普在第一任期内的行政令面临诸多法律挑战,但随着其在法院体系中的影响力增强,第二任期内行政令可能比上次更难被推翻。然而,民主党和法律团体的抵制也可能导致美国陷入长期法律战,进一步加剧政治分裂和政府治理的不确定性。尽避这些行政令可能面临法律挑战或政策阻力,但它们无疑成为川普第二任期政策风格和治理逻辑的核心体现,展现了行政命令作为总统权力工具的强大作用。

川普的第二任期伊始,展现出更强硬、更具执行力的治理风格,其政策方向不仅涉及美国国内治理的根本性调整,也可能在全球层面引发重大变局。MAGA2.0的核心目标不仅是重新定义美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结构,更是通过行政权力的高度运用,在最短时间内重塑美国的治理模式。然而,这种高度行政化的施政方式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川普所承诺的“黄金时代”,抑或是在国内外掀起更大的政治与社会动荡,仍有待未来观察。

前言

当地时间2025年1月20日,唐纳德·川普(Donald Trump)在华盛顿特区正式宣誓就职第47任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位非连续两次当选的总统。尽避就职典礼的主体是一系列仪式性、庆典式的活动,但川普宣誓演讲的文本内容、首日行政令签署、就职日当天的政治行动等等都是观察川普第二任期国内外政策走向的重要窗口。

在川普就职演讲中所宣称的“美国的黄金时代即将开启”背后,如何从本次就职典礼中观察川普“MAGA2.0”的议程?

01

宣誓仪式的政治信号

因宣誓日当天华盛顿特区天气严寒,川普的宣誓仪式移至国会大厦圆形大厅(Rotunda),这是自1985年里根总统连任以来首次在室内举行的总统就职典礼。尽避这一调整是出于现实条件考量,但亦有政治象征意义:行政与立法权力的对接。国会大厦象征美国立法权力之核心,在共和党成为国会两院多数党的背景下,在此地举行典礼仪式强化了川普政府与国会的联结。

就职典礼的主题是“我们持久的民主:宪法承诺”(Our Enduring Democracy: A Constitutional Promise)。前美国总统及政要、川普内阁提名、国会核心人物等等。其中,川普就职典礼破例邀请外国国家领导人,到场的国家元首包括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Javier Milei)、意大利总理乔治亚·梅洛尼(Giorgia Meloni)等。

川普本人高度重视”个人外交“,即绕过传统建制派外交框架,直接与意识形态相近的右翼领导人建立联系。米莱与梅洛尼的出现既是对可能的“全球极右翼政治联盟”的强化,也象征着川普希望推动保守主义、民族主义与反全球化思潮在国际舞台上的合流。此外,这也意味着川普有意通过右翼领导人网络塑造一种“平行外交体系”,推动双边关系超越现有多边机制,并冲破传统盟友体系的制约。



阿根廷总统米莱与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在川普的就职典礼上(来源:AXIOS)

除了米莱与梅洛尼,出席现场的各国政要还包括厄瓜多尔总统丹尼尔·诺博亚(Daniel Noboa)、巴拉圭总统圣地亚哥·佩纳(Santiago Pe?a)、格鲁吉亚总统萨洛梅·祖拉比亚奇维利(Salome Zourabichvili)、“四方联盟”的其余三国外长等等。现场也包括一些前政要或国家元首,例如波兰前总理马特乌什·莫拉维茨基(Mateusz Morawiecki)和英国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

到场的科技巨头包括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亚马逊老板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等等,代表川普新政府将呈现出新的“政治-科技”复合关系。其中还包括TikTok CEO周受资——川普宣称将阻止TikTok禁令生效,并提出了“美方在新的合资公司中占50%股权”的替代方案,目前TikTok已经恢复在美国应用程序市场的运营。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社论指出,反精英与民粹主义一直是十年来川普的口头禅。但2025年川普发表演说时,他身后是全球最富有、最有影响力的一批科技精英。

这些科技巨头的座位紧挨着川普家人和万斯,显示出他们有多么接近总统权力核心。英国《金融时报》则直指川普就是“资本权力”本身。拜登也在总统卸任讲话中警告说,美国正在成为科技亿万富翁的寡头政治,对国家拥有“危险的权力和影响力”。



川普就职典礼台上的科技精英(来源:BBC)

作为川普新政府当中最为瞩目的科技巨头,马斯克在就职典礼期间连续施行类似纳粹的敬礼手势引起争议。反对“反犹主义”的反诽谤联盟(ADL)将“纳粹敬礼”定义为“举起伸出的右臂,掌心向下”,这与马斯克在场上做出的手势相似。对此,马斯克并未回避这一争议性指控:他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了自己演讲的视频,并试图将其动作消解为娱乐性的模因(memes)。

《卫报》分析称,

这不仅是一个争议性的手势问题,更是马斯克近年逐步向全球极右翼靠拢的延续。例如近期马斯克与德国极右翼政党“德国另类选择党”(AfD)领导人魏德尔(Alice Weidel)进行对话。事件背后或许涉及更深层的政治信号和社会动员策略,即马斯克正在积极向全球右翼靠拢,并试图通过象征性手势和社交媒体操控影响政治议程,也是全球右翼政治和科技结合的一个新趋势。在川普“MAGA 2.0”时代,马斯克将如何继续发挥政治影响力,其个人行为是否会引发更大的社会争议乃至动荡,仍有待观察。

02

川普就职演讲:

比8年前更“自信”的MAGA2.0

1

透视川普“黄金时代”宣誓背后的特征

这场长达30分钟的演讲以

“美国的黄金时代即将开始”为开场白,宣称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创建一个

“自豪、繁荣和自由的国家”,不仅标志着川普的MAGA政治议程回归,也预示着美国政策方向的重大转变。从政治改革、经济政策、国家安全、外交战略到社会文化,川普的演讲勾勒出一个更加激进MAGA愿景,强调“恢复美国主权”、强化“行政权威”,并通过“革命性改革”推翻拜登政府的政治遗产。



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图片来源:POLITICO

一是在政治体系上强化行政权,重塑治理结构。川普的演讲首先聚焦于政府体系改革,认为政府正面临“信任危机”。他承诺彻底消除“深层政府”(Deep State)对行政权力的制约,指责联邦官僚体系“腐败、无能”,强调自己将在新任期中推动“革命性的治理变革”。此外,他提出成立“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DOGE),精简政府机构、减少官僚干预,以便更快速推动总统行政议程。值得注意的是,当天白宫消息称维韦克·拉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将不会在政府效率部中任职。

川普的政治改革理念本质上是行政权力的高度集中化。他希望通过削弱公务员体系来提升政策执行力,但这也可能带来治理稳定性的下降。大规模裁撤官员和削弱工会权力可能导致行政效率下降,并激化政府与公务员群体的矛盾。此外,他对司法体系的批判暗示着未来可能推动对FBI、司法部等机构的进一步整顿,使执法体系趋于“政治化”甚至可能引发宪政危机。

二是在经济与能源政策上,强调贸易保护主义和能源民族主义。在演讲中川普承诺推进“美国制造回归”,强调通过高额关税保护本土产业(尤其是传统能源产业),并设立“外部收入服务机构”专门征收外国关税。在演讲中,川普宣布“国家能源紧急状态”,大幅增加石油与天然气开采,终止新能源补贴。他还强调“美国的财富就在脚下”,暗示未来可能推动“资源开采型”经济的扩张。这种经济主张不仅显示出强烈的能源本土化思路,更强化了其执政思路——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市场,以确保短期内美国经济的增长与制造业回流,可能加剧全球能源市场波动。



川普就职演说高度强调传统能源的复兴,直接冲击“拜登-哈里斯”任内的“绿色新政”(来源:AXIOS)

三是在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上,川普使用了更激进的安全话语。在演讲中他将移民问题定性为“国家入侵”,并承诺立即让南部边境进入紧急状态、恢复“留在墨西哥”政策,甚至动用军队进行移民执法。他宣布将贩毒集团列为“外国恐怖组织”,以赋予政府更大执法权力,并援引《外国敌人法案》(Alien Enemies Act of 1798),承诺全面清除境内“非法外国势力”。

同时,川普还提出重新定义地缘政治版图的主张,例如将“墨西哥湾改名为‘美洲湾’”、美国必须“扩大疆界”、“收回”巴拿马运河使其“不被中国控制”,并指责“巴拿马对我们的承诺已经被打破”,体现出更具扩张主义意味的外交叙事。此外,川普在就职演说中鲜有提及中国,被Axios等政论网站解读为对华表态出现变化甚至软化。

这种高度现实主义且强硬的立场凸显川普对“国家主权”的强调,也可能会引发外交关系的紧张。但也有观点认为“川普2.0”背景下美国传统双边关系依旧稳固,例如美日关系——《日经亚洲》社论称川普就职典礼“高度现实主义的语言”依旧给美日同盟带来新机遇,因为日本既可以“表达自由国际秩序的语言,也可以从现实主义角度来审视”。新加坡“亚洲新闻台”(CNA)认为川普的单边主义外交倾向有利于“中等强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是在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方面,川普展现出彻底逆转拜登政府进步主义政策的决心。川普强调恢复“传统价值”,回归言论自由,宣布终止政府推行的“多元化、公平与包容”(DEI)政策,并正式确立政府仅承认男女两种性别。他批评拜登政府在教育体系中“灌输自我仇恨”,承诺改革公立教育和恢复“爱国主义课程”。此外,他宣布废除军队内部的“政治正确”规范,强调军队应专注于战斗力建设。这些政策进一步巩固了保守主义文化政策,强化其在“文化战争”上的话语权,并试图通过行政手段重新塑造美国社会价值观,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社会极化。



川普就职典礼期间,聚集在华盛顿特区的反对川普的示威人群(来源:NPR)

整体而言,川普的2025年就职演讲展现出比第一任期更果断的行政干预意图、更强烈的经济民族主义、更具扩张性的国家观。他不再仅仅是共和党的“反建制改革者”,而是以“国家重塑者”的姿态,强调通过行政令的快速执行、政府权力的强化,来推动他所定义的“国家复兴”。这种执政理念意味着,未来美国政治将更加聚焦于总统权力的扩大化、国家经济的自主化、社会文化的保守化、国家安全的极端化,预示着四年的美国政治变局奠定基础。

2 川普两次就职演说的对比分析

川普2025年就职演讲展现出比2017年更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对抗性与政策执行力。他将自己塑造成“拯救美国的领袖”,通过“黄金时代”与“衰落时代”的对比并借助自身刺杀未遂的经历,进一步强化“救世主”叙事。这种个人化政治不仅巩固了其支持者对他的忠诚,也标志着他已从2017年的“反建制改革者”转变为誓要清算政敌、重塑政治秩序的掌权者。正如CNN的即时快评所言,川普的讲话塑造出“一位急于行使巨大权力的总统”形象。



2017年1月20日,川普在国会大厦西侧发表就职演说(来源:NBC News)

相比2017年聚焦于经济复兴与全民利益,2025年的演讲对抗性更强,斗争目标更具体。他不再仅批评华盛顿的建制派,而是将整个联邦政府体系、司法系统及拜登的政策视为“腐败无能”的根源。川普在演说中高调批评拜登政府,用“黄金时代”的开始与“衰落时代”的终结对比来开篇,认为拜登政府使“世界各国对美国失去了尊重”,多次强调未来四年政策的“变革”。此外,川普还抨击整个官僚体系,反映出他对行政权力集中化的偏好,也预示着未来川普将更加依赖行政手段而非国会与协商机制。

川普在演讲中大幅增加了个人叙事,强调自己的选举胜利、法律困境和遭遇暗杀的经历。这种个人化叙事不仅是为了塑造他作为“民粹主义斗士”的形象,也旨在将自己的遭遇与国家的命运绑定,暗示自己是美国复兴的关键力量。他明确表示,“国家权力将不再被用来迫害政治对手”,并以此暗示自己在第一任期后所遭遇的法律诉讼是一种政治迫害。此外,他还提到自己在宾夕法尼亚州巴特勒遭遇的暗杀未遂事件,甚至将其解释为“神的拯救”,以证明自己肩负历史使命,要“让美国再次伟大”。滑铁卢大学教授丹尼施(Robert Danisch)指出,川普在演讲中使用了福音派语言,暗示自己被“神拯救”,这是一种威权主义领导人常用的修辞策略。



川普在本次就职演讲中共用了第一人称“我”33次,这与他的第一次就职演说形成鲜明对比(来源:Politico)

最显著的区别在于行动主义与执行意志的提升。2017年的演讲更强调宏大且模糊的愿景,而2025年演说在“复兴叙事”下直接宣告一系列具体的行政令,包括移民封锁、能源独立、军事改革等,展现出对政策立刻落地的迫切性。Politico的社论分析称,大量行政令内容出现在演讲中,显示川普第二任期将更有决心将其支持者的愿景转化为实际政策。这也意味着,川普将在第二任期采取包强硬、更个人、更快速的执政风格。整体而言,此次就职演说标志着川普“执政哲学”的改变:从挑战建制的改革者转变为彻底重塑国家政治格局的执行者。

03

川普就职首日行政令签署:

“颠覆”与“重塑”的实质

自富兰克林·罗斯福(FDR)执政以来,美国总统的首个100天一直被视为评估新政府执政效率的关键阶段。在此期间,行政令(Executive Orders)成为总统调整联邦政策、确立优先事项并重塑政府运作方式的最直接工具之一。行政令可用于执行总统已有的法定权力,但不能创造新的权力。

卸任总统通常会在任期结束前密集发布行政令,以巩固其政策遗产,而新总统则往往在上任伊始迅速签署行政令,以撤销前任政策并推动自身议程。总统候选人及其过渡团队通常会在竞选期间起草行政令,以便在上任“第一天”立即采取行动,加速政策转型。

对于川普而言,由于共和党在参众两院的优势微弱,他难以依靠常规立法程序迅速推进核心政策。另一方面,川普的政策团队在右翼智库的支持下制定了更加系统化的行政令计划,相较2017年更具针对性和执行力。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的“2025 计划”(Project 2025)为其提供了详细的政策蓝图,其中多位核心作者已进入川普政府。行政令成为川普绕过国会、迅速推行“MAGA 2.0”议程的关键手段,旨在快速清除拜登政府的政策遗产,并重塑联邦政府的运作方式。

1 政策兑现和政治决心:首日行政令来临

就职当日,川普在华盛顿市中心的首都第一体育馆(Capital One Arena)举行大规模行政令签署仪式,数万名支持者现场见证。他以高调、迅速的方式推进一系列核心政策,涵盖赦免、移民管控、政府治理、经济贸易、能源政策及国家安全等多个关键领域,展现出其政府的政策优先级和施政风格,同时营造出“拨乱反正、重塑美国”的政治氛围。



美国总统川普周一(1月20日)在华盛顿市中心的首都第一体育馆签署行政令,在场数万名观众观看(来源:《纽约时报》)

川普签署的首批行政令之一,即是大规模赦免2021年1月6日国会骚乱事件中被指控的1600余人,其中包括因煽动叛乱罪名成立的极右翼组织成员。这一举措不仅是对美国司法体系的直接挑战,更标志着川普试图重塑国会骚乱的叙述,将其定义为“政治迫害”,以此巩固自身政治基础。这一决定迅速引发民主党及法律界的强烈反对,并可能促使国会对总统赦免权的行使展开新一轮调查和司法挑战。除此之外,另一颇具象征性的举措是将墨西哥湾更名为“美洲湾”,以强调美国主权,并恢复北美最高峰“德纳里山”(原住民用法)的旧称“麦金利山”(以美国前总统命名),撤销奥巴马政府的改名决定。

川普随后签署行政令,全面撤销拜登政府时期的78项行政命令,涵盖社会多元化、公平与包容(DEI)、移民宽松政策、气候变化应对等核心进步主义议程。他认为,拜登政府的相关政策导致社会分裂、经济通胀加剧,并削弱国家安全,因此提出恢复“常识治理”(Common-Sense Governance),废除“激进自由主义政策”,并承诺推动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复兴。

2

具体政策调整:保守主义大回潮

在具体调整上,川普废除了种族公平计划、DEI联邦雇员计划及LGBTQ+保护措施,强调以“功绩和竞争”取代身份政治。DEI是拜登政府、企业和学术机构近年来推行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旨在促进职场和社会环境的多元性,减少系统性歧视,提升少数民族、女性、性少数群体的公平机会。DEI政策广泛应用于企业招聘、教育录取、政府项目等领域,但近年来也引发争议,部分保守派认为其可能导致“逆向歧视”或影响绩效导向的决策。对此,川普宣布撤销白宫性别政策委员会,终止推动投票便利化的行政令,这可能影响少数族裔和低收入选民的投票权。此外,他下令终止高校与企业推行的DEI培训要求,明确政府“不得干预社会意识形态,而应专注经济增长和国家安全”。



川普上任当日废除的主要行政令一览 来源:作者自行整理



川普上任当日推出的主要行政令一览 来源:作者自行整理



移民政策上,川普在就职首日宣布美墨边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终止拜登政府设立的特殊移民保护计划,并启动大规模驱逐行动,涉及古巴、委内瑞拉、海地和尼加拉瓜的移民群体,预计影响超过50万人。他计划调派军队支持边境执法,并恢复“留在墨西哥”政策,要求寻求庇护者在墨西哥等待裁决。他还将墨西哥贩毒集团列为外国恐怖组织,宣称将强化打击跨境犯罪。

与此同时,他签署行政令终止非美国公民子女的出生公民权(Birthright Citizenship)。然而,由于该权利受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保护,这一行政令势必在法庭上遭遇挑战,最终生效的可能性较低。此外,他指示对全球移民安全风险展开为期60天的审查,以决定是否恢复第一任期实施的针对穆斯林国家的旅行禁令。川普的强硬移民政策不仅彰显了其对“美国优先”立场的坚持,也迎合共和党选民对边境安全的长期关切。



当地时间1月20日,美国总统川普在华盛顿特区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签署行政令(来源:法新社)

在政府管理层面,川普宣布成立“政府效率部”——该机构由埃隆·马斯克等商界领袖提供建议,旨在削减联邦机构的行政负担,限制DEI相关政府职能,并强调绩效优先的公务员管理体系。他还宣布冻结联邦政府招聘,要求所有联邦雇员恢复全职到岗办公,终止远程工作政策。

此外,川普废除禁止私营监狱的政策,恢复私营监狱的使用;撤销警务改革措施,削弱对警察的问责制,恢复对执法部门的权力支持;取消联邦合同中的工资透明度和公平性要求,减少政府对企业的监管。

这些调整不仅体现了川普精简政府、去官僚化的政策倾向,也显示出他试图通过强化行政控制提升政策执行力,并削弱进步派政策的内部影响力。

在川普视为“芒刺在背”的

情报和司法机构方面,他迅速批准新政府官员的最高级别安全许可,并撤销51名曾签署拜登之子亨特·拜登“笔记本门”相关声明的前情报官员的安全许可。此外,他签署行政令,要求司法部、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联邦贸易委员会调查拜登政府时期是否存在政治化执法,并命令国家情报总监重新评估美国情报机构,调查其是否涉及政治操纵,试图削弱这些机构的独立性,并加强共和党对行政机构的控制。



经贸政策方面,川普宣布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实施25%关税,理由是这两个国家未能有效阻止非法移民和芬太尼走私。这一举措表明川普仍坚持强硬的贸易保护主义,并试图通过经济压力迫使邻国在移民管控和贸易谈判中做出让步。同时,他签署行政令暂缓执行TikTok禁令,设定75天的评估期。川普宣称自己正在斡旋、争取达成美国“获得50%股权分成”的交易,同时暗示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可能取决于“中方是否批准未来潜在的交易”。这意味着川普将以关税为杠杆,进一步撬动TikTok的商业利益并对华施压。

与此同时,川普也颁布了保护“言论自由”的行政令,禁止政府对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政治性审查”。在人工智能监管方面,他撤销了拜登在2023年签署的人工智能行政令——该行政令要求企业向政府披露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AI技术。川普强调“政府不会再审查科技公司”,宣布新政以恢复“美国的言论自由”。



能源政策方面,川普宣布再次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并进入“国家能源紧急状态”,强调AI数据中心的能源需求正在导致电网过载,若不采取措施“美国将输给中国”。他提出加速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减少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批准恢复Keystone XL和Dakota Access输油管道,并取消联邦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进一步推动美国传统能源产业发展。

在公共卫生方面,川普签署行政令,废除拜登时期新冠防疫措施,终止疫苗强制令及相关政策。他宣布缩减《平价医疗法案》(ACA)及医疗补助计划(Medicaid)的覆盖范围,并以“世卫组织(WHO)未能改革、对中国过度依赖”为由,签署美国退出WHO的行政令。

3

象征和实质:重塑权力话语和格局

从政治象征意义层面来看,川普签署行政令的方式极具政治动员效应。他不仅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进行签署仪式,还在首都第一体育馆举行公开活动,面对数万名支持者签署关键行政令,塑造了一种“战斗状态”的政治氛围。他以

“清除激进政策”“恢复常识治理”为口号,强调拜登时期的政策导致美国衰落,因此必须迅速通过行政命令扭转局势。正如川普提名的分管国防政策的副防长科尔比(Elbridge Colby)所分析的,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联盟是神圣的”等理念使美国被“过度拉伸”,而挽救美国国际方针的方法是“常识”。

这种话语不仅迎合了选民对民主党执政的不满情绪,也向党内展示其治理能力和执行力,为接下来的立法攻防战奠定基础。此外,大规模废除拜登政府行政令的举动象征着川普对“深层政府”(Deep State)的挑战,暗示其政府将摆脱行政体系中“过度自由派化”的影响,塑造新的行政权力格局。

Vox 社论认为,

川普的 “震撼式行政令治国” 方式将进一步测试美国总统的权力边界,并可能加剧三权分立的紧张关系。尽避川普在第一任期内的行政令面临诸多法律挑战,但随着其在法院体系中的影响力增强,第二任期内行政令可能比上次更难被推翻。然而,民主党和法律团体的抵制也可能导致美国陷入长期法律战,进一步加剧政治分裂和政府治理的不确定性。尽避这些行政令可能面临法律挑战或政策阻力,但它们无疑成为川普第二任期政策风格和治理逻辑的核心体现,展现了行政命令作为总统权力工具的强大作用。

川普的第二任期伊始,展现出更强硬、更具执行力的治理风格,其政策方向不仅涉及美国国内治理的根本性调整,也可能在全球层面引发重大变局。MAGA2.0的核心目标不仅是重新定义美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结构,更是通过行政权力的高度运用,在最短时间内重塑美国的治理模式。然而,这种高度行政化的施政方式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川普所承诺的“黄金时代”,抑或是在国内外掀起更大的政治与社会动荡,仍有待未来观察。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大陆演员于朦胧坠亡前一分钟视频疯传
  2. 柯克之死掀反共圈乱斗 知名大V遭检举 恐吊销签证
  3. 中国中小学校园频传食物中毒 连续2天逾230人送医
  4. 80军、82军异动 潍坊居民目击“导弹拦截”唐山市区现大量坦克
  5. CNN:中国留学生为何陷入“里外不是人”惨况?
  6. “防火长城”最大规模数据外泄 中共阴谋曝光
  7. 中共倒台后 中国会分裂成小柄吗 《推背图》47象早有明示
  8. 大脑怕什么?色情影片比烟酒更有害
  9. 专访动态网总裁:中共贩卖网控技术属流氓行为
  10. 于朦胧坠楼15个疑点!他曝大佬背景硬“被玷污致死”不只一人
  11. 喝茶也有“十八禁” 不知道的话越喝身体越差劲
  12. 卫报:川普在俄以面前非“强人” 全球恐迎无政府状态
  13. 硅谷这群人,放弃酒精与娱乐,唯一信仰是万亿市值
  14. 韩佳人想让孩子来中国上学,被骂虚伪
  15. 美银:新兴市场明年初将迎来更多“资本流入”
  16. 川普特使:若北京切断对俄支援 战争明天将会结束
  17. 河北男杀疯!当街狂砍 浑身是血 警察竟无人制止.....
  18. 为什么古人把未嫁女子称为“黄花大闺女”?
  19. WSJ:川普不愿向普京内塔尼亚胡施压 恐自己边缘化
  20. 网传中共军舰广播片 台海巡署:影片造假
  21. 甘肃公示创新人才计划等部分项目
  22. “秘闻”邓小平为什么不当党魁 只因老道一句话
  23. 最保值的十款2025年车型 丰田车占半壁江山
  24. 美国又出一“怪招”,一箭三雕
  25. 中国餐饮业因预制菜再陷舆论漩涡
  26. 【快讯】新唐人中国古典舞大赛获奖选手名单揭榜
  27. 林彪坠机前 周恩来:请放心!飞机有我们的人
  28. 美国要求日本不要承认巴勒斯坦国
  29. “要回我们的国家!”伦敦爆发空前大游行 保守派民意海啸撼动政坛
  30. 河北男子当街疯狂砍人 警察不敢制止影片疯传
  31. 犹他州长:柯克遇害 社交媒体是促因
  32. 土耳其爆发大规模反对派示威游行
  33. 蒋介石曾警告 “共产主义一日不停止,世界一日无安宁”
  34. 痛定忆国涌,魂牵魄动心潮涌
  35. 亲人之间的感应现象 能救人于为难之中
  36. 委美关系持续紧张
  37. 中共军中清洗抓纪委书记 分析:人人自危
  38. 哪些犬种适合初次养狗者? 专家推荐这7种
  39. 英国将再迎川普国事访问 王室礼仪成亮点
  40. 中午不睡,下午崩溃,但别这样午睡
  41. “MAGA三代领袖”被刺 背后是“谁来继承川普”的暗战
  42. 美军官观摩俄白军演 川普借白俄罗斯突破俄乌僵局?
  43. 易会满儿子的金融进阶之路
  44. 2家上市公司的“童颜针”争夺战再升级
  45. 《看中国》隆重推出荣誉会员专刊第126期
  46. 北交所或迎“医美面膜第一股”
  47. 【百年真相】毛的结拜兄弟 如何被卸磨杀驴
  48. 东兴证券举行2025年中期业绩说明会
  49. 提名卢泰愚之子,李在明什么意思?
  50. 美保守派活动家柯克遇刺 台外长谴责政治暴力
  51. 美最高法院10月开庭 将审哪些川普政策案
  52. 中美经贸会谈进入第二天
  53. 华尔街“最火的词”:Run it hot
  54. 殡葬企业“福寿园”上市来首现亏损
  55. 分析:网贷平台沦为中共“割韭菜”工具
  56. 第四次,消息称川普将再次给予TikTok宽限期
  57. 纽约州长霍楚:言论自由不能用来鼓动暴力
  58. 公车摄像头执法 15日起新增四条公车路线
  59. 尼泊尔示威增至72死,临时总理承诺“6个月交棒”
  60. 平壤重申,朝鲜核武器国家地位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