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买的基金回本了,居民存款开始搬家
2025-09-18 20:25:33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棱镜
“五年了,在山顶买的基金终于回本了。”近日,有投资者兴奋地在社交媒体上晒出持仓基金截图。
伴随着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创下十年历史新高,恒生指数突破26000点,年内涨幅近33%,不少投资者欣喜地发现,四五年前基金热潮中买入的基金开始陆续回本甚至赚钱了。
上海证券交易所大楼旁的铜牛塑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为居民理财的重要方式之一,公募基金规模创历史新高。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5.08万亿元,较去年末新增2.25万亿元。
随着赚钱效应凸显,基金发行也开始有所回暖。在居民大额存单陆续到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跌至1.6%的背景下,公募基金将成为居民存款搬家的重要流向之一。
新一轮财富盛宴中,机会蕴藏在哪些板块?曾备受投资者追捧的明星基金经理们,如今表现如何?
今年98%的基金都赚钱了
投资者林凡(化名)介绍,由于前两年市场行情震荡,自己已经很久不打开基金账户了,免得烦心。听闻市场已进入“慢牛”阶段,打开账户时她惊喜发现,2021年入手的多只基金,不仅回本了,其中两只的收益比例更是超过70%。
今年以来,随着股市交易活跃度提升,估值吸引力提升,基金赚钱效应日益凸显。
据Wind数据梳理,在统计的7451只股票型基金(含指数类、偏股混合、QDII股票等)中,今年以来,仅有137只基金亏损,占比不到2%。更有多达2582只基金收益率超过30%,占比高达35%。甚至有39只基金收益水平超100%。
如果今年买的基金没赚钱,就已经跑输了98%的投资者。
在行业板块中,仅有煤炭、能源板块今年以来仍录得亏损。而创新药、通信、有色金属、电网、信息科技等板块均大幅跑赢市场,今年以来收益比例超过40%。而今年收益靠前的规模超10亿的基金中,则基本被医药主题基金包揽:如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人民币A、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等。
将时间拉长至三年,在统计的5092只股票型基金中,有1664只基金录得亏损,占比近33%。基金之间的收益水平分化巨大,收益表现最好的基金近三年收益率达242%,表现最差的基金则亏损超57%。在收益最好的前5只基金中,有3只为北交所精选主题。
这意味着,三年前买的基金中有六成已回本。需要指出的是,回本的主要贡献来自于2024年“9.24”政策引爆的行情以及今年以来的“慢牛”行情。在此之前,投资者的持有体验可谓“煎熬”。
毫无疑问,今年才入场的投资者是幸运的。但更多的投资者是在2020年和2021年的公募基金热潮中入场,当时公募基金新增规模连续两年超过5万亿元,而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新增规模分别达3.49万亿元和1.84万亿元。百亿规模的“日光基”频频出现,足以证明投资者跑步进场的热情。
但2022年开始,资本市场震荡加大,导致不少投资者持有体验不佳。从2022年、2023年到2024年中期,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整体均录得亏损,分别亏损1.7万亿元、8984亿元和2938亿元。
医药得意,白酒失意
上一轮公募基金热潮中,催生了多位管理规模超百亿元的明星基金经理。其中,易方达基金的张坤和中欧基金的葛兰成为顶流,高峰时期,两人在管基金规模均超千亿元。
但随着“喝酒吃药”行情不再,明星基金经理们未能续写神话,“追星”基金经理的投资者颇有怨言。尤其是医药板块整体下跌,令昔日“医药女神”葛兰也无力回天。尽管有资深基金业人士指出,葛兰管理的基金集中在医药领域,遇上板块行情整体下跌,基金经理能做得十分有限。自2021年7月至2024年9月之间,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A一度累计下跌超65%。
随着今年以来医药板块大幅上涨,中欧医疗健康A近一年回血达52.37%,近三年亏损幅度收窄至7.2%,令大量投资者松了一口气。
上一轮备受投资者追捧的白酒板块,在本轮以人工智能、互联网科技、创新药等主导的行情中倍感失意。
以持有人最多的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为例,尽管其近一年反弹近25%,但拉长至三年维度,其仍亏损近25%。令投资者叹息:我在白酒行情里看你们过牛市。
因为持续重仓白酒股,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被投资者调侃为“世界第三大酒庄”。在2020年的超级行情中一度创下95%的收益水平,但随着资本市场调整及消费需求变化,基金抱团行情也开始松动,从2021年初一直到去年9月份,易方达蓝筹精选一度下跌55%。
白酒板块失意,好在张坤重仓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在本轮“中国资产重估”行情中表现亮眼,带动易方达蓝筹精选近一年反弹38%,其近三年收益也终于回本。
不过,不少投资者在持续的下跌中耗尽了耐心,选择提前下车。2021年中时,张坤管理的基金规模一度高达1345亿元,而截至今年6月末,其管理规模已缩水至550.47亿元。
基金还未回本,一些昔日明星基金经理已经“查无此人”。早在2023年4月,鹏华基金旗下明星基金经理王宗合便卸任旗下所有基金。卸任之际,其管理的多只基金持续跑输大盘及同类基金,与宣发中的“国民基金经理”形象落差巨大。
押注半导体行情、称要做“科技投资最锋利的矛”的诺安基金蔡嵩松,在2020年末管理规模一度高达400亿,但2023年突然卸任全部在管基金。其名字再度出现在公众面前,不是跳槽、奔私(去私募基金公司任职),而是“已获刑”。据第一财经报道,蔡嵩松涉行贿、受贿案在2024年5月已宣判。令人唏嘘。
风水轮流转。如今,被投资者挂在嘴边的“明星”是景顺长城基金的农冰立。其管理的景顺长城品质长青A基金近三年收益率达139.32%。基金重仓了泡泡玛特、小米集团等近两年涨幅可观的明星公司,其他重仓的信息技术领域个股如新易盛、胜宏科技等同样涨势不俗。截至6月末,其管理规模为85亿元,明星基金经理的吸金效应远不及上一轮行情。
近两年,明星基金经理们的主动管理型基金普遍跑输被动指数类基金,令不少投资者表示,对明星基金经理们祛魅了。
有基金一日售罄,居民存款开始“搬家”
“基金回本了,是该跑还是该继续持有?”这成为当下众多投资者的疑惑。
由于过去3-5年间的持有体验不佳,不少投资者表示“回本就走”。Wind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15日公募基金规模为33.92万亿元,较7月末反而减少了1.16万亿元。
在基金业人士看来,这也正是公募基金的持有“悖论”:当基金亏损时,多数投资者选择“躺平”不再操作,基金公司反而可以赚更多的管理费;而一旦基金回本或赚钱,投资者倾向于落袋为安,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反而会下降。
不过,业内人士对此并不担心。近日,“日光基”久违地重现江湖,招商均衡优选、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等基金一日售罄,另有十多只权益类基金提前结束募集。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德龙表示,这说明居民储蓄通过买基金入市的过程已经开启。不过他指出,目前“日光基”的募资额仍在10亿至50亿元,尚未有单日破百亿的情况,且只是个别基金“日光”,意味着当前市场行情可能还处于前期阶段。
杨德龙表示,随着居民存款利率不断下调,六大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已跌破1%,资本市场走强正好吸引储蓄资金加速流入。
2022年以来,投资体验不佳,居民风险偏好下降,居民存款尤其是定期存款规模持续大增。今年上半年,居民存款又增加10.77万亿元。但2022年9月以来,银行存款利率接连下调,令投资者愈发觉得鸡肋。(见:存款利率迎第七轮下调,有银行已下架五年期存款,投资者“不知道钱该存到哪里”)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在近期分享中指出,从历史经验来看,先有股票市场上涨,才有新发行的基金。预计下半年基金发行规模会进一步提升,明显提高市场活跃度。
孟磊表示,市场风格主要由新增资金所主导。例如2019年至2021年,公募基金发行较多,市场以公募的投资风格为主导。2022年后新增资金主要是保险等中长线资金,以高分红偏好类型为主。不过,今年以来还没有观测到个人投资者大规模入市的迹象,新增资金以杠杆资金、量化资金为主,它们偏好高风险特征、高弹性的主题投资,因此推动了今年以来科技、人工智能主题的行情。
孟磊指出,根据公募基金二季报,上半年公募基金增持A股1460亿元左右,相对较低,公募主导的投资风格并没有获得新增资金的流入。不过,下半年公募基金发行会有进一步提升。保险资金上半年增配了6400亿权益类资产,但港股获益更多,下半年要资产再平衡,保险资金有望进一步加仓A股。市场风格可能从小盘成长股向大盘成长股过渡。市场仍然会是结构性行情而非政策驱动的全面上涨。
随着存款利率下行叠加资本市场回暖,居民存款流向股市和基金的大幕已经开启。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前八月居民存款新增9.77万亿元,意味着近2个月居民存款少增1万亿元。与此同时非银金融机构存款近2个月多增3.32万亿元。银河证券测算分析指出,本轮居民存款搬家可能主要去往股市等权益资产,但仍处于早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