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情报局】中共抄袭美国突袭者X无人机

2025-09-02 15:26:00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中共最新直升机曝光!外形复制美军S-97突袭者,从黑鹰到直-20,一路仿到今天,中共在直升机领域一路“摸着美国过河”。中国为什么要复制美国的S-97突袭者直升机?中美俄直升机为什么使用共轴双桨?

从黑鹰到直-20:一路抄袭的发展路径

我们知道,中共虽然嘴上反美,不断骂美国,但心里清楚,美国的武器装备绝对是世界第一,暗地里不断地从美国偷技术,抄袭美国的武器,歼-35和F-35一模一样,直-20和黑鹰直升机也是一个磨子刻出来的。

近日在网上流露出一张照片,显示中国正在开发一款全新的直升机。这款直升机典型的特点是头顶上有一个共轴双桨,两个螺旋桨向相反的方向旋转,飞机尾部还有一个螺旋桨负责向前推进。这样的飞机设计,整个整体结构和美国的S-97突袭者X直升机是一模一样的。

在2022年年底,美国陆军宣布贝尔公司的V-280“英勇”旋翼机成为美国陆军下一代独立飞行平台,它击败的就是我们说到的突袭者X直升机。而这款直升机最突出的特点啊,就是头顶上的共轴双桨,两个螺旋桨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我们知道,全球在共轴双桨上最先使用的国家是苏联和俄罗斯,比如说卡莫夫集团生产的卡-27、卡-28直升机,包括卡-25武装直升机全部是共轴双桨。

中共对共轴双桨的技术垂涎已久了,我们知道姚诚中校在90年代就是奉命去东南亚,想要去老挝偷取一架前苏联的卡-28直升机,这个事件其实是由海军和哈飞共同策划的。哈飞,也就是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就是专门研发直升机的。

不过,中共偷来偷去,最后还是抄取了美国现成的设计方案。我们今天就要简单讲一下什么是共轴双桨,中共为什么要抄袭美国突袭者X的设计方案呢?

共轴双桨的技术优势与挑战

我小的时候看直升机飞行,一直有一个疑问,直升机为什么有个尾巴,尾巴上怎么还有一个小风扇?而且它只向一个方向旋转,它是干什么用的呢?

其实啊,尾部的这个小螺旋桨,它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平衡力矩。我们现在看到的直升机,头顶上只有一个螺旋桨,螺旋桨旋转提供向上的升力。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有作用力必然有反作用力,当螺旋桨向一个方向旋转的时候,它一定会对直升机施加一个力矩。如果你不平衡它的话,那么在这个力矩作用下,机身就会被扭矩带动,快速而无法控制地旋转。

那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工程师就要在直升机的尾部安装一个小的螺旋桨,它产生水平方向的力,用来平衡力矩,所以并不给飞机提供任何动力。我们知道,力矩等于力×长度,要平衡这个力矩,你的直升机的尾巴就要设计得长一点。

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直升机的设计方案:有一个圆滚滚的机身,机身上面的螺旋桨是提供升力的,后面拖了一个长长的尾巴,还加了一个小螺旋桨,用来平衡力矩。

那接下来就有一个问题了,头顶上的螺旋桨提供升力,尾部的螺旋桨平衡力矩,直升机到底是靠什么向前飞行的?其实直升机的动力正是来自于头顶上那个螺旋桨。在向前飞行时,螺旋桨可以向前倾斜一定角度,这样的话,它既提供垂直方向上的升力,又提供水平方向上的动力。但是这会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你倾斜的角度是很有限的,这就导致你向前的动力也是受限。所以直升机的速度都不快,美国的黑鹰直升机速度不超过每小时300公里,这在直升机中已经是佼佼者了。

到了这个时候,聪明的飞机设计师又想到了:尾部的这个小螺旋桨是为了平衡力矩,能不能换一个设计思路?头顶上装两个螺旋桨,这两个螺旋桨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这样的话,它们产生的力矩不就相互抵消了吗?这样就不需要后面的小尾巴,我的直升机设计的尺寸就可以小一些了。这就是俄罗斯卡-52共轴双桨的设计理念。

但是卡-52也有问题,它使用的是柔性双桨。我们看,这个螺旋桨的叶片是下垂的,并不是固定不动的,采用挥舞铰和摆振铰设计,也就是说旋翼在旋转中可以在一定范围上下左右挥舞和摆动,而当卡-52在做一些复杂机动的时候,这两层螺旋桨能打在一起。打在一起不就出了事故了嘛?

卡-52的前身卡-50,就多次出现了螺旋桨打在一起的事故。1998年6月17日,一架卡-50直升机遭遇强烈的乱流,上下旋翼碰到了一起而坠毁。对于开发商卡莫夫设计局来说,这种危险的旋翼打架问题是无解的,也是现在乌克兰战场上很多俄罗斯直升机碰到的问题。除此之外,卡-52还有在高强度重负荷下,不规则的共振和振动问题没有解决。

卡-52为了解决两层叶片相互打架的问题,不得不把两层叶片设计得间距比较大,又导致卡-52高度非常高,竟达到了5.2米。所以卡-52虽然看起来尾巴短了,但是高度高了,所以在节省空间上并没有什么帮助。

其实,为了解决单螺旋桨产生力矩的问题,除了共轴双桨,还有完全不同的设计思路。最著名的就是美国的支奴干直升机。支奴干直升机,创造性地使用了大小两个螺旋桨,这两个螺旋桨前后排列,但向不同的方向旋转,它们产生的力矩可以相互抵消,又可以为直升机提供升力和动力。而为了抵消相互的力矩,螺旋桨的大小、间距、动力都需要非常精准的设计和控制。支奴干是一款非常出色的重型运输机,也是目前中共空军难以模范和复制的。

美国人其实也在尝试共轴双桨设计。以突袭者直升机为例,它采用的是刚性共轴双桨,并不是俄罗斯的柔性共轴双桨。这样的话会尽量减少出现在卡-52、卡-27等机型两个螺旋桨相互打架的情况,减少事故的可能,同时两层螺旋桨的间距也可以设计得更近。

那美国的西科斯基和波音公司,在直升机尾部加上了一个推进螺旋桨,专门用来提供动力。这样的话,飞机顶部的共轴双桨不再像传统直升机一样,需要倾斜来提供向前动力。从整体结构来说,设计更为简单。

早在此之前,马丁鲍司为美国陆军开发了一款武装直升机——AH-56“夏延”直升机。这款直升机采用的是单桨,所以为了平衡力矩,在飞机的尾翼安装了一个尾桨,专门用来平衡力。不过尾部还增加了一部推进螺旋桨,所以AH-56直升机的尾部安装了两个螺旋桨。这款直升机在六七十年代首飞,不过因为旋翼不稳定等问题,在测试飞行中就发生了多次事故,最终项目终止。

美军突袭者X vs. V-280“英勇”

现在我们看到的突袭者直升机,使用刚性共轴双桨,这样就不需要像之前的AH-56直升机一样在尾部增加一个推进桨。尾部只需要安装一个向前推进的螺旋桨,能够为直升机提供更大的动力。在这样的设计之下,突袭者X的时速能够达到每小时460公里,几乎比传统的直升机速度提高了50%到80%。

西科斯基和波音是美国现役飞机黑鹰的制造商,这两个公司联合提供了美国陆军90%的现役直升机。突袭者X装备的是两台霍尼韦尔的HTS7500发动机。这台发动机比霍尼韦尔前一代T-55发动机功率提高了42%。在测试中,突袭者X还展示了单发动机的工作模式,即使是在有一台发动机受损的情况下,挑衅者X只需要一台发动机依然可以保持相当不错的战斗状态。

这样的设计方案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可以大大提升飞机的加速度。传统的直升机,因为动力完全依靠螺旋桨,所以当飞机加速时,常常要机头向下成一定的角度,才能使得螺旋桨能够提供更大的向前推力。可是突袭者X直升机这种采用推进式螺旋桨的设计完全不需要这样,可以在空中实现爆发式的加速或者是减速,大大提高飞机的机动性。

也就是说,突袭者X设计方案和传统的直升机相比,第一速度更快,几乎提升了80%;第二航程更远;第三机动性更强,想加速就加速,想减速就减速。

突袭者X直升机的设计方案,放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前卫先进,能够打败一切敌人的。只不过很可惜,突袭者直升机诞生在美国,而它的竞争对手是美国贝尔公司的V-280倾转旋翼机。

第一款投入使用的倾转旋翼机,那就是“鱼鹰”运输机。作为大型运输机,我们可以看到在它的两个机翼两端有两个可以旋转的旋翼,而且旋翼的顶部只有一个螺旋桨。这一对螺旋桨在向上旋转时可以为飞机提供升力,飞机就可以像直升机一样起飞。而在空中飞行时,螺旋桨就可以转动90度,面向前方,这样就可以使飞机像固定翼飞机一样飞行。这样的话,就使得倾转旋翼机既具备直升机的垂直起降能力,又具备固定翼飞机的速度和航程。

美国的V-280“英勇”,它的最高速度能达到每小时600公里,巡航速度每小时520公里,而航程可以达到惊人的3,900公里,作战半径超过1,400公里。这样的数据是突袭者无论如何都无法赶上的。

V-280机组成员4人,机宽15.4米,机长24.9米,空重只有8吨,起飞重量14吨,可以搭载14名全副武装的战士。论各方面性能,都要超过突袭者X,最后取得美国陆军的竞标也就不奇怪了。

中共追赶的困境与未来竞争

突袭者X直升机有着非常好的设计方案,当然中共也就看到了。在中国军队内部有句话叫做“摸着美帝过河”,你只需要抄美国的设计方案就行,绝对不会错的了。

我们来看中国方面发布的图片,尺寸大小来说,和美国的S-97突袭者直升机是一模一样,全部采用四叶共轴的主旋翼,尾部加一个推进式的螺旋桨。和美国的S-97一样,中共的这架直升机尾部也有较大的板状水平尾翼,尾翼设计稍微有些不同:

美国的大部分在下方,而中共的直升机尾翼的大部分在上方。

在直升机领域,中共完全是仿制美国。比如说直-20直升机就和美国的黑鹰直升机长得一模一样。在80年代中美蜜月期,中共当时从美国引进了多架民用的黑鹰直升机。中共虽然同期也有俄罗斯的大型运输直升机,但是后来发现作战效能,特别是在高原地区的使用和美国直升机的质量完全没有办法相比。于是经过几十年的模仿和偷学,完全仿制美国的黑鹰直升机,开发了自己的直-20直升机。

中共刚刚出现的共轴双桨直升机,也反映出在亚太地区,中美军备竞争的激烈化。虽然没人把“冷战”这两个字挂在嘴边,但每个人都心知肚明,一场无声的战争,已经在中共和美国之间悄然展开了。无论突袭者X、还是V-280“英勇”,都代表着当今直升机与旋翼机技术的发展方向。中共的新型共轴直升机,虽然在外形和理念上模仿美国,但真正要达到美军的技术水准与实战可靠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的空中力量竞争,不仅仅比拼设计图纸,更比拼工业体系、科研积累与实战经验。这场静悄悄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订阅《探索时分》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MilitaryIntelligence999/featured
订阅GJW频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channel/1eiqjdnq7go7Rbr3gcLeMtv0n13p0c
订阅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ansuoshifen/
捐款网址:https://donorbox.org/tssf

——《探索时分》(新频道《军事情报局》)节目组制作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为何说100式坦克离谱?
  2. 东风-5C压轴登场:“镇国神器”
  3. “惊雷-1”,震撼登场
  4. 九三阅兵 张又侠座位特别 习讲话“三大谎言”
  5. 彻底决裂!传胡锦涛拒出席阅兵 与习划清界线
  6. 温家宝李瑞环现身阅兵式 习头部颤抖显病态
  7. 【直播】美众议院就两项涉华法案投票
  8. 习近平返老还童?北京9.3阅兵管控升级、民怨沸腾 西方集体缺席!山东聊城直接民不聊生!曝腐败“分层化” 上中下无所不贪!
  9. 中共组织部长儿子赴美被拒绝入境 引出大瓜!
  10. 冯德莱恩专机GPS瘫痪 靠纸地图惊险迫降!黑手曝光
  11. 北京阅兵总指挥降级 中共军队内斗引关注
  12. 献忠事件?广州飙车4公里一路撞 多人倒地视频疯传
  13. 为什么这26国领导人齐来北京?
  14. "红二代"留学生留置36小时被遣返:小粉红感谢美国 
  15. 阅兵多少糗?红魔自曝家丑成全球笑谈
  16. 恒大夏海钧的美国邻居,竟是另一个逃跑富豪
  17. 【佳音时刻】狂烧360亿阅兵 中共末日狂欢?
  18. 93阅兵胡锦涛未现身,东风61洲际导弹等新武器亮相
  19. 美众议院通过《阻止中国芬太尼法案》
  20. 【重播】共和党就联邦政府对DC管辖权举行记者会
  21. 被骗晕的国民党“洪秀柱们”必看——国共历史真相
  22. 中共的“另类特供”超出你的想象
  23. 万千惠老公把亲妈训哭了,她还笑?
  24. 中国二手房价连跌40个月 专家:房市远未见底
  25. 中国4款新型反舰导弹亮相
  26. 【翻墙必看】毛阿敏被爆给中植集团退回资金
  27. 世界最危险城市?川普扬言:迅速解决芝加哥问题
  28. 中共邀反西方领导人出席阅兵 图谋窜改二战史
  29. 25岁男子暴力强奸3岁女童
  30. 【军事情报局】中共抄袭美国突袭者X无人机
  31. 人权组织:抗议活动导致二十人失踪
  32. 解码中国:超级大国想超越美国
  33. 中俄朝领袖同框九三阅兵,川普破防
  34. 张学友演唱会中途破音 主动与观众商讨退门票
  35. 搬出科罗拉多 川普宣布将太空司令部总部迁至这州
  36. 习近平阅兵铁腕维稳北京 居民连自家阳台都“禁足”
  37. 川普:将把拜登“自动签名笔肖像”挂到总统名人墙上
  38. 台专家曝中共将被剿兵工厂作“抗日遗迹”
  39. 中国民众如何看待93阅兵:中国排面,忆苦思甜,调侃邻国
  40. 川普莫迪为何决裂?纽时:因诺贝尔奖与一通电话
  41. 俄罗斯正沦为中国附庸国 北京正充分利用千载机遇
  42. 阿富汗强震死亡人数飙升
  43. 中国战舰绕日本一周,石破茂下台倒计时?
  44. 美国博主智斗电诈集团 20多名中国公民在美被捕
  45. "习近平,普京,金正恩三人历史性同框",网友怎么说
  46. 日本前首相鸠山出席"抗日阅兵",日网气炸怒喷卖国贼
  47. 中共阅兵前爆“献忠” 广州车撞4公里视频疯传
  48. 我潜伏进了"年入百万"的AI自习室,发现了一些灰色的秘密
  49. 反诈网红协助破获华人6500万诈骗案 25人被捕
  50. 习与普京谈长生不老和器官移植 舆论震惊
  51. 《告中国军人书》震撼登场:你究竟在保谁的国?
  52. 川普:周三就关税上诉最高法院 败诉将沦第三世界国家
  53. 金正恩的房车是移动的城堡
  54. 哥大开学日 中国留学生签证困境引关注
  55. 难题重重!美国月球核反应堆计划遭遇“拦路虎”
  56. 这些关键事件将左右美股科技股走向
  57. 华裔牙医枪杀妻女后自尽 $170万豪宅曝惊天惨案!
  58. 波兰新总统将在白宫与川普会晤 巩固安全联盟
  59. 中国五大煤企上半年净利润暴跌
  60. 歼20S、DF61导弹,震撼亮相!三支兵种首次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