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石刻真假之谜:当地有牧民称40年前就曾看见

2025-07-10 19:26:05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昆仑石刻真假之谜:当地有牧民称40年前就曾看见

6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仝涛发表文章指出,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以下简称“昆仑石刻”),就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扎陵湖北岸。

一石激起千层浪,考古界、地质界、史学界乃至书法界的专家们,围绕“昆仑石刻”究竟是“秦代遗存”还是“今人伪刻”,线上线下展开激烈争论,掀起万种声浪,“昆仑石刻”也跃上多个热搜,迄今热度不减。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辛德勇认为是“石刻造假新高度”,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宗迪也提出质疑,认为存在今人伪刻的可能性;而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认为,“昆陯”写法与里耶秦简一致,造假者难以发现并模仿,“如果此刻石真是伪作,我倒是愿意拜作伪者为师”。

圈内圈外的争论背后,真相到底是什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简称每经记者)近日奔赴果洛州当地调查,并在采访中独家获悉,玛多县牧民多杰南杰称其大约在40年前就看见这块石刻了,就在他家牧场内。



青海“昆仑石刻”实物 图片来源:华旦

牧民称40年前就发现了 就在他家牧场内

七月的青海玛多县扎陵湖畔,10℃的冷风,裹挟着海拔4300米的凛冽,却吹不冷湖边一块刻字岩石搅动的滚烫争议。

“秦代遗存”的论断与“今人伪刻”的质疑激烈碰撞。每经记者就此展开调查。虽在盛夏时分,但进入青海省东南部,从踏上果洛藏族自治州(简称果洛州)的土地开始,清冷的风便从稀薄的空气中扑面而来,提醒着记者这里的特殊环境。



“雪域高原”果洛藏族自治州山上夏天仍有积雪每经记者 张文瑜 摄

这里人烟稀少,极端的自然环境,对人的体力和耐力提出了极高要求。每经记者刚到果洛州,就已产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胸闷气短,心率飙升到160次/分,心脏疼得难以呼吸,24小时去医院吸了两次氧才稍好点。再加上州上相关人士称“昆仑石刻”已被保护起来,不允许常人进入该地区,每经记者只好暂时撤回西宁。

“玛多县扎陵湖乡卓让村有一位名叫多杰南杰的牧民告诉我,该石刻的位置就在他常年放牧的‘地盘’上。大在三四十年前,他就见到过。但因当时其年纪较小,且不懂汉语,就没有重视这件事。”6月24日,玛多县副县级驻寺指导员、玛多山水文化研究员华旦通过电话告诉每经记者,他本人曾于2016年听说过这处石刻,并在2019年亲眼见到,“第一眼看到时,我就很震撼,根本没想到,能在人迹罕至的地方见到文字。”华旦表示,他当时认出了上面的“皇”字。

7月7日晚,在华旦的帮助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视频独家采访了多杰南杰。



多杰南杰(右)接受每经记者独家视频采访,华旦(左)协助翻译图片来源:受访视频截图

多杰南杰今年58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放牧,直至2011年搬到了玛多县城居住,目前一家6口人主要靠经营民族服饰商店为生。

“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一家人(13个兄弟姐妹)都居住在距离‘昆仑石刻’2公里左右的地方。我从七八岁时开始放牧,大约在1986年,包括石刻所在地的30万亩草场就划分给了我们家。”多杰南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此石刻所在区域便是其兄妹13个人的“地盘”。

据多杰南杰、华旦讲述,虽然玛多县草场面积大,但草质肥沃的地方有限。所以,靠近扎陵湖的草地,是多杰南杰最常放牧的地方,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家最多时有3000多只羊。

“我最早看到石刻,大是在1986年的某一天,但当时并不知道上面书写的是文字。”多杰南杰认为,在他之前应该也有人见到过石刻。

感谢康巴卫视藏文高级译审益西彭措为本文藏语翻译提供指导

在后面放牧的20多年里,多杰南杰经过石刻所在地时,还会去瞧上几眼,所以,当今年6月“昆仑石刻”引发广泛关注,照片在网络上频频流传后,多杰南杰立刻认了出来,这正是那些年自己见过的那块石头。

记者了解到,2001年11月,多杰南杰与兄弟姐妹的草场正式分开。据其介绍,他独自拿到了包含“昆仑石刻”在内的14万亩草场承包证。2011年至今,这块草场交由多杰南杰的儿子、侄子两户人使用。



多杰南杰的草场承包证图片来源:多杰南杰

谈及引发广泛关注的“昆仑石刻”,多杰南杰既感到高兴,也有些惆怅,“现在那边(石刻被打围保护)连我都不让去了。圈起来的那片区域靠近湖边,草长得非常好。”

华旦告诉每经记者,2023年,仝涛一行人来此处考察时,他曾陪同。“只来过一次,时间也不长,大概停留了40分钟,拍了一些照片就走了。并没有问过我们当地是否有人早先就看到过这处石刻。”



2023年7月4日 华旦等人陪同仝涛(前排蹲下拍照者)考察“昆仑石刻” 图片来源:华旦 摄



华旦(左)陪同仝涛考察完“昆仑石刻”后合影图片来源:华旦

目前,记者只能从多杰南杰与华旦的口述中,收集到这块石刻历史的破碎片断,未能了解到是否有更多的或更早的见证者。



“若按当地所说,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牧民看到,那么,几乎不存在造假的问题。”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常青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20世纪90年代,常青从北京大学考古学硕士毕业后,曾供职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参与过我国多个重大考古发掘。据其介绍,他还曾多年为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文物“辨别真伪”。常青指出,2000年以前,我国国民对文物的爱好和关注程度较低。其间,因海外对中国古董的兴趣增加,催生了一批造假行为。2000年后,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人对文物的关注度提高了,出现了有人用哗众取宠的方式造假。“而‘昆仑石刻’位于高原放牧区,人迹罕至,且需具备深厚的秦汉时期字体研究功底才能造假,所以,不具备造假动机和条件。”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亦认为,“昆陯”写法与里耶秦简一致,造假者难以发现并模仿,“如果此刻石真是伪作,我倒是愿意拜作伪者为师”。

不过,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宗迪持不同看法。他认为,这块刻石称五大夫于三月到达河源,据此推测或许是头年冬季出发,而冬天前往高原采药违背常理,“人马不被冻死也会饿死”。

三大谜团待解

玛多县石刻是否是“秦始皇遣使采药”遗迹,最终的定性仍需要国家权威部门来鉴定。而业内外围绕该石刻的疑惑大致聚焦在以下三大谜团,亟待破解。

谜团一:37字石刻有何玄机

持续引发公众关注的“昆仑石刻”,就静卧在扎陵湖畔北岸、距湖边约1公里一处凸出沉积岩上。



青海“昆仑石刻”所在位置 图片来源:果洛盅棠体旅游广电局人士

每经记者了解到,石刻上只有短短37字,内容大意为:

秦始皇廿六年,皇帝派遣五大夫翳率领一些方士,乘车前往昆仑山采摘长生不老药。他们于该年三月己卯日到达此地(黄河源头的扎陵湖畔),再前行约一百五十里(到达此行的终点)。



石刻线描图 图据光明文化记忆 仝涛



石刻释读图 据光明文化记忆 仝涛

在当地人眼中,并不“新鲜”的石刻竟于今年6月多次上热搜,方寸间却成为学术界争议的风暴眼。







“昆仑石刻”相关话题屡上热搜 截图来源:新浪微博

“昆仑”,在中国古代历史地理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关于它的传说和神话很多。文化语境中,“昆仑山” 常作为中华文明源头的象征之一,但其具体位置在哪里,是千百年来一直困扰学界的谜题,而非对应现在自然地理概念上的“昆仑山脉”。若“昆仑石刻”真为秦代遗迹,就已透露了“昆仑”地理位置的玄机。

但围绕这块石刻是否是“秦始皇遣使采药”遗迹的争议,至今仍未平息。



谜团二:始皇“廿六”年还是“卅七”年?

6月8日,仝涛提出刻文是“廿六年”(即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此纪年与《史记》记载的秦始皇活动轨迹存在矛盾——公元前221年秦刚统一六国,秦始皇尚未大规模派遣方士求仙,且“采药昆仑” 的人应该是前一年就出发了,其行为缺乏历史背景支撑,引发广泛质疑。

目前多位学者倾向将刻文中的纪年释读为“卅七”年。刘钊在6月30日的文中表示,“廿六”是“卅七”的误摹,并将昆仑刻石中的“卅”和“七”字与里耶秦简“卅”和“七”字进行对比。





图片来源:古文字微刊《新知丨刘钊:再论昆仑刻石》

但7月2日,仝涛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回应该问题时称,“倾向于识读为‘廿六’。不过,关于该年号信息的论证还需要再结合刻石的超高清图像进一步确定。”



谜团三:字迹是否符合自然风化规律

以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刘宗迪为代表的质疑者认为,该石刻在高海拔高寒区域,经历两千多年应当风化严重,而如今字迹仍较为清晰,显然不符合自然风化规律。还有声音更进一步怀疑其为现代电钻工具所刻,刻文疑似人为“避让”了岩石原有的裂缝。

对此,支持者则强调石材材质及气候因素。仝涛最初在文章中初判石刻材质为玄武岩。玄武岩硬度高、抗风化能力强。《甘孜岩画》专家组成员周行康近十年实地调查了180多处青藏高原史前岩画,他以降水量和气候相近的昆仑山脉岩画、玉树岩画、甘孜北路岩画,以及海拔相近、降水量稍小的阿里日土岩画等为证,认为“昆仑石刻”符合距今两千年以上的观察经验。

河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汤惠生认为,降雨量和石质是影响石刻摩崖腐蚀程度的两大重要因素。他强调,虽然石刻刻痕腐蚀程度尚浅,但其石锈(又称岩晒、氧化层或沙漠漆)的色泽颇深,几乎与岩石原始面一致,由此可以确定其古老性。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王乃昂则认为,该地区地层为砂岩,抗风化能力远低于玄武岩。他指出,抗风化能力较强的秦泰山刻石、峄山刻石均已严重风化,但“昆仑石刻”风化却较轻,主要信息保存完好,成为一大疑点。





青海玛多县“昆仑石刻”实物(局部) 图片来源:果洛盅棠体旅游广电局人士

“据岩画研究专家讲,连上万年的岩画看上去都很新,尤其经雨冲刷后会显得更‘新’。既然上万年的岩画看去都很‘新’,两千多年前的石刻看上去‘新’有什么奇怪的呢?”刘钊指出。



如果多杰南杰40年前就看见过这块石刻,那“昆仑石刻”谜底到底是什么?是哪个时代,哪些先人鬼斧神工在海拔4000多米的寒冷之地凿下了这段文字,让后来者绞尽脑汁。争议仍然会持续,答案或将继续沉睡在高原冻土之中……

已纳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7月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拨通玛多县政府电话,接线人员表示,石刻位于扎陵湖附近,多年前就已经因为自然保护区被封起来了,必经之地有人值守不能随便进入,如果走路要走几十公里。目前只有一些牧民和政府工作人员可以在当地活动,大概几百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张文瑜摄

每经记者获悉,今年4月,该石刻作为果洛州四处新发现之一,被纳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表显示,该石刻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岩画),统计年代“不详”,文物级别“未认定”。5月底,已通过州级审核,材料被提交至更高级别的文物部门,等待进一步审查。

同时,“昆仑石刻”也从圈内火到圈外,在热搜话题后面,公众纷纷通过评论参与到“考古”中来。

“这种学术讨论,过去主要是在我们专业领域内,引起社会关注的事件每年也会发生,但像它(昆仑石刻)这次引发大舆论关注的,比例极低。”北大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会员刘保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昆仑石刻”引发出圈讨论的特殊性在于“秦始皇”的全民认知度是大家最为熟悉的。

刘保山、常青等数位业内专家均向记者指出,该出圈现象是社会进步的体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自信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开始关注考古与文物。全民参与讨论,不仅有助于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也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更广泛的社会基础。

此前,青海省文旅厅方面向每经记者表示,玛多县从6月中旬开始就已派遣专人进行24小时看护。7月4日,果洛盅棠旅局一位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我们前期在方圆50米围了一圈,后来又在方圆20米围了一圈。”

他们守护的,既是待解的历史悬案,也是欠发达地区对发展文旅经济的深切期盼,更是华夏儿女对中华文明地标溯源中,那份穿越万古岁月的深沉叩问与虔诚守望。

记者手记丨正是不断论证、不断推翻的过程,推动了学术的进步

深入采访中,我们历经身体的极限考验,连续数周钻研众多专家论说,与各方反复沟通……“昆仑石刻”真伪之争也似一面棱镜,既映出学术交锋的火花,更照见文物工作者骨子里的求真底色。

他们深知,考古本就是在严肃客观的枯燥中反复去伪存真,每一步都要对历史负责,容不得半点投机。刘钊、仝涛、常青、刘保山等专家的发声,印证着这份坚守。他们不回避争议,反而视“百家争鸣”为进步契机,“正是这种不断论证、不断推翻的过程,推动了学术的进步。”

围绕这块石刻,仍有许多疑点尚未厘清,它究竟是哪个年代的?谜团待解,理性的探讨仍将继续。最终,石刻的谜底,或许将在无数次的论证中被逐渐唤醒,又或许会在漫长的探索里始终保持神秘,但这并不妨碍考古工作者在追寻真相的路上步履不停。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习近平保党丧权 张又侠军权在握 最后一次枪指挥党
  2. 掌北京“钱袋子”的何立峰 权力扩张引关注
  3. 美国防法案将加入禁止资助中俄实验室条款
  4. 习派穷途末路?传习明泽将“出山”扮演重要角色
  5. 17岁女生被男同学打致颅脑损伤
  6. 中科院“二氧化碳制糖”新成果全网热议
  7. 中国多所大学陆续裁撤英文专业
  8. 川普做出决定,美加矛盾加剧
  9. “强人”习近平更好地解读了中共和他的未来
  10. 4万亿英伟达,凭什么?
  11. 美智库报告:美国应完全撤回在台的美军
  12. 不再吃香 中国多所大学近两年来陆续裁撤英文专业
  13. FBI全球围捕中共间谍!徐泽伟落网牵出黑幕
  14. 亚太多场军演启动,美国来者不善
  15. 法德大吵后,德国转头再买15架F35
  16. 张忠谋过94岁生日 6个养生之道大曝光
  17. 大罢免若失败,赖清德要找替罪羊?
  18. 震撼华尔街:AI真来抢工作了
  19. 美国雇主大幅提供签证支持
  20. 二战德国航空机枪的起源:MG-30轻机枪
  21. 网传胡锦涛病危消息 胡海峰在新疆露面
  22. 就差123米!疑机长听错指令 中国国航与顺丰险相撞
  23. 【百年真相】中华民国空军之母——宋美龄
  24. 川普“对等关税2.0”开战,全球市场剧烈反应
  25. 散户砸钱 美股还有戏 股市荣景给川普加征关税理由
  26. 大陆高温奇闻:鸡蛋2天孵出小鸡 地里玉米成爆米花
  27. 俄罗斯国防部可能放弃修复海军目前唯一的航母
  28. 世界舞台的孤独 中共外交的四大背弃案例
  29. 关税收入激增 美国6月意外实现财政盈余
  30. 美国务院重大重组 开始解雇逾1350员工
  31. 钱塘江变沙滩 警车也自燃!洪水席卷茅台镇 中国陷末日极端天气!
  32. 大而美法案对于美国医疗系统的影响
  33. 卡尼官宣砍开支,3年要省250亿
  34. 川普和梅拉尼娅前往德州 视察洪灾赈灾工作
  35. 卢比奥在马来西亚首度与王毅会晤
  36. 欧洲热死人了,但还是开不起空调
  37. 美国6岁儿童误吞中国出口电池 获赔4千万美元
  38. 首尔高官:美要求我们共同遏制中国 这是合作前提
  39. 美宣布印航空难初步调查结果:飞行员失误 无关波音
  40. 大陆底层生计维艰 民众忧“三种职业”复苏
  41. 重申美日关系稳固 卢比奥:双方不存在分裂
  42. 饭店老板随手拍视频被罚45万元?
  43. 探访西夏陵,中国世界遗产再+1
  44. 川普威胁共和党参议员 要求支持删减预算案
  45. 中国看不下去了! 胡塞接连击沉2货轮 耿爽点名停手
  46. 马克龙宣布法英拟扩组5万人军队 或部署乌前线作战
  47. 新州华裔议员候选人:认清中共的“无声战役”
  48. 胡塞导弹突然变轨命中,怪不得美航母要跑
  49. 川普视察德州洪灾区 白宫放弃废除FEMA计划
  50. 台风丹娜丝直逼厦门 狂风暴雨城市被毁
  51. 遭父亲连开5枪 25岁印度女网球手殒命家中 只因...
  52. 出租车后备箱载儿童行驶,公司回应
  53. A股有望迎万亿元级增量资金
  54. 华为计划重新设计AI芯片
  55. 德州ICE拘留中心外伏击袭警 亚裔男子遭FBI通缉
  56. 代总理又换人,佩通坦王者归来
  57. 报复李嘉诚要出售港口 北京拿李泽楷开刀
  58. Walmart全美召回85万只水壶 已致两人永久失明
  59. 川普要求支持删减预算案
  60. 川普亲勘德州洪灾,FEMA废除计划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