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移民伤痕到跨界题材,华裔作家受瞩目
2025-11-27 00:25:06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世界日报
纽约时报26日发布了完整版的年度百大图书榜单,新兴华裔作家匡灵秀的“地狱修业旅行”榜上有名,在去年,她的讽刺小说“黄色脸孔”亦获得美国文学界最高荣誉“美国图书奖”。年仅29岁的她已出版多部小说并售出数百万册,还在最近与老牌出版商HarperCollins签订了四本新书合约,可谓叫好又叫座。
事实上,以匡灵秀为代表的新兴华裔作家,正在美国主流市场受到愈来愈多瞩目。这既和北美图书市场的取向以及读者的口味有关,也和新一代作家的写作策略与背景息息相关。
近年来,北美出版界极力推动“#ownvoice”(原本的声音)运动,主张特定族群或族裔的故事,就该由该族裔或族群的作家本身来讲述,并应让更多人所阅读。读者也普遍对白人中产叙事感到疲劳与脱节,渴望听到更新奇的故事。这也使得出版社愿意挖掘包括华裔在内的新星,重新分配他们的版税与行销资源。
另一方面,若悉心观察,进入到主流市场的华裔文学,已不再是1990年代时期的移民伤痕、身分危机或是代际创伤。许多华裔作家的题材新颖,融合各种元素,探讨的也不仅仅只是亚裔的身分认同,而是更为普世的话题。
例如,匡灵秀的小说将中国历史、语言学和奇幻史诗结合。她的“黄色脸孔”又以惊悚讽刺的手法来探讨出版界的种族问题。游朝凯的“内景唐人街”以科幻和剧本的形式出新。刚刚获得纽约公共图书馆年度“最佳书籍”的邓敏灵的“纪录之书”,故事背景是模糊的难民聚居地,主角是气候灾难下的流亡者,而又同时融入杜甫、哲学家斯宾诺莎与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的生平。
相比过往的华裔作家,他们就读欧美顶尖创意写作项目或名校,深谙西方文学经典和文化思潮,因此既能被两种语境接受,又能让读者们看到他们所想看到的那“一千个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