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大自然与人文之美
2025-08-25 11:26:0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8月23日下午,87岁高龄的杨万龄先生在费城东北区公共图书馆举办了第九届个人摄影艺术展,吸引了数十位中西方摄影爱好者前来欣赏。开幕式上,杨先生分享了自己喜爱摄影艺术的原因,并且现场斑歌一首自己作词作曲的英文歌曲,引来阵阵掌声。
杨先生的儿子Sunny用英文、他的好友刘玉华用中文分别向来宾介绍了杨万龄先生“几十年心血与热忱的摄影展”–“从广袤的非洲草原到南极的冰雪世界,从亚洲的古老文明到欧洲的浪漫风情,他的足迹遍布七大洲,108个国家,用镜头记录下了大自然的壮丽和人类文化的精彩。” 这次展出的百余幅作品大部分是最近几年杨先生拍摄影的,包括自然风光、野生动植物以及人物写实等。

杨先生从四个方面向来宾介绍为什么摄影能展现非凡的力量。他说:“首先,我们人的记忆有限,我们无法与他人分享我们的记忆,但摄影可以唤起我们的记忆,并且你可以与许多人分享我们的记忆。其次,一张好的照片可以激发我们的想像力,可以表达我们的情感、感受,或者说,好的照片可以让我们快乐,也可以让我们悲伤。第三,你可以从(照片)中学习。也许是一个你无法到达的遥远地方,也许是一个你错过的事件,或者发生在你出生之前的历史中。第四,摄影是一门艺术。就像久远前的美丽画作,你可以在每个博物馆看到。这就是艺术。所以摄影也是艺术中的一种。你能想像没有摄影的世界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摄影对我们来说是奇妙而强大的工具。”

刘女士称赞这些摄影作品不仅是“杨万龄先生艺术生涯的精华,更是他对世界之美的深情告白。”很多来宾都感谢“杨先生用镜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这场摄影展为大家“带来美好的享受与心灵的触动,感受大自然的人文交融之美“。很多来宾都被杨万龄先生的摄影展深深打动。

退休工程师Jerry 程是从报上看到这次摄影展、第一次认识杨万龄先生,立即就被杨先生的摄影展打动,他称赞杨先生“精神矍铄”。他说:“他精神这么好。我有很多地方也和他很相似,喜欢体育、唱歌,喜欢美术,但我没有他那么好的手法和技术去搞这个摄影。”
程先生说他喜欢古典画、油画,“从小我父亲教育我一个人要多样化,兴趣、爱好要广泛。以前在中国没有这个条件,到了美国以后就有这个条件了。但是人也老了。” 但看到杨先生这么高龄还这么活跃、乐观,他也想帮忙在南费城再办一次摄影展,让更多人欣赏这些美丽的艺术作品。

王女士说她以前不认识杨万龄先生,她从报纸上看到这次摄影展后就慕名而来了。她退休前是小学音乐和美术老师,儿子也喜欢摄影,所以自己也跟着学了一点。她称赞杨先生:“第一,他拥有高尚的情操。第二,他能够走遍五大洲、七大洋,所有角角落落,有强壮的体魄。第三,有追求。” 她指着一张照片说:“你看到这里光鲜亮丽,背后不知道有多少辛苦,才能抓住这一瞬间。”
讲起自己的作品,杨万龄先生滔滔不绝。对六年前那次南极之旅,杨先生仍记忆犹新:“去南极参加一个探险,那个船坐大概两百多人,我们先到阿根廷港口,去了二十一天,包括南极岛和霍格兰岛。在南极岛有成千成万的企鹅,在那里照了很多相,那里除了企鹅之外,还有海鸟,还有鱼,很多东西。” “那个时候我还年轻,还可以跑,因为坐橡皮船浪很大,有时候很危险,有时候浪一来,我整个相机都(被水)泡了。” 杨先生说最冒险的一次拍照是他的非洲之旅。

还有一张形象生动的照片“福建渔翁”,照的是一位满脸沧桑的老渔翁、一大早天没亮就打着灯笼坐在竹筏上在海上钓鱼。杨先生说:“因为是照远景,但不能用闪光灯,最重要是照眼睛。”
正如李女士介绍的那样:杨万龄先生的“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一张画面都承载着他对生命的敬畏,对艺术的执著。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得以跨越时空,感受地球的脉动,体会人类文化的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