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音时刻】打破惯例 李强反常出访朝鲜
2025-10-09 15:25:42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今日焦点:中共现异常信号,李强即将访朝鲜,习是否访韩国成谜;经济塌陷,还要唱赞歌?四中全会前,党媒戏太多;昔日热潮成往事,大陆楼市冷到抖。
中共现异常信号 李强即将访朝鲜 习是否访韩国成谜
中共当局宣称,总理李强即将访问朝鲜,但习近平是否前往韩国,却无定论。对此,有分析称,李强出访朝鲜本就打破常规,而习近平访韩却悬而未决,这本身就不合理,其背后可能涉及中共权斗。
10月7日,中共外交部正式宣布,中共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将在10月9日至11日率团访问朝鲜,参加朝鲜劳动党建党80周年庆典,并进行正式访问。
旅美政论家唐靖远称,按照中共惯例,这类“党庆”活动属于党际外交范畴,通常应由中共高层主管党务的官员,比如党魁本人或者分管党务系统的常委蔡奇出席。但这一次却由李强出访,这在中共党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唐靖远认为,这次李强代表中共出席劳动党庆典,很可能是临时安排的。他推测,金正恩参加“9.3阅兵”,与习近平见面,当时习很可能当面答应金将赴朝鲜出席阅兵式。金正恩回国后不到一个月,又派遣外交部长到中国,似乎是想将习近平访问朝鲜一事进一步确定下来。但在最终,却是李强出访。他说,“这是一种非常规的安排,背后一定发生了非常规的事件,又出于非常规的原因,才会导致习近平没有去。从正常来说,应当由蔡奇顶替习近平去朝鲜,但他也没有去。”
加拿大华裔作家、资深评论人盛雪对大纪元表示,习近平不亲自去朝鲜,可能跟他身体不好有关。这两年,习露面的时候,看上去比较浮肿,走路也很迟缓。加上习近平的倒行逆施伤害了中共的核心利益,形成了很多敌对势力。一般来说,党魁身体不好的时候,与有重要会议要开时,中共内斗会非常激烈。在这种时候,他是不会离开北京的。
与此同时,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峰会将于10月底在韩国举行,习近平能否与美国总统川普会面,成为各界关注焦点。
10月7日,中共外长王毅与韩国外长赵显通话时,韩方提到习近平出席APEC事宜。但在中方的通稿中,对习出访一事只字未提。
此前,为了筹备习近平出访韩国一事,中共驻韩大使馆曾考虑包下首尔新罗酒店整栋大楼。该酒店为了满足中方要求,单方面取消了八场婚礼,引发当地民众不满。9月27日,中共大使馆被迫取消了对该酒店的预订。这一事件,在韩国引发广泛批评。
《朝鲜日报》曾报道称,已确定习近平将在庆州逗留3天2夜,还计划在庆州举行美中、韩中首脑会谈。
但直到目前为止,习近平访韩一事也未确定下来。
对此,沈明室说,中共跟朝鲜的这种血脉关系始终是存在的,会本能地防范美国和韩国。不过,在韩国总统换人后,中共想要顺势分化韩国和美国的关系,所以目前中韩的关系很微妙。
盛雪认为,韩国新总统上台,按理来说,习近平应该藉由这个机会去跟他见面,以拉近与韩国的关系。如果习没有去,应该是习身体的原因,或是因为权力斗争的因素。
至于和美国总统川普会面,盛雪指出,川普是一个很强势的人,他在临场发挥上特别有优势;习则相反,他是一个非常没有自信的人。比如,川普在第一任期时曾到中国访问,从央视画面可以看到,当川普一转过头来,习近平赶紧把他插在大衣兜里边的手拿出来,然后站得笔直。她说,从这个小动作就可以看出来,习近平在川普面前是非常胆怯的。也许,他并不想跟川普会面。这可能也是川普一直想和习面谈,但习一直躲避的原因。
经济塌陷还要唱赞歌?四中全会前党媒戏太多
四中全会将至,从很多迹象来看,中共高层权斗已进入白热化。近日,中共《人民日报》连发八篇文章,大谈“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经济话题。对此,有观察人士认为,党内斗争太过激烈,北京当局担心在四中全会前出乱子,于是连发文章粉饰太平。但现在的经济状况如此糟糕,这些文章只会起到反效果。
从9月30日到10月7日,《人民日报》每天都会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经济专论”栏目下,刊发署名“钟才文”的评论文章。有消息指出,“钟才文”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中央财经委员会文章”的谐音缩写。
这8篇文章的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在强调中国经济依然充满“韧性和活力”,风险挑战虽多,但整体趋势向好,甚至称中共为世界经济带来的是“机遇”而非“冲击”。
但这些说法,与现实经济所遇到的困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目前,大陆许多企业已经破产倒闭,或者正面临经营困境,地方财政更是捉襟见肘,普通民众的消费信心也在持续下降。
前中国媒体人曾节明告诉大纪元,这些评论不过是“吹喇叭、抬轿子”,给习近平抹粉而已。
台湾国防院国家安全研究所研究员沈明室对大纪元称,这八篇文章有点“高级黑、低级红”的嫌疑。表面上是在歌功颂德,实际上却点出了不少经济问题,让人不禁反思,如果习近平的问题这么严重,是不是应该换人来做。
旅美政论家唐靖远对大纪元称,这八篇文章,其实是中共在四中全会前的“维稳动作”。他分析,官方试图通过这些文章为经济“定调”,以免四中全会前,出现太多的负面舆论。但讽刺的是,这些文章将中共十八大以来,所有的经济政策和其所造成的结果,都说成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产物,这就很有意思了,这就等于要习近平担负起所有的责任。他说,每一篇评论的标题后面,都要用括弧来特别强调这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专论,这真的很耐人寻味。
《联合早报》引述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的话,《人民日报》的系列评论,其实是在为四中全会“统一思想”,为会议营造所谓的“正面氛围”。在当前,中国内外对经济的发展看法不一,部分声音可能被视为不利于四中全会召开的氛围。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也指出,官媒这种“喊话式宣传”,其目的是稳定市场情绪,避免负面情绪扩散。但问题是,过度粉饰往往适得其反,让民众更为反感。
另外,前中共官员杜文曾在此前爆料,有来自体制内的消息显示,北京的中央财政是“真的没钱了”,与前苏联崩溃前所遭遇的财务困境,几乎如出一辙。
昔日热潮成往事 大陆楼市冷到抖
在往年,9月、10月是大陆房地产最为活跃的时候,因此有“金九银十”之称。但今年却打破了这一惯例,往年热闹的楼市,今年却异常的静默,就连一线城市上海,也未能幸免。
上海财经博主“蛋小黄”指出,相较于往年的热闹景象,今年的十一长假,大陆楼市基本上都是鸦雀无声的。他质疑,在市场急剧降温的背景下,那些过往持续宣扬“房价永远上涨”、“买房稳赚不赔”的“房吹”们,如今都去了哪里?
在大陆楼市一片静默的时候,大陆官媒报道称,在政策利好与房企促销的叠加下,上海新房市场在十一假期期间有所回暖,成交量为988套。但问题是,不管这一数据是否真实,上海二手房的表现却冷得让人心底发凉。
上海财经博主“忐忑的可乐饼”称,10月1日到5日,上海二手房只成交了462套。他称,要知道在9月份,二手房的成交量约为1.8万套,日均成交量就有六、七百套。而10月份前5天的总和,还不及9月份1天的成交量。另外,2024年的十一长假期间,上海日均成交量在200套左右,是今年的2倍多。
如今,从房地产市场的整体来看,市场的信心,已经变得相当脆弱。
回顾2024年,上海楼市曾因“沪七条”政策出现短暂爆发,单日成交量一度突破1千套。但那股热潮并没有延续到今年,“金九银十”的惯例已被打破,这说明潜在买房需求已经被提前透支,如今市场重回理性。
不仅是上海,同为一线的广州也是同样的状况。陆媒称,在假日期间,广州一些楼盘几乎没人看房。有业内人士透露,除非房价有明显的优惠,否则成交非常困难。广东中原地产总经理黄韬指出,目前热销的新盘在市场上约占一成左右,大多数项目存在去化压力。
国内大型二手房机构数据显示,9月虽被称为金9,但在今年9月,二手房的成交量仍在持续下滑,比8月份降了3%。
房地产经济学家邓浩志称,今年9月,北京、上海、深圳因为限购放松,二手房成交量略有回升。而其它城市几乎全线下跌,比如广州、杭州这样的热门城市,其环比降幅分别达到10%和12%。不仅如此,二手房的成交价格也在持续下降,同比跌幅约在10%至12%之间。他警告,如果“金九”都这么惨淡,那“银十”之后,楼市会更加低迷。
与此同时,社媒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以前天天聊楼市的自媒体账号,如今有超过九成不再发布相关的内容。传统媒体的报道也大幅减少,这是因为,媒体被当局要求做“正面报道”,而现实却过于惨淡,难以挤出好消息。有业内人士无奈地表示,现在上电视接受采访,只能讲好的一面,为了完成要求,他们只能将一点点利好信息,拼凑成一条新闻。
有分析称,今年十一长假,房地产的销售情况,或许已经成为中国楼市的一个缩影。新房还能靠促销勉强支撑,而更具市场风向标意义的二手房,其市场的低迷,说明真实的房地产市场,比官方宣布的更寒更冷。
——《佳音时刻》制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