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发布完 iPhone 17, iPhone 18又有关键咨询泄露!
2025-10-03 20:26:45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锋潮评测
今年果子在iPhone 17系列上的堆料和设计变动,不能说大,简直是史诗级更新。
iPhone的标准版,此前一直是Pro系列的价格锚定工具。
可眼看着国产安卓,这两年通过硬件升配、软件兼容苹果生态等操作,逐渐吃走果果的份额。
果子哥也终于舍得给新机堆料,标准版的高刷、Pro系列的散热、电池和影像,都带来了实打实的体验提升。
反馈到实际销量上。
今年iPhone 17系列,也的确是大获成功。
在国内的首周激活量突破百万有103万台,其中——
iPhone 17 Pro Max:40.2万台
iPhone 17 Pro:39.3万台
iPhone 17:23.5万台
作为对比,iPhone 16系列首周的成绩是——
iPhone 16 Pro Max:28.5万台
iPhone 16 Pro:31.5万台
iPhone 16:9.8万台
这波iPhone 17系列,首销销量对比前代全系上涨,17标准版更是销量翻了倍。
再从机哥摸到的爆料来看,果子这波“并非全力”。
接下来果子的新技术,还包括折叠屏、可变光圈、亿级像素、屏下Face ID和屏下摄像头等等。
机哥也打算跟大家聊聊,果子在这些新技术上的进展如何。
屏下Face ID
尽管如今的手机屏幕边框,能做到1.1mm左右,屏幕挖孔也控制在了不影响肉眼观感的范围内。
但一款完全没有多余元素干扰的“真·全面屏”。
依旧是不少机友们的终极追求。
啊不过,屏下前摄导致拍摄画质下降的物理限制,目前技术上尚无完美解决方案。
所以严格来说,苹果率先要搞定的,是屏下Face ID。
首先是机友们最关心的进度。
爆料显示果子给iPhone 18 Pro系列,开发了两块新屏,一块6.27英寸小屏,一块6.86英寸大屏。
共同点都是,FaceID做了屏下化处理。
大家都知道,iPhone因为要塞下Face ID,导致顶部挖孔,比常规手机大了一圈。
如果iPhone 18 Pro系列,真能把Face ID做成屏下。
那就意味着,iPhone在常规状态下,终于可以跟安卓旗舰一样,回归单挖孔状态,把更多屏幕空间还给咱们。
至于灵动岛,完全可以在有实时信息时,再展示出来。
具体的技术路径,机哥也去摸了一下。
Face ID屏下化最大的难题,是红外光透光率不足。
如果强行屏下化,就会导致人脸识别率下降,实际解锁体验拉垮。
所以果子想到的解决方法是。
把Face ID传感器上方的屏幕的10%-90%子像素去掉,增加红外线透光率。
又因为相邻的子像素之间,可以互补和借用颜色,实际上用户很难察觉到,被阉割掉的那些子像素。
已知iPhone 17系列,上完了大矩阵镜头Deco。
未来26年、27年的屏下Face ID和屏下前摄,究竟是按照节奏掏大招,还是画大饼。
让咱们拭目以待。
影像:可变光圈、2亿像素
不得不承认的是,iPhone虽然在视频软硬件协同上,形成了无可匹敌的护城河。
但回到拍照片这件事上,阿果是真的躺平了有一段时间。
隔壁安卓都卷完一轮1英寸可变光圈主摄、长焦微距和2亿像素长焦了。
结果iPhone现在才被爆料说,要跟着搞可变光圈和亿级像素。
就在今年6月底,果子悄咪咪公布了一项,关于可变光圈相机模块的专利。
比较有意思的是。
果子并没有采用传统的重叠机械叶片,来控制光圈大小。
而是利用柔性薄膜的可控变形,使膜变形为双曲面形状,从而缩小或扩大光圈。
在专利里,果子也写清楚了,不用“传统工艺”的原因:
因为传统的机械叶片故障率高,重量也不低。
而且,这种基于控制柔性薄膜的可变光圈技术,相比传统重叠叶片,也有着相当多的优势。
比如它重量更轻,占用空间更小,天生就适合轻薄型手机,无活动机械叶片,也有效降低了故障率。
甚至说。
它还支持在无需拍摄时,完全关闭光圈,实现物理层面上的隐私泄露保护。
聊完了果子在新技术加持下,对传统可变光圈的自研改造。
剩下的,基本就是可变光圈所带来的好处了。
比如更精准的光圈控制,可以让手机拍照和录像,适应不同光线和场景。
强光下可以缩小扁圈,抑制高光溢出,提高锐度;暗光下又可以放大光圈,增加进光量,降低ISO减少噪点。
至于2亿像素。
预计会被苹果用于iPhone 18 Pro系列或iPhone 19 Pro系列,并且搭载于主摄端。
考虑到安卓阵营这边,早就把2亿像素主摄玩出花来。
机哥还是很好奇,姗姗来迟的“果式2亿”,到底会掏出些啥不一样的东西。
折叠屏
关于iPhone折叠屏,目前爆料风向没咋变化。
采用横向折叠设计,内屏7.8英寸无开孔全面屏,外屏5.5英寸挖孔屏。
如果没啥即视感。
机友们也可以想象成,它由两台iPhone Air并排组合而成。
此外,iPhone折叠屏还将在铰链上,用上键盘值很高的“液态金属”材质。
强度比不锈钢、钛合金还要高,抗弯曲强度也是不锈钢的3倍。
此外包括耐腐蚀性、弹性和抗氧化性都是T0水准。
为了追求超薄设计和无折痕,果子也要把中框弄成镂空设计,预计会和国产做3D打印的公司合作。
另外中框材质,会沿用强度、轻量化和耐腐蚀属性都很高的钛合金。
看到这里,机友们估计都看懂了。
折叠屏才是iPhone各种自研软硬件技术的集大成之作。
极致的轻薄、屏下摄像头、液态金属铰链,3D打印中框...
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有分析师根据iPhone折叠屏,所应用到的各种技术进行成本拆解,最终预测它的起售价2000美元起,也就是接近两万元。
进度说慢也不慢,大概率在2026年秋季发布会,跟着iPhone 18系列同步上市。
那么问题来了。
到时候机友们,是买屏下Face ID的iPhone 18 Pro系列,还是果子技术集大成之作——iPhone折叠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