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陪读父母,带着孩子逃离东南亚

2025-09-22 01:26:30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显微故事

中产陪读父母,带着孩子逃离东南亚

曾几何时,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是国内中产家庭眼中 “性价比极高” 的国际教育过渡地。

一家英语母语国际幼儿园学费仅每年5万元,就连马术、潜水这类在国内堪称 “奢侈品” 的兴趣培养,在这里也因人力成本低而变得触手可及。

对于渴望让孩子 “爬藤” 进入欧美名校,却又难以承受欧美本土高昂费用的中产家庭而言,东南亚仿佛是量身定制的 “平替天堂”。

然而,短短几年间,局势陡转。

受美国汇率波动等国际大环境影响,东南亚多国陷入严重通胀,物价、学费一路飙升;原本被称道的国际教育质量也大打折扣,课程松散、教学资源缩水成了常态。

更让陪读家庭雪上加霜的是,自身收入受经济环境冲击下滑,而当地政策又明确禁止陪读家长工作,“开源” 无门、“节流” 难继,东南亚彻底摘下了 “穷鬼天堂” 的光环。

一场大规模的 “逃离” 就此展开:一部分家庭选择退回国内,却要面对孩子难以融入中文教学的困境;另一部分计划转向欧洲,却又被高额的定居门槛与文化隔阂泼了冷水。

在这群彷徨的家长身上,我们想讲述的不仅是教育路径的变迁,更是一群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被推着走的无奈与挣扎 。

以下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真实故事:

文 | 常宁宁

编辑 | 卓然



从社交媒体上看见其他陪读妈妈决定将孩子转学回国的分享后,“要不放弃爬藤,带孩子回国”的想法再一次涌上了Vicky的心头。

作为一名在马来西亚陪读 4 年的妈妈,Vicky 的人生轨迹曾是 “内卷赢家” 的范本:

10 多年前,她从国内 “衡水模式” 的高压教育中突围,考上一线城市的大学,随后出国读研,毕业后顺利进入上海一家外企,拿着体面的薪水,穿着剪裁得体的职业装穿梭在写字楼里。

可即便早已脱离校园,压力大时,Vicky还是会梦到高中教室——桌子上堆着永远写不完的试卷,黑板上的倒计时一天天减少,粉笔灰落在肩头,那种窒息感,她至今记忆犹新。“东亚的内卷,早就在我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这辈子都忘不了。”



成为母亲后,这份刻在骨子里的焦虑被彻底点燃。

“我孩子出生的时候,刚好是生育率高峰”,当时新闻里,学区房价格日益高涨,一线城市连幼儿园都学位难求,甚至身边还有朋友为了能让孩子读个好学校,咬牙背上30年房贷,住进老破小里。

更让她焦虑的是教育竞争的残酷:“我们当年总说上海高考简单,可现在上海普通高中学生能考上 985、211 的,比例已经低得吓人,好多孩子连本科线都够不上。”

而当Vicky意识到孩子“资质不如自己”,可能没办法在国内的教育中杀出血路后,她决定让孩子走“体制外”的路线,即送孩子读国际学校,上国外大学。

也就是这时候,送孩子去马来西亚读书的这条“捷径”闯入了Vicky的视野。

根据中介的介绍,马来西亚非常适合Vicky这样“焦虑”的家长:当地的国际学校便宜,消费不如一线城市,而且极其重视英语,读海外名校的概率比国内大很多,是绝佳的“爬藤”跳板。

“而在上海,稍微好一些的国际小学一年20多万,还要孩子是外籍”,和先生商量后,夫妻二人决定送孩子去马来西亚国际学校读幼儿园,争取孩子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但是4年过去了,Vicky有些后悔了。

"孩子已经上小学了,他所在的学校还是快乐教育,按照这种进度,孩子根本申请不上好学校。如果孩子要提升成绩,就得上辅导班”在对当地教育祛魅后,Vicky开始思考,自己要不要回去:“起码论基础教育,国内还是更专业。”



比 Vicky 更早行动的,是在泰国陪读的王杰。

和 Vicky 一样,王杰有过海外留学经历,从孩子出生起,就打定主意要送孩子走 “国际化路线”,避开国内的教育内卷。

可这几年,泰国低龄留学的成本越来越高——学费每年都在上涨,房租跟着通胀翻了一倍,加上自己的事业进入瓶颈期,收入不增反降,他开始重新审视 “低龄留学” 的性价比,越算越觉得 “不划算”。

更让他清醒的,是对孩子未来的考量:“我们家没有现成的公司能传给孩子,现在海外名校毕业生回国就业也不容易。如果不能给孩子拿到国外身份,他最后大概率还是要回国内发展。

既然如此,不如让他先在国内打好基础,至少能适应国内的教学节奏和职场环境,真要是考不上高中或大学,再考虑出国也不迟。”



下定决心送孩子回国后,王杰和妻子立刻开始行动。

妻子每天在家给孩子补中文,从拼音、识字教起,还专门报了线上中文班,怕孩子回国后跟不上语文课程;他则四处打听国内学校的招生政策,四处托朋友帮忙,最终赶在了小学前将孩子送回去。

回望这几年在泰国的花费,王杰前前后后花了近百万元,却没达到预期的效果,他自嘲地说:“以前总觉得‘国外的月亮比较圆’,真出来了才知道,哪里的生活都有难处,所谓的‘教育捷径’,不过是我们自己骗自己。”



“大部分来东南亚陪读的父母,会在过来的第 1 年开始祛魅,3 年内要么回国,要么转去其他国家。”曾做过东南亚低龄留学中介的万雯说。

在她看来,选择来东南亚陪读的家长,有着高度相似的画像:

在国内有体面的工作,大多是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的中产,有过成年后海外留学的经历,对孩子的教育极度重视,也愿意投入重金——只要能让孩子 “赢在起跑线”,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学费都不眨眼。

“但很多人只算了短期的学费、生活费,却没算过长期的隐性成本,比如家长的职业牺牲、孩子的文化适应,还有教育质量的不确定性,这些隐性成本,往往比看得见的花费更让人难以承受。”

王杰对此深有体会。当初选择曼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重这里的 “低成本兴趣培养”,能够很好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

“当时先来泰国的朋友告诉我,这边马术课1000铢一节,算下来200多人民币,而在北京,同样的马术课得400-500元。”所以来到泰国后,王杰一口气给孩子报了好几个课外班。



但随着孩子渐长,另外的账单也浮出了水面:泰国是典型的低龄低价低学费,随着孩子升入中高年级,学费会成倍增长。

“我们算了一下,一年的陪读开销起码要30万”,王杰说。

这也是王杰焦虑的地方——妻子因为要陪读,持有的陪读签证在泰国无法工作,家里全靠他一个人留在国内赚钱,这几年石油人进入瓶颈期,收入不仅没增长,还因为经济环境不好有所影响,“入不敷出的感觉越来越明显,有时候晚上睡不着,就会想这样到底值不值得。”

“低龄留学最现实的问题,就是需要家长陪读,而陪读家长不能工作,就等于家里要少一份收入。” 王杰说,在泰国,不少家庭为了减少经济压力,会选择让老人过来陪读,自己则回国工作赚钱。

原本王杰和妻子也有类似打算,希望让父母过去陪读,夫妻两个回到国内工作,但是看着那些60多岁的老人重新过来适应当地气候、文化,还要顶着“泰国不安全”的心理压力,王杰又不忍心,于是他决定给孩子转回国内。

更让家长们无奈的,是东南亚国际学校里的 “鄙视链”。

万雯说,精英教育的投入从来都是 “无上限” 的,好的学校不仅要看孩子的英语成绩、课外活动经历,还要看家庭背景,比如父母是否有海外名校学历、学生的成绩等。

Vicky 所在的马来西亚西部 ,吉隆坡、槟城,因为教育资源集中,成了 “体制外” 家长的首选地。



可如今,这里的辅导班比国内还要密集,“不然孩子根本跟不上进度,而且越好的辅导班收费越贵,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进顶尖辅导班,还要托关系打招呼,跟国内的‘内卷’没什么两样。”

像身边,就有家长1年花近10万给正在读小学的孩子补课的。

除了对孩子教育的担心,Vicky 想回国内,还有一层更深的原因:哪怕过去4年了,她还是无法适应 “陪读妈妈” 的身份,这份落差,比教育焦虑更让她痛苦。

这一点,是 Vicky 之前没有预料到的。

来马来西亚之前,Vicky在公司做到了中层管理,每天开不完的会、谈不完的项目,虽然忙碌,但成就感十足。

可来到马来西亚后,她拿着 “第二家园签证”——这是马来西亚政府为吸引外国人长期居留推出的政策,却明确禁止持有者在当地工作。

“我每天的生活就是送孩子上学、买菜、做饭、等孩子放学,然后辅导作业,完全成了‘家庭主妇’,以前的同事现在都升职加薪了,我却连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都没有。”

而且马来西亚也不是一个移民国家,这意味着Vicky无法取得当地的身份,将永远被困在“陪读妈妈”的生活里。



最开始Vicky还能劝说自己“是为了孩子”,但一次母亲在电话里的问话让她迷茫了。

Vicky的母亲在体制内工作了一辈子,最看不起“全职妈妈”,她问女儿:“你这真是为了孩子好吗?你和社会脱节了,什么帮助都提供不了。”

这句话,像一根刺扎在 Vicky 心里,让她彻夜难眠。

更让Vicky迷茫的是未来。

送孩子来马来西亚读书之前,夫妻俩还卖掉了上海一套小房子,如今家底已经捉襟见肘。

“总不能让孩子一直在东南亚读大学吧?这里的大学排名都不高,最后还是要去欧美,到时候学费、生活费又是一笔巨额开支,现在已经觉得吃力了,以后该怎么办?而且孩子在这边待久了,中文越来越差,连中国的传统文化都不了解,以后回国怎么跟人交流?” 这些问题,她想了无数次,却始终找不到答案。

似乎趁着孩子还小跋快回国,成了唯一解法。



既然东南亚陪读的 “性价比” 早已不如从前,为何仍有不少家长前赴后继地过来?

甚至在清迈有些国际学校里,早几年只有零星几个中国孩子,现在有些学校已经出现了一个班一半以上是中国孩子,还形成了 “陪读中国村”。

万雯解释,这是因为其中有一条产业链——因为许多妈妈没办法工作,只能和一些学校合作,通过拉人头的方式来拿取回扣。

这些妈妈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 “陪读生活”,文案里全是 “低成本鸡娃”“轻松爬藤”“享受慢生活” 的内容,或者分享孩子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以及强调带孩子来了之后,孩子心理健康了。

“只要有人通过她们报名学校,她们就能拿到一些的回扣。”万雯说,这些妈妈刻意回避高通胀、教育质量下滑,只放大 “好处”,让很多家长误以为 “东南亚陪读依然是好选择”。

而有些中介,会用最低的成本去计算花销营造低价的假象,去吸引像曾经Vicky一样的焦虑的家长,让她们相信这是捷径,从而推销移民服务,赚取不菲佣金。

等到真正过来了,才发现现实与宣传相去甚远,可这时候已经交了学费、租了房子,想退都退不了。

“这样类似杀猪盘的故事,到处都在上演。”Vicky说。

就在她考虑是否要回国的时候,也被做欧洲移民中介 “种草” 过西班牙项目 —— 中介告诉她,西班牙 “低成本移民”“教育福利好”,只要花几十万就能拿到居留权,孩子还能免费读公立学校,是陪读家庭的 “新选择”。

可深入了解后她才发现,所谓的 “低成本” 早已成为过去:“现在西班牙推出了新政策,得在当地买50万欧的房子,而且5年不能卖,期间需要承担巨额的房产税。

就算真的花了钱过去了,孩子要适应西班牙语环境。公立学校全是西班牙语教学,孩子根本听不懂;而且西班牙的失业率很高,外国人想找到体面的工作太难了,而且文化差异很大,很难融入当地社会。”

“说到底,这些所谓的‘教育捷径’,从来都不是为我们普通人准备的。”Vicky无奈地说。

“有钱人可以不在乎成本,就算走弯路也没关系;可我们这些中产,手里的钱都是辛苦赚来的,一旦选错了,整个家庭都会陷入困境,根本输不起。”

不过,这段陪读经历也并非毫无收获。决定出国前,Vicky 因为要凑陪读的费用,把上海的房子卖了,没想到这几年上海房价暴跌,“也算躲过了一劫,要是现在卖,可能就砸在了手里。”

如今,Vicky 已经在着手办理回国入学的手续,王杰的孩子顺利的适应了国内的教学,成功的升入了下一年级。

虽然未来仍有很多不确定性——孩子能否适应国内的教学节奏、Vicky 能否重新回归职场、王杰的收入能否支撑家庭开支,但他们都觉得,“回到熟悉的环境,心里更踏实”。

对于那些还在纠结是否要去东南亚陪读的家长,他们的建议是:“不要只看别人的宣传,一定要多查资料、多问过来人,结合自己的经济实力、孩子的情况,想清楚未来的规划,不然很容易陷入困境,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毕竟,人生没有那么多10年。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颜真卿晚年代表作〈颜鲁公家庙碑〉
  2. 冯德莱恩回应川普:欧盟会自主决定
  3. 塔利班“寸土不让”:归还巴格兰空军基地绝无可能
  4. 巴菲特被曝已清仓比亚迪,持股期间比亚迪股价涨超38倍
  5. 美军工巨头主动曝光新产品
  6. 历史高点被“踩在脚下”,所有资产都在涨!
  7. 第一批入手iPhone新机的用户已经“翻车了”
  8. 以色列总理急了
  9. 美众议员罕见访华,向中方释重要信号
  10. 北邮成功研发"卫星互联网防火墙",SpaceX的星链都没有!
  11. 刘强东“10年1元年薪”之约,到期
  12. 深圳市鲲鹏创新项目拟资助项目公示
  13. 最合适家庭的五款日本车 含两款丰田混动车
  14. 中国一餐饮巨头现关店潮 半年关闭88家
  15. 37岁华裔身价180亿,靠AI成最年轻亿万富翁
  16. 邓小平为什么要隔代指定胡锦涛为储君?
  17. 蔡国强喜马拉雅“炸山”官媒怒批 网友:这是炸龙脉
  18. 银行柜面下的“资金迁徙”
  19. 俄侦察机飞越波罗的海 北约战机急升空戒备
  20. 于朦胧案主谋曝光 长相酷似蔡奇身份神秘
  21. 于朦胧案调查10天抓3网友 警方通报令舆论炸锅
  22. 中国Z世代集体沦陷,症状曝:离开韩国就崩溃
  23. 动坏心思比干坏事还可怕!4种恶念耗尽阴德
  24. 实属罕见!美军工巨头主动曝光
  25. 波兰关闭边境 中欧班列受阻 中国外贸商受挫
  26. 快艇运1000kg可卡因!美战机出动空袭摧毁
  27. 川普:会把柯克追悼会当作是疗愈时刻
  28. 沈舟:中共军队在朝鲜战场如何被打懵(一)
  29. 3个孙子的奶奶,66岁女子登上日本环球小姐舞台
  30. 中产们在山姆花的每一分钱,都在供养世界女首富
  31. 传统硬件股价飙升,AI外溢还是泡沫迹象?
  32. 川普偏爱的TikTok即将到手
  33. 伯恩斯:驻中国后变鹰派 对中一厢情愿时代已结束
  34. 美众院代表团罕见会晤中国防长
  35. 川普与马斯克在柯克追悼会上重聚 握手交谈
  36. 棍棒下的对美巨额投资,能落地吗?
  37. 于朦胧案发酵 中共祭出“明星八卦禁令”惹议
  38. 川普:默多克父子可能是TikTok买家之一
  39. 万斯:柯克捍卫婚姻家庭 视此为社会繁荣核心
  40. 2025财年获美H-1B签证最多的公司有哪些
  41. 英国银行仍在运行超60年前软件代码
  42. 习近平真把以色列人惹火了!台湾最新飞弹 以色列出手了 美国专家发现重要细节
  43. 台积电,正被美国吞掉?
  44. 长岛华人议员办校园反霸凌活动
  45. 他被中国使馆怒批
  46. 加州湾区凌晨地震 有人惊醒逃生 交通一度受阻!
  47. 个人理财:购买年金有什么缺点?
  48. 白宫:H-1B新收费仅适用新申请人 现持有人无须缴费
  49. “H-1B新政”是对印度的又一次“精准打击”?
  50. A股尚未摆脱小级别休整波段
  51. 川普:政府或将“停摆一段时间”
  52. 经济上行期的美,比80年代更值得人怀念
  53. 想与你平分秋色: “秋分”到底分了什么?
  54. 笑泪交织 台湾混障综艺团感动湾区
  55. DeepSeek-V3.1版本更新
  56. H-1B签证费暴涨 科技业受创最深 3产业也受害
  57. 比特币矿企被低估的“价值”
  58. 大陆网络设备巨头TP-Link解散芯片部门
  59. 第五届能源、动力与电气工程国际学术会议召开
  60. 惊曝巴菲特清仓,比亚迪回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