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妈佛罗伦萨怒斥大卫雕像:这是耍流氓!

2025-10-27 14:26:09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眼近史

2025 年 10 月 25 日,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美术馆里,一位中国大妈指着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怒斥:“这是耍流氓!”

这话一出,全场哗然。

可更让人唏嘘的是:这声怒吼,不是孤例,而是我们这一代人审美断层的缩影。

《大卫》是什么?

5.5 米高的身躯肌肉线条流畅,左手攥着投石器的姿态蓄势待发 —— 这尊米开朗基罗花了四年心血雕琢的杰作,已经在世间静静伫立了五个世纪。

它是文艺复兴的巅峰之作,是人类用大理石向自由与勇气致敬的丰碑。它不低俗,不淫秽,它展现的是人体的力与美,是解剖学、艺术与哲学的完美结合。

其实早在 500 年前,《大卫》刚诞生时就引发过争议。1504 年雕像完工,佛罗伦萨人想把它摆在市政广场,教会却跳出来反对,说 “裸露身体有失庄重”,非要给雕像挂块铜制无花果树叶遮羞。最后还是市民们据理力争,才让大卫以本来面目面向公众 —— 在他们眼里,这尊雕像不仅是艺术品,更是象征城邦自由与勇气的精神图腾。

中国大妈佛罗伦萨怒斥大卫雕像:这是耍流氓!



米开朗基罗创作这尊雕像时才 26 岁,用的还是块被其他艺术家嫌弃的 “废料大理石”。可他偏偏凭着鬼斧神工,把一块冰冷的石头刻出了生命感:紧绷的眉骨下目光如炬,微微扭转的头部透着警觉,每一根肌肉纤维都像在蓄力,连血管的凸起都清晰可见。他没选大卫战胜歌利亚后的场景,反而定格了决战前的瞬间,这种 “于无声处听惊雷” 的表现力,正是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最好诠释。



如今这尊原作藏在美术馆的装甲玻璃罩里,连游客的脚步声都可能让它脚踝的裂纹加剧。而佛罗伦萨的领主广场和米开朗基罗广场上,立着两尊一模一样的复制品,成为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标志。更有意思的是,中国宁波大剧院和四川美术学院也有《大卫》复制品,川美那尊还是用 1910 年的原模翻制的,1200 公斤重的青铜身躯,见证着中外文化的碰撞。



大妈的怒斥之所以引发热议,说到底是戳中了很多人心里的困惑: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待人体艺术?

网友很快扒出一串耐人寻味的例子:某版美术教材里,人体素描图被硬生生打上了马赛克;有博物寡酞了 “避嫌”,给展厅里的石膏像缠上了布条;连电视节目里出现《大卫》画面时,都会贴心地在关键部位加个模糊处理。

更荒诞的是一种 “双重标准”:短视频里穿着暴露的擦边跳舞视频随处可见,点赞量动辄几十万;综艺节目的荤段子张口就来,没人觉得不妥;可到了经典艺术这儿,反而变得 “谈裸色变”。就像有网友调侃的:“孩子刷到擦边视频没人管,看个雕塑倒要捂眼睛?”

四川美术学院引进《大卫》复制品时,就有人发帖反对:“放在学校里影响不好”。可学校没理会,反而专门为雕像做了大理石基座。后来有学生晒出照片,说路过时总会多看两眼,“不是看裸露的身体,而是被那种力量感打动”。

其实咱们老祖宗也不回避人体美。敦煌壁画里的飞天身姿曼妙,唐代仕女图的丰腴体态尽显风情,这些都是刻在文化基因里的审美密码。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身体” 成了禁忌,连美术课上的人体写生都成了敏感话题。



在欧洲,《大卫》从来不是 “洪水猛兽”。有去过乌菲兹美术馆的游客说,曾看到意大利小学生围着《维纳斯的诞生》油画听讲解,老师拿着画笔在纸上比划:“看这线条多流畅,这是艺术的美,和低俗没关系”。中学美术课上,学生更是直接临摹裸体雕塑,老师会细细讲解肌肉结构和光影变化。

这种教育不是 “放任不管”,而是教会孩子分辨美与低俗。就像一位旅居欧洲的妈妈说的:“我女儿 8 岁时问过《大卫》为什么不穿衣服,我就告诉她这是艺术家对人体的赞美,就像我们赞美花朵的绽放一样。从那以后她再看这类作品,眼里只有欣赏。”

反观我们身边,很多家长谈 “性” 色变,更别说讲人体艺术了。有美术老师吐槽,上课讲到人体结构时,要么跳过要么一笔带过,“怕家长投诉教坏孩子”。可越回避越好奇,越遮掩越扭曲 ——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有人会把传世杰作当成 “耍流氓”。

所以,别再把责任推给“大妈”。她只是镜子,照出了我们整个社会在美育上的贫瘠。



这场闹剧最值得琢磨的,是网友的一句评论:“大妈的怒吼,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审美断层”。

500 年前的人都能理解的艺术,为什么到今天还会引发争议?不是雕像 “不合时宜”,而是我们的审美教育掉了队。当孩子从小没机会接触正规的艺术启蒙,没听过米开朗基罗的故事,没见过人体艺术的魅力,长大后自然容易把 “裸露” 和 “低俗” 画上等号。

更讽刺的是,我们一边喊着 “文化自信”,一边却对别人的经典艺术充满偏见,对自己的传统审美一知半解。敦煌壁画里的飞天坦胸露背,没人说 “耍流氓”;唐代陶俑的丰腴体态,是公认的美;可到了西方雕塑这儿,反而变得敏感起来。真正的文化自信,不应该是既能欣赏宋瓷的极简,也能读懂大卫的力量吗?

就像费孝通先生说的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大卫》不是什么 “洪水猛兽”,只是一尊刻着人性光辉的雕像。它见证过瘟疫战争,经历过思潮更迭,如今又见证着东西方的文化碰撞。

或许有一天,当我们的孩子在美术馆里看到《大卫》时,会指着雕像说:“看,这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他把石头变成了有灵魂的英雄”。到那时,大概就不会再有这样的闹剧了。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骂到点子上了”日本华裔议员炮轰习近平视频疯传
  2. 中国不买龙虾了!加州本地人终于又吃得起了
  3. “安美经中”难以为继,韩国陷入中美对抗漩涡
  4. 若不是私生活太混乱 ,她的咖位不输杨幂
  5. 川普谈2028大选:愿再参选,点名鲁比奥、万斯
  6. 习近平权力危机 背后的“老人帮”浮出水面
  7. 鳌拜后人今何在:仍居北京 如今都是普通人
  8. 川普登美军航母演说,高喊“若打仗就一定要赢”
  9. 中国第三季抗议事件同比增近五成 引热议
  10. 美联储决议前瞻:透露进一步宽松信号?
  11. 科技财报及美中谈判利多 美股再创新高
  12. 农牧企业神农集团第三季度净利同比下降79%
  13. “台独”沈伯洋被立案侦查
  14. 时空扭曲导致出现平行世界的镜像?
  15. 与儿女相处 把握好这6点很关键 一定要知道
  16. 冬令时又到了!时钟拨1小时 夏令时是否能被取消?
  17. 钟绍军去向不明 中共三权继续分裂
  18. 大陆房地产业高层动荡 多名实控人被查
  19. 联邦政府停发粮食券,AAFE助低收家庭
  20. 时隔十年,沪指站上4000点
  21. 洛杉矶华人集会 声援被捕锡安教会基督徒
  22. 提前投票中六旬以上选民占多数 对库默有利
  23. 美欧制裁下中企取消采购 俄ESPO原油暴跌
  24. 为何邓小平为刘少奇平反却不敢否定毛泽东?
  25. 从Costco到Trader Joe’s 品牌之争闹上法庭
  26. 中国大妈佛罗伦萨怒斥大卫雕像:这是耍流氓!
  27. 李克强周年忌日 传安徽多大学紧急通知严查学生
  28. 云南这件事,难道还不足以引起重视吗?
  29. 库默获超市大亨力挺 与曼达尼民调差距缩小
  30. 大女主宗馥莉,又有大消息
  31. 传河南最大夜市被关停 摊贩与城管爆发冲突
  32. 茅台集团换帅 飞天茅台价格跌至近年最低
  33. 演员许绍雄去世,享年76岁
  34. 北京中产,最后一丝幻想破灭
  35. 华人餐馆老板或被驱逐到非洲!持这类工卡要小心
  36. 传河北邯郸中学周边托管“小饭桌”着火 烧死多名学生
  37. 买公厕粪便造假,明星公司栽了
  38. 懒鬼旅游三件套,在打工人里杀疯了?
  39. 为退休储蓄,应避免3错误
  40. 亚马逊将裁员3万人
  41. 佛山教育局回应“春秋假”试点政策
  42. 钟睒睒第四次成中国首富,雷军、李书福进前十
  43. APEC峰会将至,反华情绪影响中韩互动
  44. 粮食券或停,DoorDash伸出援手
  45. 赵露思“逆袭”背后 揭中国演艺圈“契约奴役”真相
  46. 男子网购红牛,到手变“困牛累牛”
  47. 美日加强尖端科技合作 聚焦七大领域
  48. 美日启动《技术繁荣协议》 打造科技联盟
  49. 旅行住酒店 为什么要开着卫生间大灯睡觉?
  50. 财富转移 中港资在英国惊人资产 可干预政治决策? ?
  51. 川普:与卢拉进行了“良好会晤”
  52. 粮食券11月停发 纽约与新泽西何处可领免费食物?
  53. 别再信“香蕉神话”了
  54. 中国经济衰败 小偷各地涌现 黄金成新宠 危险无处不在!
  55. 假茶充斥市场 中国茶叶信誉危机加深 “茶香”成了造假的生意
  56. 一场死4人的事故,官方为何能拖八天才公布?
  57. 70后或为“最有钱”一代退休老人:错峰旅游主力
  58. 美空军飓风猎人飞入梅丽莎飓风 捕捉罕见画面
  59. 人体也有“气候”?中医养生剖析
  60. 马斯克的学习方法 到底厉害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