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东施效颦 试图学毛文革“发动群众”夺权
2025-09-28 23:29:17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看中国
习近平学毛泽东。(图片来源:?网络图片/议报)
近日,中国曾经的首富、房地产巨头万达集团创始人王健林,被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下令限制高消费。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舆论关注。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代表人物之一,王健林与万达集团的境况,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中国房地产行业乃至整个经济运行的困境。
政治保护伞的幻灭
外界长期以来普遍认为,王健林背后拥有来自高层的庇护。早年,《纽约时报》就曾披露习近平的姐姐齐桥桥和姐夫邓家贵持有万达的股份。正因如此,很多人认为王健林即便遇到困境,也不会陷入真正的危局。
然而,如今王健林依旧被限制高消费,说明即便有这层政治关系,也已无法避免债务危机的后果。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
习近平对资本与企业的保护能力下降,也验证了习近平失去权力的说法;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困境深重,已非个人关系能够扭转。
这不仅仅是万达的危机,更是整个中国经济结构问题的缩影。
习近平的应对重回毛泽东路线?
9月28日,中共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这是中共历史上首部专门针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统领性法规,被视为“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控制的重要举措。
该条例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社区乃至新经济领域;明确要求建立健全组织机制,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执行力。
这种做法令人联想到毛泽东时代“全民政治化”的治理模式。不同的是,当时的社会封闭落后,群众尚能被政治运动裹挟,而如今中国经济高度市场化,人民关注的核心是就业、收入和生活质量。政治教育不仅难以达到“凝聚人心”的效果,反而可能加重民怨。
历史教训与现实矛盾
毛泽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曾经铺天盖地,人人手持《毛主席语录》。但历史证明,这样的政治运动并未改善人民生活,反而导致国家陷入贫困与混乱。后来,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弱化了政治思想教育,强调“实事求是”和经济建设,才使中国经济迎来数十年的高速增长。
如今,习近平再次强调政治思想工作,其结果恐怕难以如愿:经济层面:企业更关心税负减免、政策支持,而不是党课学习;农村层面:农民期待收入提高,而不是参加政治学习班;年轻一代:更关注自由、机会与未来,而非“红色宣传”;这些现实需求与政治宣传之间的落差,将使“思想政治工作”沦为一个形式化、甚至引发怨怼的工程。
经济与权力的双重困境
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更是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的缩影。当权力的保护伞不再可靠,企业和资本将不得不面对赤裸裸的市场与债务压力。
另一方面,习近平试图依靠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来巩固权力,这更像是一种“病急乱投医”的反应。历史经验早已证明,单靠政治宣传无法挽救经济,也无法真正凝聚人心。中国当下的问题,并不是强化思想控制。
如果政治权力继续压倒经济现实,那么中国社会将可能陷入“经济下滑—政治高压—民意反弹”的恶性循环。王健林的命运,只是这场大棋局中最醒目的注脚之一。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