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察】南北船合并背后的腐败阴影
2025-08-14 23:25:5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近日,有南船之称的中国船舶吸收合并有北船之称的中国重工,这是该两大造船国企自2019年合并之后的二次重组。“南北船”进一步合并,正处于川普的二次执政,中共在全球造船中的主导地位受到削弱之际。而南船北船两度重组与内部腐败丑闻爆发时间点恰好重合,疑有所相关。
“南北船”二度重组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船舶,上交所600150)与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重工,上交所:601989),近日启动合并。
8月15日,中国船舶刊登关于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暨关联交易事项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实施的第二次提示性公告。
8月14日,中国重工公告,已向上交所提交A股股票主动终止上市申请,待获批后将终止上市,随后中国船舶开始实施换股。
此前,8月5日晚间,两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称,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交易早前已获证监会正式批复。接下来,两家公司股票将自8月13日起停牌,复牌日期不定。此后中国船舶将正式通过换股吸并方式,向中国重工所有股东发行股份并收购其全部资产,中国重工将撤牌退市。
对次这两家公司重组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船舶制造公司,多家外媒都只提及,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最初为一家公司,在1999年拆分,但没有留意到被中共这两大造船企业,此前已经合并过一次。
公开资料显示,中共政府1982年5月4日组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99年7月1日,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被拆分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CSSC,简称中船集团、南船)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CSIC,简称中船重工、北船)。武汉在内长江以北的造船工业(船舶总装、科研院所及一些非船业务)归属中船重工,长江以南的船舶总装资产划归中船集团。
2019年10月25日,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合并重组为中国船舶集团。
中船集团原有上市公司中国船舶和中船重工原有上市公司中国重工,成为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军民融合造船工业企业。两公司仍分别是过去南船和北船的定位。中国船舶主力船型包括集运、LNG/VLEC(液化天然气)和其它特种船型;中国重工聚焦油轮与干散货船、军船和海工装备等。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24年末,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合并总资产合计超4000亿元人民币。截至2024年末,“两船”合计订单载重吨数为5492万载重吨,占全球手持订单总量的15%,中国船舶集团为全球单一船舶法人主体订单第一的企业。
不过报道也指出,“南北船”合并令人瞩目,但美国启动的“301调查”,一度令中国船舶、中国重工股价受挫,故此重组面临不确定性。
“川普效应”下全球造船业格局大变 中共受压
中共两大造船国企二次合并之际,正值川普总统二次执政,美国欲重振本土造船业、全球造船业格局生变之际。而且中国的造船业正面临困难期。
今年4月,华盛顿宣布计划从10月起对中国建造或运营的船舶征收高额港口费用,并将在未来几年逐步增加。每艘与中国有关联的船只在美国航行都将按吨位缴纳港口费,每年最多须缴纳5次。如果船主向美国订购船只,将获得豁免。
韩国开发银行海外经济研究所7月29日发布报告称,上半年韩国新船订单市场份额(以船舶总吨位计)从去年的15%上升至25.1%。而中国的份额则从70%下降至51.8%。
另根据海事咨询公司Clarksons Research的一份报告,中国上半年造船厂的新订单同比下降了68%,至2630万载重吨。而排名第二的韩国新订单同比仅下降7%,至1420万吨。
美韩刚达成贸易协议,美国对韩国产品征收15%关税,韩国则向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韩国总统李在明表示,投资中的1,500亿美元将专门用于造船业。
日本船企也试图夺回市场份额。1990年代,日本曾是造船业领导者,约占全球年产量一半。今年6月日本今治造船(Imabari Shipbuilding)和日本造船业协会会长桧垣幸人(Yukito Higaki)表示,日本希望到2030年将造船业市占率从目前9%提高到20%。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战略与资源所所长苏紫云对大纪元表示,美国在跟多国合作造船。美国和韩国的合作主要是把韩国造船业的自动焊接技术等等引入美国,形成另一种垂直和水平分工的关系,美国和日本也达成修船的合作,而台湾也跟美国的国防厂商达成建造轻型巡航舰的备忘录。
“中共两船合作的背后,是全球未来造船业格局的改变。”他说。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员沈明室对大纪元表示,川普想恢复美国的传统国防工业,尤其美国现在很多船都已经旧了。在短期之内没办法建立造船能量的情况之下,川普希望韩国船厂能到美国去投资,可以带动一波军工企业的潮流。
美国总统川普的关税行动,可能导致全球贸易总量减少,意味着货船需求会减少。苏紫云说,中共的造船业本来的优势就是靠低价抢单,但无论如何,未来全球航运的需求终究有限。
另一方面,2025年,由于中国内需持续疲软与外贸放缓,内河航运也似乎正失去生机。
今年2月网上热传长江一片死寂,大批空船无货可装的视频,但中国造船业却异常火爆。今年2月10日,中国重庆云阳民强船舶公司总经理吴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今年的档期是没法再接新订单了,就连明年一整年的订单都已经排满了。”
中国造船业一直凭低价占据全球市场,中共当局2024年更出台补贴政策,减税、低息贷款刺激造船,试图拉动经济,由此制造了产能过剩。
今年1月16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报告指出,中共通过补贴压低成本,甚至过早报废船舶以人为推高需求,损害全球竞争。
“南北船”合并背后的腐败阴影
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是,“南北船”两度重组的时间,都与其高层腐败丑闻爆发和人事动荡的时间点重合。
2018年6月,中船重工总经理孙波落马,被指涉嫌受贿、滥用职权。中共中纪委通告称其“不忠诚不老实”。
2018年9月10日,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712研究所原所长、第704研究所原副所长金焘被查。
2019年8月,曾任山东号研制总指挥的时任中船重工董事长胡问鸣被免职。两个月后,南船和北船合并组建中国船舶集团。2020年5月,胡问鸣被查。
而在近日进行的“南北船”二度重组期间,中国船舶集团高层动荡。
2024年9月,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国船舶、中国重工首次披露公告合并计划。同年12月,中国船舶集团一把手换人,徐鹏任该集团董事长。前任董事长温刚去向不明。该公司党组副书记杜刚也已长期未公开露面。
温刚的前任雷凡培,2022年8月卸任后转任中共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去年底以来连续缺席重要会议。
近年当局对于高官的处理经常秘密进行,这些失踪的高官,外界认为应已被拿下。
此前,2024年6月,中国船舶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朝坤被调查。知情人士称,李朝坤案件主要是因收受船舶配套供应商贿赂,被供应商举报后被查处。
沈明室对大纪元表示,中共过去拆分南船和北船,是为了形成竞争,如果外销效益好,还可以维持两家。现在重组可能是为了避免资源重置浪费。不过也可能有不便公开的原因考量。
“比如由于中国经济严重下滑,政府资金短缺;造船的订单减少,而且当局看到未来可能订单越来越少;再如卖给自家军方的船品质都不好,航空母舰迟迟不能服役等等。再加上原班人马被发现腐败问题严重。”
沈明室说,贪污腐化已经是中共一种组织文化了。就造船工业来讲,很容易有偷工减料、从中赚取价差的腐败情况。
2024年9月26日,《华尔街日报》援引美国官员的话报道,中共一艘核动力攻击潜艇于该年春季在武汉水域沉没,官方极力掩盖潜艇沉没的消息。有美国高级国防官员认为这涉及中国国防工业长期的腐败问题。
沈明室,该次核动力潜舰还没测试就沉没的事件,或许就是因为贪腐导致技术不到位或材料品质下降所造成的意外。
沈明室表示,在现有这种体制环境之下,由于权力斗争,企业高层换来换去,人心就不稳,财政困难,就没有足够经费来支援研发,只能靠窃取或者靠偷工减料。“所谓的‘三拍干部’,脑门一拍就要造一艘很大的船舰,但是最后都是品质非常差的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