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后中共对美政策软化 学者剖析
2025-10-30 00:25:42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10月下旬,中共四中全会闭幕后,北京对美政策出现明显转向。中美谈判迅速达成共识,北京态度由强转弱。知情人士表示,这是中共在经济下滑与党内压力交织下的被动调整,不得不放弃强硬对抗策略,转而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官方论调急转低调 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多位学者注意到,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后,官方论调出现明显变化。针对习近平在会上多次提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表述,北京学界表示,这种强硬语言虽仍被保留,但已失去先前的攻势意味。包括习近平愿与美国总统川普见面,并达成涵盖稀土出口在内的一系列妥协性协议。
北京政治观察学者唐先生接受采访时称,中共这一转变反映出其政策重心的重新定位。“斗争”不再是对外主轴。他说:“这是中共高层意识到强硬外交已难以维系经济现实。国内经济一塌糊涂,部分老百姓都快吃不上饭了。”
10月23日,四中全会结束;五天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五规划’的建议》公布,并附习近平起草说明全文。习在文中提到“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因素增多”,语气谨慎。唐先生表示,这种低调措辞显示形势严峻,会场内高层对实际经济情况已有共识,习近平已经明显感受到。
文史学者葛先生表示,这次四中全会报告最受关注的,是第四条中重新出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表述。“这一用语自江泽民时期后已淡出,习近平上任以来更倾向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等政治口号。”
他还指出,重提经济中心论意味权力结构被迫调整,“这是一次策略性收缩,也标志着习近平在党内的主导地位出现松动”。
据多个渠道消息来源透露,四中全会前夕,习近平要求谈判团队“保持强硬”,并推出稀土管制作为反制措施。会后情势急转,中方在短期内与美方达成协议。中方同意放缓稀土策略、放行TikTok交易、增加采购美国大豆,美方仅承诺“不再加征新关税”。知情人士透露,谈判节奏“异常仓促”,显示北京急于止损。
中共党内分歧与对外退让
学者分析,这种快速让步是政治决策层重新评估后的结果。中共四中全会或成内部妥协的分水岭。部分官员倾向维稳经济,反对再以强硬对抗消耗外部资源。“这次转向不只是战术调整,而是政策逻辑的重写,反映出习近平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同时,国内媒体对谈判内容的报道被明显压缩,对外宣传亦转向“聚焦经济民生”。对此,葛先生分析称,这场转弯的内在原因,还包括党内对未来方向的分歧。他说:“党内部分高层认为若持续强硬,将触发更严重的外部封锁与资本流失。”
学者表示,“四中全会上未能形成政治共识,导致习近平在外交上主动退让,以避免更大震荡。”
北京政治观察者指出,中共文件重新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仅是政策回调,更是一种政治防卫。一位学者表示:“这不只是转弯,而是一种修复。北京需要用稳定的表象掩盖内部的动荡。”
根据中共官媒及外媒报道,四中全会后军队与地方官员的人事异动频繁,外界解读为权力再平衡的一部分。观察者认为,这一轮变动反映出习近平对体制控制力下降的迹象。“从对美软化到内部调整,整个政局正进入防守期”。
分析人士认为,四中全会后,中共当局正试图以“经济复稳”为政治核心,为未来一年党内权力格局重新定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