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村打三四针的60几岁老人基本死光”大陆民众感叹
2025-10-06 07:29:37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看中国
2022年12月22日,重庆殡葬工作人员将遗体装车准备去火葬场进行火化。(图片来源: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自2021年起,中共当局开始大规模推广国产新冠(COVID-19,中共病毒)疫苗接种,覆盖十几亿人口,疫苗后遗症问题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近日,网传一则直指“我们村打了三四针的60几岁老人都基本上死光了”的帖文,引发关注。
“我们村打三四针的60几岁老人基本上死光”
近日,X平台一则消息被热传,一名大陆网友发帖说:“我们村打了三四针的60几岁老人都基本上死光了,不知道是什么问题,捅了三年的喉咙发炎,现在的还没好,请问你们村的老人还有多少?”
“我们村打了三四针的60几岁老人都基本上死光了,不知道是什么问题,捅了三年的喉咙发炎,现在的还没好,请问你们村的老人还有多少……”#新冠疫苗 #中国 #灭活疫苗 pic.twitter.com/mqMGq9lHqj
— 美丽中国报Beautiful China News (@nfsc999) October 5, 2025
在大陆抖音平台,疫苗后遗症成为网民关注焦点,多则相关“农村50多岁去世的特别多”的视频评论区,网评翻车。有人说:“我们村160来个人口,寡妇都十几个了,都是男的先死了”、“我们老家这边很多,疫苗”、“就是5O死的特多,我们这也是这样的”。
大陆女士:一路上都是新坟?今年是要“瘟人”?
网传一则视频中,一名女士在聊天中透露:有亲戚在前往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给孩子打防疫针”的路上,看到一路上都是“新坟”,今年是不是要“瘟人”哪,亲戚强调“那都是疫情的时候打预防针打的”。该女士告诉其亲戚“我这儿过了年也死好几个了”,现在这人“咋这么脆呢”。
该女士表示:现在哪有人啊?现在死人都不如死个小鸡儿,“人是不是要绝产了?这人累累见少”,有一个屯子人少得,“那空房子老了(很多)”,有老俩口死了“就那扔了”,那屯子房子都3分之1空了。
在该视频留言区,有网友说:“不管年轻的,还是老的没少走,打完针可没少死”、“确实是去世的人真的多了”、“现在是真的,坟增加老多了”、“2000多人的村子,几天就有去世的,昨天就有两个60岁左右的”。
“打新冠疫苗打的,把人打傻了,免疫力下降,肺结节、乳腺结节、淋巴结节,太多了。到医院当肺癌治。前三个月,哈医大二院,一天光肺手术就100多台。”“俺是一针没打,啥毛病都没有。”
中共國的新冠疫苗,對人的傷害太大! pic.twitter.com/kkyiUZi8Az
— 沐陽 (@muyang909) May 8, 2025
博主:咱们先想想怎么过去这40到50岁的鬼门关吧!
据X推主“湘女”8月19日推出的视频中,一名中国女子开门见山:“很多中国男人连退休金都领不到的,大多都会倒在40到50岁之间,所以你先不要管那个延迟退休的事啦,咱们先想想怎么过去这40到50岁的鬼门关吧!”
该女子表示:根据2020年的人口普查,40岁到50岁之间的男性,比2010年同年龄段的男性减少近3倍,因为40到50岁的这10年就是“男性死亡率飙升的开始”。还有一组更恐怖的数据,中国的猝死率在全球排名第一,每年有50多万人猝死,其中男性占72%,猝死的平均年龄只有32岁。
疫情疫苗以来,中青年提前离世的人已经不少了!
— 湘女 (@bqB9Ml6aFloKS2F) August 19, 2025
越来越多交了社保的人,都还没有等到退休的那一天就没了。 pic.twitter.com/5qmRf0UNje
大陆女子:真的太可怕了!你看现在多少人没了!
X平台“真相传媒”推出一则视频显示,一名中国女子说,“我就要说,不说又难受。感觉能帮几个就帮几个,还是那一二三四针。现在一二三四针真的快不行了,真的太可怕了!你看现在多少人没了!哎,不自救你们真的没有机会了!”
真的太可怕了!你看现在多少人没了!不自救你们真的没有机会了……凡是打一两针以上的,你们自个去检测一下,几乎没有一个不携带的…… pic.twitter.com/ZTHGvDZUpb
— 真相傳媒 (@TruthMedia123) July 17, 2025
中共在三年新冠(COVID-19,中共病毒)疫情期间,强制民众接种匆匆研制出的劣质疫苗,出现严重后遗症。大陆社交媒体上大量消息显示,罹患肺结节、白血病、心梗脑梗,甚至猝死的消息层出不穷,网民普遍认为是强制接种疫苗造成的,对中共拿老百姓当小白鼠深恶痛绝。
有X网民纷纷留言:“共产党灭族反人类行为众所周知”、“中共从上至下所有官员都不打疫苗”、“中共国对世界造的一切罪恶,病毒、疫苗,一切真相很快会大白于天下!届时中共就会灰飞烟灭,一切邪恶也随之消散,世界逐渐回归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