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写雪的一首小诗,少有人知
2025-08-09 06:25:2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诗心词韵
雪落无声,天地间只余一片苍茫的白,远处的山峦被雪覆盖,轮廓模糊;近处的枯枝上积着薄雪,偶尔有风掠过,便簌簌地抖落几许晶莹。
这雪,不是北国那种豪迈的大雪,而是江南特有的、带着几分忧郁的细雪,它不张扬,却悄然渗入人的心底,勾起无端的怅惘。
耳边忽然响起那首老歌:"雪一片一片一片,拼出你我的缘分,我的爱因你而生,你的手摸出我的心疼..."
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写尽了孤独;
白居易"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道出了寂寥;
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边塞雪景的浪漫奔放;
而王维"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清脱闲雅,在雪景里更显浓重。
正如作家张爱玲所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雪再美,也掩盖不住离别的痛楚。
孔平仲,字毅父,临江新喻人,与其兄文仲、武仲并称"清江三孔",皆以文名世,他生性耿直,为官清廉,却因党派之争屡遭贬谪。
孔平仲自己也曾留下不少耐人寻味的句子:"远游如飞蓬,漂泊天之涯"道出了生命的漂泊感;
"倚伏万端宁有定,塞翁失马尚归来"抒发了对世事变幻的感慨。
宋元祐八年,政治风云突变,新党重新得势,元祐党人纷纷遭贬,孔平仲因属元祐党人,先被贬知衡州,后又贬为惠州别驾。
惠州在当时是极为偏远的蛮荒之地,此行凶险难测,生死未卜。
在漫漫旅途中,在风雪交加的夜晚,他思念家中的妻子,写下了这首《寄内》诗,短短二十字,却胜过千言万语。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宋·孔平仲《寄内》
"试说途中景",起句平淡如话,却蕴含无限深情,"试说"二字,透露出诗人欲言又止的矛盾心理。
他想向妻子描述旅途所见,却又不知从何说起,这"试"字,是试探,是尝试,也是无力。
旅途中的风景何其多,但哪一处能真正传达他此刻的心境?
"方知别后心",原来,描述旅途风景不过是引子,他真正想表达的,是离别后的心情,"方知"二字,有恍然大悟之感。
离别的痛苦,只有真正经历后才能深刻体会,离别前,我们总以为能承受;离别后,才知道思念如此刻骨铭心。
"行人日暮少",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具体描写旅途所见,日暮时分,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天地间更显空旷寂寥。
"行人少"三字,不仅写出了实景,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在这陌生的地方,没有熟悉的面孔,没有温暖的问候,只有无尽的旅途和未知的前路。
"风雪乱山深",结句如画,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风雪交加,群山在风雪中显得更加幽深难测。
"乱"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风雪肆虐的景象,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纷乱不安,"山深"二字,则让人联想到前路的艰险和漫长。
不仅描绘了一幅苍茫的雪中山行图,更象征着诗人此刻迷茫而忧虑的心境,风雪中的乱山,何尝不是人生困境的隐喻?
离乡背井,在异乡漂泊,思乡心切,渴望回到熟悉的地方,归途漫漫,充满了未知与期待。
正如作家余华在《活着》中所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那些风雪中的足迹,终将被新雪覆盖;那些离别时的泪水,终将凝结成记忆中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