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管加油,其实没有太大优势
2025-07-11 16:25:25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世界的多重视角
前两天讲美国空军的KC-46加油机故障频出,在评论区引出了硬管加油和软管加油的优劣讨论。
那本文就专门聊一下。
硬管加油,是加油机伸出一根长长的硬管子,插进受油机身上的开口。
软管加油,是受油机在后面伸出一根短短的硬管子,插进加油机放出的那个受油开口(输油的管子是软的)。
这两种加油方式,有几个区别:
1.硬管加油是加油机占主动,受油机打开受油口,等待加油管从上面插入即可;软管加油是受油机占主动,伸出一个管子,从后面主动去找受油口(感觉画风有点不对);
2.硬管加油速度更快,可达到6000L/分钟,软管加油一般是2000L/分钟;
3.硬管加油一次只能给1架飞机加油,软管加油一次可给2架甚至3架飞机加油。
关键就是第2点的区别,一直是很多人认为应该发展硬管加油的理由。
毕竟硬管加油速度快太多,在瞬息万变的空战中很重要。
问题是,如果结合第3点看,那硬管加油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大的优势呢?
空中加油整个过程是包括编队接近、对接、输油、断开连接、脱离多个步骤。
这个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算到整个加油的时间里去。
上图来自美军关于空中加油效率的论文,对某型飞机加油时,软管和硬管需要的时间分别是607秒和441秒。
看上去,硬管的速度优势很明显。
但是,这是单架飞机的对比。
如果是双机编队,那就不一样了。
硬管加油,上述这些步骤要进行两遍,那总时长就是882秒。
软管加油,两架飞机可以同时进行这些操作,总时长还是607秒。
也就是说,在实际操作场景下(实战大部分时候是给多机加油),硬管加油反而不如软管加油的效率高。
输油之外的步骤需要的时间属于固定成本,大家都要耗费的。软管多机加油时,可以把这个固定成本平摊。
而美国空军坚持硬管加油,其实是历史的惯性。
50年代那会儿,美国空军的主业是远程核打击(跨洲际的级别),战略轰炸机是建军重心,加油机也是为轰炸机服务的。
一来,轰炸机载油量高,对加油速度要求也高,硬管加油更合适;二来,轰炸机翼展太大,就算是软管加油,也没办法同时加2架。
所以,从KC-135开始,美国就选择了硬管加油技术。
后来继续发展的KC-10、KC-46等型号, 那就是惯性了。
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没有战略轰炸机,没有跨洲际轰炸任务,软管加油显然更合适。
B-52进行空中加油,这么大的体量,不可能进行双机同时加油。
当然,硬管加油也有其他优点,比如加油的时候对接更方便。
软管加油机,伸出来的那条管子是软的,很容易受到气流影响,飘来飘去。
受油机在后面伸出加油杆的时候,要好半天才能瞄准那个口子插进去(噗....)。
这种加油方式,即对气流状况要求高,也对受油机的飞行员技术要求高。
硬管加油机,它那根管子是硬的,不容易被气流吹的晃来晃去。
而且,受油机接近到加油位置后就不用动来动去,打开受油口,等待加油杆伸过来就行(噗...)。
这对受油机飞行员的技术要求会低一点。
这架A-5攻击机把伞锥拽断了,这个飞行员可以回答“你工作的时候闯过多大的祸?”这个问题。
对于中国空军来说,暂时还没有太多的洲际轰炸任务,对硬管加油的需求没那么大。
而舰载航空兵,是不可能用硬管加油的。
舰载加油机,无论是伙伴加油,还是专门开发一款加油机,其体量都不够大,无法在机身塞进那根长长的加油吊杆。
只能搞软管加油的模式。
而且舰载机都是战术飞机,载油量也没那么高,对加油速度不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