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定位功能上线 中共“囚犯网军”现形
2025-11-25 23:25:35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近期,由于日中关系紧张,一批真实 IP地址来自中国的账号重新变得活跃。他们试图通过发布各自帖文影响网民认知。多名知情人士表示,这些人中的相当一部分来自各地监狱,一个人可以同时控制数十甚至上百个账号,通过伪装身份与制造虚假流量在舆论场上取得优势。
近年,多家国际网络安全机构、研究团队与大型社交平台陆续披露,一些来源于中国的信息行动网络在海外社交平台上长期活跃。这些行动网络通过伪装账号、匿名连接与内容操控,试图影响情绪、干预国际讨论,并在全球舆论空间中推广中共建构的价值体系。
Meta在2019年至2024年的多份“协调不真实行为”(CIB)报告中,多次披露一个被称为“Spamouflage”的中国背景账号网络,指出其长期在Facebook、YouTube、Twitter、TikTok等多个平台活动。研究机构 Graphika自2020年起发布多篇报告,将其中组织化更强的一支分支称为“Dragonbridge”,并持续跟踪其跨平台扩散与协同行动特征。
河北网络专家刘先生从事网络安全研究已十多年。他根据近期在海外社交媒体观察到的现象,11月26日告诉大纪元记者:“从技术方式观察,这些账号常依赖境外代理或云端服务器进行活动。账号来源节点散布在美国、日本、新加坡与欧洲的数据中心。代理池与轮换代理的使用,使账号来源在不同国家间跳动,难以追踪。”
X平台来源标签引发账号身份讨论
近期,X平台引入“账号注册国家标签”与“推文大致来源地区”等来源透明度机制。虽然不显示真实IP,但让外界首次能够从系统显示对照账号自述。更新推出后,一些长期声称居住在美国、欧洲或澳洲的账号被来源标签显示为中国境内,引发对其身份真实性的讨论。
对此,刘先生说:“一些账号虽然呈现‘身在海外’的姿态,但语言风格、使用习惯与上线时间却与中国境内用户一致。我在一个小群里留意到,有人在议论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其实被某些权力背景控制,他们的言行带有攻击性,这肯定不是盲目行为。”
经常浏览X的受访者赵明表示,X平台这一更新让许多伪装身份的账号难以继续维持叙述。他说,有些账号多年以“海外华人”的视角发表评论,但来源节点却显示为中国境内,与自我介绍完全矛盾。他认为,来源标签虽无法证明真实身份,却能揭示账号的运作性质与话语目的。
另一位X用户 Citron账号披露的经历进一步加深外界对信息行动的关注。他发文表示,在发布一份账号清单不久后,其 Apple ID出现大量异常登入,并被苹果安全机制自动封禁。他称自己的Apple ID使用专用邮箱注册,未在其它网站出现,因此无法判断攻击来源。外界讨论认为,当与信息行动相关的账号被曝光后,整理者本人也可能遭遇反向攻击。
监狱服刑人员参与“网军”的内部描述
辽宁访民刘女士则提供来自监狱系统的视角。她接受采访时回忆,自己在辽宁东陵监狱服刑期间听说,监狱方会抽调年轻服刑人员进入所谓“上网室”:“他们每天上网十小时左右,有一个服刑的人悄悄告诉我,她以匿名方式在海外社交平台发布对中国有利的内容,或抹黑美国。”
刘女士还说,监狱网军一部分面向国内网民宣传,另一部分则对准海外:“她说,这些服刑人员也会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与各类视频网站留言,为政府政策点赞,称赞习近平出版的选集,或发表支持俄罗斯的文字。”
监狱网段账号与宣传内容的关联迹象
一家专为企业提供网络安全产品的公司部门主管史进也提出类似观察。他告诉大纪元,自己在进行平台安全检测时,曾在微博分析部分账号的来源资料,发现某些账号的IP地址与监狱网段一致。“我记得这些账号数量不少,且发布的内容多为主旋律宣传语句,包括赞美中国经济成就与政府政策,也提到台湾是中国领土、祖国统一之类的文字。”
他说,他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囚犯怎么可能使用电脑”,后来有人告诉他这是监狱内部安排的任务,但没有公开资料可证实此事。
中国网军规模与结构化运作方式备受关注
外界对中共向海外发起的认知战长期关注。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一支非常规队伍,覆盖社会多个层面,从机构到地方单位都有可能参与。一些研究者推测规模可能达到数百万,但缺乏官方数据,更多来自长期观察者的现象判断。
网络观察人士毛先生认为,“中国网军”与“小粉红”性质截然不同。他说,“小粉红”更多是情绪性表达,而他所指的“中国网军”具有组织性、任务性与目标性。他认为,这支队伍的主力并非网络上常见的民族主义年轻人,而是包括“五毛”、机构雇员乃至各地监狱的服刑人员。这些人通过集体行动和执行指令,形成一种结构化的信息干预力量。
国际平台强化清理行动 AI伪装逼真
随着X平台来源透明度提高,一些账号近期被网民和研究者发现频繁依赖代理方式,而另一些则直接显示来自中国境内,不需要任何翻墙工具即可访问X。账号的发文轨迹与用户行为模式让外界注意到其可能承担不同于普通使用者的任务。但这些判断难以借由公开资料完全验证,只能从长期行为分析其特征。
国际平台近年持续加强监测。Meta与X多次删除与中共信息行动网络相关的账号,YouTube 也移除大量与Spamouflage有关的频道。研究者认为,这些行动的目的在于塑造有利于中国政府的国际舆论环境、弱化批评声音,并制造“海外用户自然支持”的效果。
随着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工具快速发展,虚假账号的生成速度与伪装能力可能进一步增强。自动生成头像、自动化文本与本地语句模型,使虚假账号更逼真,也更难辨识。专家指出,未来公共讨论空间将更加依赖透明度工具与识别机制,以防止大规模操控现象扩大。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透过隐藏来源方式在海外推动政治内容的现象持续存在,而X平台此前的来源标签更新让部分伪装身份的账号失去掩护,使相关行动网络的轨迹更清晰。在全球舆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这一现象将继续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