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沉“黄蜂”号
2025-08-09 04:25:40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hawk26讲武堂
1945年9月15日,以“黄蜂”号和“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为核心的两支编队,正以16节航速向西行驶。他们是当前美军在南太平洋上的绝对主力。此行是为了掩护向瓜岛输送海军陆战队的任务。不过为了降低风险,两舰当前都只能在瓜岛南侧的珊瑚海上游弋,以回避日军远程轰炸机的威胁。而瓜岛上的美军“仙人掌”航空队和图拉吉岛上的水上飞机,会作为斥候,提供远程预警。只有当确定日军航母逼近瓜岛时,两艘美军航母才能北上迎敌。
图1. 1942年船体身处地中海的“黄蜂”号。飞行甲板后方的英国飞机显然是准备送往马耳他岛的
按照惯例,两艘航母须分成两个编队,彼此保持大约10海里间距,以降低被一锅端的风险。并且,根据单双日轮流执勤,起飞飞机,进行空中侦察和反潜巡逻。今天恰逢“黄蜂”号当值。所以在下午2点20分,“黄蜂”号转向东南逆风而行,并加速至20节,准备实施起降作业。此时飞行甲板上异常忙碌。18架SBD和8架“野猫”急速升空。然后是另外3架SBD和8架“野猫”开始着陆。
一切顺利。但是美国人不会想到,此情此景已经被位于“黄蜂”号右舷不远处的日军伊19号潜艇看在眼里。该艇已经跟踪多时。由于“黄蜂”号的转向动作,使得这艘日本潜艇正处于一个理想的三点钟射击位置。而美国人还没有任何警觉。包括围绕在“黄蜂”号周围的6艘美军驱逐舰,无一发现目标。待飞行甲板作业结束,弗雷斯特.谢尔曼舰长随即下令右转,回归原先的西北偏西航向。同时回归16节巡航速度。此时时间是下午2点44分。
然而就在巨大的舰体开始右转之际,一名瞭望哨终于发出警报:“发现右舷鱼雷尾迹!”谢尔曼虽然立即下令右满舵。但是在这么近的距离,根本避无可避。三枚鱼雷在2点45分前后打中右舷前部。
图2. 中雷之后的“黄蜂”号
巨大的爆炸把美国水兵们震得东倒西歪。那些停放在机库内和飞行甲板上的飞机,则被震到空中,再摔下来。起落架全部损坏。而吊挂在机库天花板上的飞机,则被直接震落,砸向人员和装备。其它诸如发电机和配电板等精密部件,遭受的冲击,可想而知。损坏不可避免。从损坏的飞机中溢出的汽油,连同加油管道破裂导致流出的汽油,立即成为火灾之源,并且迅速扩散。而在舰体下层,鱼雷命中的部位临近燃料舱和航空汽油舱,导致了更多的燃油泄漏。并使得舰体向右倾斜。
但是令谢尔曼欣慰的是,与轮机舱、操舵室,以及损管控制中心的通讯依然正常。所以希望尚存。他首先下令减速至10节,同时左满舵让海风将火焰吹响右舷舷外。接下来是尽可能扶正舰体。为此,右舷燃料舱内的燃油被抽出,灌入左舷燃料这舱。此举使得“黄蜂”号的右倾可以维持在4度的水平。损管队则忙着修理发电机和配电板。这是最为重要的步骤。只有保障电力供应,才能维持操舵、照明,以及消防等工作。
但是这一切需要时间。随着大火持续,浓烟充斥着舰体内部。所有工作都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消防工。爆炸和大火导致舰体前部的消防水管大量损毁。有限的二氧化碳灭火器纯属杯水车薪。不断有机载武器弹药和高射炮弹药发生殉爆。
图3. 换一个角度看得更清楚
到了下午3点,“黄蜂”号舰体内再次一声巨响,直接杀死了舰桥右侧的多名水兵。很可能是弹药殉爆所致。谢尔曼不得不带着剩下的人撤离到舰艉。那里依然相对安全。这次撤离非常及时。因为很快就是第二和第三次爆炸。事后评估认为都是由泄露的航空汽油蒸汽所致。后面两次爆炸直接将2号升降机抛向空中,足有50米的高度,再重重摔下。现在,没人再相信舰体前部还能有活人。如果有人意识尚存,唯一的求生之路就是赶紧跳海逃生。不过海面也不安全,全被一层重油和汽油覆盖,随时可能变成一片火海。
尽管依然有人在机库内奋力救火,但是随着前部轮机舱和前部发电机先后被放弃,水压已经无法保证。进一步降低了消防工作的效率。谢尔曼迟疑了一下。眼见船体右倾程度继续加剧,而火灾还有继续蔓延的趋势,他最终于3点20分下达了“弃舰”的命令。
在残存的后部轮机舱内,由于电力有限,通风困难,这里的温度一直在持续上升。但是水兵们依然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直至“弃舰”命令传来,他们才依次爬上船体上层。直至这时,他们才意识到,“黄蜂”号的损伤有多么严重。尽管已是紧急关头,水兵们依然维持着纪律。伤员优先,经由船尾吊放到海面上的救生艇上。其他人都穿着救生衣,要么顺着绳索滑入大海,要么干脆纵身一跃。有几个人跳海时忘了摘下钢盔。结果落水瞬间巨大的冲击力使得系钢盔的带子突然勒紧,导致脖颈被带子勒毙。
军官们负责殿后。他们受命仔细搜索船上的各个角落,在废墟和浓烟中搜索前行,不断敲击金属舱壁以寻求回应,确保不会有人被遗漏。在确定无人遗漏之后,谢尔曼最终在四点离开军舰。
护航驱逐舰负责将落水的战友们救起。但是整个过程并不顺利。之前为了攻击日军潜艇,这些驱逐舰丢了不少深水炸弹。爆炸带来的冲击对于置身水中的美国水兵而言,绝非美妙的感受。
不得不承认,尽管“黄蜂”号从来不被视为一件成功的航母设计作品,依然体现出美国战舰的坚韧性。迟至晚上8点,军舰依然浮在水面上。只不过望着这堆残骸,所有人都知道,军舰已经无法挽救。最终,一艘美军驱逐舰上前发射了鱼雷,使其在9点钟沉入大海。
图4. “黄蜂”号的残骸于2019年初宣布被找到
事后统计显示,“黄蜂”号在遇袭时总共有官兵2247人。其中。193人阵亡。366人负伤。舰载机方面,遇袭时已经升空的25架SBD和“野猫”,得以在“大黄蜂”号上迫降。其余45架飞机连同军舰,一并损失掉了。而发动此次攻击的日军伊19号潜艇最终毫发无伤,返回基地。事后看来,这就是日本潜艇部队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最高光的时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