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急缺的导弹,中国却大量退役
2025-08-10 06:25:24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炮口风暴
社交媒体流传的东风-15导弹退役照片引发关注,这辆发射车可是参加过国庆50周年大阅兵的“功勋车”,不过如今它的出现,却和一个消息有关。有分析认为,解放军现役的大量东风-15弹道导弹,已经开始大规模退役。这款曾惊艳世界的近程弹道导弹,为何在此时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东风-15近程弹道导弹的亮相,最早在1986年11月举行的首届北京国际防务技术展览会上,作为外贸型号“M9”地对地弹道导弹出现。其研制工作始于1984年,我国原本想用东风-15打开国际市场,但最后被二炮部队选定自用。
在1988年6月,东风-15导弹首次试射成功,导弹全长9.1米、弹径1米、最大起飞重量6.2吨、最大射程为600千米。采用一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可携带500千克重的常规战斗部,也有说法称能携带920千克重的高爆战斗部,甚至还能搭载5~35万吨TNT当量的核战斗部,制导体制以惯性导航为主,命中精度在300米左右。
可别觉得东风-15导弹不够先进,在90年代,东风-15的技术优势相当明显。与苏制“飞毛腿”弹道导弹相比,东风-15采用的固体燃料与弹头分离技术,在反应时间及突破敌反导系统方面有着极大优势。自用型的东风-15导弹在1990年正式服役,在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服役之前,东风-15是世界上最先进、打击性能最好的近程弹道导弹。
而且,东风-15导弹的发射车选用的是8X8越野高机动底盘的运输-起竖-发射三用车(TEL),每台发射车还配备一辆能装2枚导弹的运输车,机动性很强。
东风-15导弹在我国军事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1995年~1996年的东南沿海系列军事演习中,东风-15导弹的表现十分亮眼,让岛内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东风浩荡”的威力。也就是从那时起,台军开始外购美制“爱国者”防空系统与“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还自研“天弓”系列防空反导系统,试图对抗我军的东风系列弹道导弹。
到了建国50周年大阅兵,受阅的第二炮兵部队组成4个战略导弹方队,其中战略导弹第2方队就是东风-15导弹。当时受阅的15辆东风-15导弹发射车,以及其红白涂装、锥形弹头外加硕大尾翼的独特模样,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之后出现的东风-15B有了显著改进。在气动外形上,采用双锥体弹头,弹头尾部增加四片小型弹翼,具备机动变轨能力,射程提高到720千米~800 千米。制导体制更是有了质的飞跃,采用了复合制导体制,打击精度从原来的300米提高到30米左右。
从2015年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成熟以后,东风-15B还改进了卫星导航辅助制导,精确性更好。此外,东风-15B还增加了子母式战斗部,执行多样化战场打击任务的能力更强。
东风-15C则配备侵彻战斗部,能对敌方机库、地下掩体、指挥中心等目标实施钻地打击,据称能够穿透2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堪称新一代杀手锏。虽然东风-15C 亮相较晚,但其实早就在多年前就被原第二炮兵列装,只是保密措施做得好,外界很长时间都不知道。
东风-15导弹还有很大的改进潜力,除了东风-15B与东风-15C以外,据推测还有未公开的新型号。而且这些新型号可能着重考虑效费比,以利于后续发展,针对的目标也更加多元。
虽说东风-15拥有诸多改进型号,但如今却传出大规模退役的消息,一同退役的还有东风-11近程弹道导弹。多方消息透露,由于陆军新型火箭炮可以共架发射射程500公里的近程弹道导弹,在作战效能和成本上有一定优势,这或许是东风-11导弹和东风-15导弹开始大规模退役的原因。
东风-15的退役,体现了我国军事装备的更新换代,新型武器装备的发展让一些旧装备完成了历史使命。不过,不要把改进型的东风-15当做一种老式落后的弹道导弹,东风-15弹道导弹在突防能力、射程、战斗部、制导技术等领域都要比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高一个层次。对于很多国家来说,改进型的东风-15导弹至今也是500~800公里级近程弹道导弹的天花板。
有意思的是,这些被解放军淘汰的导弹,恰好是俄罗斯和伊朗当前最为紧缺的。于是网络上有猜测,中国是否会对外出售退役的弹道导弹呢?
按常理来说,这是不太可能的。中国一直秉持反对向战乱地区出口武器的原则,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立场,所以不太可能向俄罗斯或伊朗出售这些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