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市长把记者绕晕,真市长懵了
2025-10-30 14:25:16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自由时报
尴尬,英国最权威的报纸之一,《泰晤士报》竟然被骗了......
简而言之,他们采访错人了,还把错误的报道刊登到了官网,结果被正主发现,狠狠批评了一顿,最后只得删文道歉一条龙。
目前美国《纽约时报》、英国《镜报》等媒体均报道了此事,多少有点“看同行热闹”的意思,气氛颇为微妙......

(纽时报道)

(镜报报道)
事情是这样,目前距离纽约市长选举已经不到一周了,各位候选人都进入了拉票的最后冲刺阶段。
根据民调,现在最热门的候选人叫佐兰·马姆达尼(Zohran Mamdani),他得到了2014~2021年的纽约市长比尔·德布拉西奥(Bill de Blasio)的支持,甚至应该说力挺——在公开场合,德布拉西奥对马姆达尼一直赞不绝口;马姆达尼也投桃报李,说德布拉西奥是他见过最好的纽约市长。
本周二,《泰晤士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其中采访到了德布拉西奥。
诡异的是,德布拉西奥在这篇报道中的态度180度大转弯,突然猛烈批评起了马姆达尼:
“在我看来,(马姆达尼提出的)那些数字根本经不起推敲,而且政治障碍也很大。虽然其雄心壮志值得钦佩,但其预估成本——据报道每年要超过70亿美元——还是乐观估计。”
报道一出,所有人都懵了:
这俩人不是好得穿同一条裤子似的吗?怎么选举前翻脸了?
虽然看不懂,但不妨碍马姆达尼的政敌赶紧落井下石,意思很明确:
快看,连马姆达尼的盟友都说他的计划不靠谱...

(马姆达尼政敌的发言)
别说大众看不懂,连德布拉西奥自己都懵了——我啥时候接受《泰晤士报》采访了?我咋不知道?
德布拉西奥赶紧在自己的社媒上澄清:
“我要100%说清楚:《泰晤士报》报道的那个故事完完全全是虚假的,编造的。
我刚刚注意到这篇文章,震惊了。我从未与该报记者交谈过,更没说过那些话。它们不是我说的,也不代表我本人立场。”

(德布拉西奥本人原贴)
“我要求@泰晤士报立即撤下这篇报道,这彻底违反了新闻业的职业道德。
事实是,我完全支持@佐兰·马姆达尼,我相信他的愿景是必须的,也是可以实现的。”

(德布拉西奥本人原贴)
果然,数小时后《泰晤士报》删除了原报道,现在再搜已经看不到了...

(原报道已被删除)
据报道,《泰晤士报》目前已经承认自己搞错,已经就此事向德布拉西奥致歉,并删除了原文。
发言人说:“《泰晤士报》发现我们的记者被一名冒充纽约前市长的人误导,而后立即向比尔·德布拉西奥道歉并撤下了文章。”
被冒充者误导?
《泰晤士报》1785年创刊,距今已经有240年历史了,是英国公认的权威报纸和全世界最老牌的报纸之一,向来以其严谨、准确著称,怎么会犯这种错误呢?
本来《泰晤士报》没透露任何内幕,结果没多久,新闻网站《Semafor》把具体情况挖出来了。
原来,所谓的“冒充者”是纽约长岛的一个葡萄酒进口商,也叫“比尔·德布拉西奥”。
这俩人名字念起来一模一样,只不过“政客比尔”是Bill de Blasio,“酒商比尔”是Bill DeBlasio,后者“De”是大写,而且不加空格。
很搞笑的是,酒商比尔对政客比尔不屑一顾,称只有“意大利下等人”才会用小写字母d......(原话:low class Italians use a little d)
那么他为啥冒充纽约市长呢?
酒商比尔说:“我就是比尔·德布拉西奥(DeBlasio)啊,我一直都是比尔·德布拉西奥(DeBlasio)!我从来没说过我是什么市长,他也从没称呼我为市长。他问我对马姆达尼的看法,我就说了呗。”
他这话属于半开玩笑,真实原因是:邮箱地址不分大小写,也不分空格,两个比尔的全名在邮箱上一模一样,记者发错了邮箱。

(比尔·德布拉西奥,前纽约市长)
如前文所说,政客比尔早在2014年就开始担任纽约市长,酒商比尔其实早就习惯了收到错误邮件。他其实也挺恼火,明明是自己的大名,说出来却总被人笑:你又在模仿市长了。
用酒商比尔的话说:“我替他收了10年的恶毒辱骂邮件。”
所以出于某种恶趣味,酒商比尔并未纠正记者,而是顺手用ChatGPT生成了一封像模像样的回复,批评马姆达尼的政策......
“我本可以纠正他,但我没有。这纯粹是开玩笑,我真没想到它会被刊登出来,我以为记者会派人去核实,”酒商比尔说。
显然,草台班子理论再度应验,《泰晤士报》的记者直接把他的话登了出来,根本就没核实,再后来的事我们就都知道了......
所幸到目前为止,这一乌龙似乎还未造成什么特别大的影响,最新民调显示马姆达尼的支持率依旧领先。
不过那位搞出乌龙的记者,还能保住堡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