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艺术家联展“In Currents”开幕
2025-08-09 00:25:08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世界日报
将在9日于布碌仑(布鲁克林)开幕的联展“In Currents: Migration, Memory, and the Making of Home”,集结10位来自台湾、旅居台美之间的艺术家,以影像、装置、摄影、纺织、表演、物件和书本等多元媒介,探索“身为台湾人”的意义,以及不断的迁徙如何塑造个体对于家与身分的认同。
蔡
瓠Z(Pou-Ching Tsai)与陈怡如(Yi-Ru Chen)的影像作品“We Live Above the Ocean”追溯台江内海的兴衰变化,并以不断变动的海岸线成为世界边界流动与转换的隐喻。(主办方提供)
该档展览是跨国策展计划“Taiwan on the Moon”的延伸篇章,起源于2025年大阪世界博览会,因台湾无法以国名设立国家馆,仅能以“Tech World”方式隐讳地展出,策展团队便以此为契机打造草根版“台湾自己馆”,并在濑户内国际艺术祭中展出印有台湾影像的巨大充气月球,想像“若台湾远在月球背面,脱离政治纷扰,它会是什么样子?”而后续的纽约篇则将主题延伸到迁徙与落脚的新经验,并在
纽约市各地举办行动艺术等快闪演出。
将于Thomas VanDyke艺廊展开的“In Currents”则延续这一精神,透过10位来自台湾,以及在台美两地旅居艺术家的作品,交织出个人与集体作为台湾人的故事。其中,蔡
瓠Z(Pou-Ching Tsai)与陈怡如(Yi-Ru Chen)的影像作品“We Live Above the Ocean”追溯台江内海的变迁,将海岸线视作边界流动的隐喻;王俞晴(Yu-Ching Wang)将疫情期间身在纽约期间的日常生活,以及被误认国籍的不适感,化作“Breathing In New York”一作展现其赤裸的个人经验。而李颖军(Ying Chiun Lee)的作品“Islands of Ambivalence”,则透过冷战时期的性别与权力视角,重新诠释嫁妆与女性角色的象征意义。
除平面与立体作品,展场还将展示多样跨媒介的展品,从收录台湾饮食文化插画的小“护照”、到多达500页来自父亲录影带的影像档案、再到可由观众自行组织故事的互动书籍等,让作品不只存在于展墙之上,观者也能透过触摸及对话,将展览欲传递的理念随之流动。策展团队也表示,展览主旨为探讨迁徙、边界与身分的不确定性,让各式背景的参观者都能在作品中找到熟悉的感受,并在回应“何为台湾”的同时,重新思考自身的认同。
将于9日于布碌仑(布鲁克林)开幕的联展“In Currents: Migration, Memory, and the Making of Home”,探索“身为台湾人”的意义,以及不断的迁徙与记忆如何塑造个体对于家与身分的认同。(主办方提供)
艺术家王俞晴(Yu-Ching Wang)将疫情期间身在纽约期间的日常生活,以及被误认国籍的不适感,化作“Breathing In New York”一作展现其赤裸的个人经验。(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