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问3登顶全球最强开源模型

2025-04-28 23:25:17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时代周报

阿里巴巴(09988.HK)正式发布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AI大模型,成为第一个开源的混合推理模型。

4月29日凌晨,阿里巴巴正式开源新一代通义千问模型Qwen3。相比DeepSeek-R1,千问3的参数量缩减了三分之二,但性能表现却全面超越R1及OpenAI-o1等主流模型。这是国内首款同时整合“快思考”和“慢思考”的混合推理模型,大幅降低了推理成本和算力消耗。此次开源的Qwen3共包括8个不同尺寸的模型,全面适配PC、手机及车载系统等多场景应用,支持119种语言,极大拓展了模型的应用边界。

时代周报记者获悉,Qwen3历经7个月研发,内部称之为“一场封闭式推进”。而此次开源最大的意义,是将中国开源大模型的整体水平首次推向全球第一。

图源:图虫创意

就在Qwen3发布的同一个月,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现身阿里云谷园区。他胸前挂着刚换的新工牌,上面印着花名“风清扬”,身上T恤印着“Alibaba Cloud 15th Anniversary”的字样,身边是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及董事、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泳铭。

此次亮相,马云为了阿里云新财年启动会而来。在现场演讲中,马云说:“高科技绝不仅是征服星辰大海,更应该呵护人间烟火。科技人员的责任,不是让 AI 取代人类,而是让 AI 更懂人类、更好地服务人类。”

按照过往经验,马云的现身往往是剧透与站台的信号。而2025年初至今,阿里已经连续释放出加码AI的信号:2月,阿里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3800亿元建设AI与云计算基础设施;3月,To C入口新夸克升级为AI旗舰应用;4月,To B业务钉钉重回创始人时代。

这些碎片式动作拼在一起,指向一个明牌的战略:阿里,正在All in AI。

而阿里的战略变化,从来都不是孤立事件。它的每一次战略转向,几乎都踩在行业转折的拐点上,与技术浪潮同步发生。

1999年,阿里提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建立B2B网上贸易市场,连接中国供应商与全球采购商。2003年,淘宝上线,中小商户自此“上网”;2007年,大淘宝战略落地,中国电商生态第一次被系统性重构;2013年,阿里提出All in 无线,将商业体系彻底搬上移动端。

现在,新的周期已经到来。电商、零售、流量平台的旧叙事正在被重构,“用户为先,AI驱动”成为全新的底层逻辑。这是一次方向性的重排,也是阿里主动撕下旧标签、投身AI洪流的起点。

为了这场转型,阿里已经铺陈了多年。新零售标签被撤下,高鑫、银泰相继退场,“1+6+N”变革出台,十八罗汉重返一线。在重构与试错中,阿里经历了动荡与阵痛,也付出了失速的代价,但它正试图以更清晰的战略主线归来。

在全球都在重新评估中国互联网公司之际,阿里也在被重新定义。它曾是一个电商平台,一家流量公司,一家讲新零售故事的生态整合体。现在,它正在构建一个全新的关键词:AI。

过去25年,阿里深刻参与并塑造了中国商业的技术路径与组织逻辑。如今,AI时代大幕已启,3800亿将如何重构这家互联网巨头公司?

谁在执行?吴泳铭推动落子

2017年3月,深圳IT领袖峰会会场内弥漫着一种难以言说的紧张与躁动。台上,马云一手握着话筒,另一只手习惯性地比划着。台下第一排,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神情专注,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侧头凝神倾听。这是一次罕见的同框时刻。他们刚刚见证了AlphaGo击败世界顶尖围棋选手,引发全球轰动,人工智能正在从技术边界逼近现实边界。

马云却淡然一笑:“AlphaGo下赢围棋被说得天花乱坠,但so what?”紧接着,他话锋一转:“未来二三十年,我们要探索的是如何真正用好机器,让它成为人类最好的搭档,而不是对手。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担当让机器成为人类真正的合伙人,而不是被取代。”

这句当时被视作“泼冷水”的评论,如今回看,更像是阿里AI战略的早期伏笔。

事实上,阿里对AI的布局,远比外界印象中更早。电商业务的高速增长曾一度带来巨大的算力压力,2009年,阿里启动自研云计算,以解决基础设施瓶颈,也为后来的AI模型训练积累了底座。2018年,阿里内部启动大模型研发。此后,阿里先后推出structBERT、M6等预训练模型,在多模态、MoE架构、低碳训练等方向上持续探索。

在早期阶段,AI在技术层面稳步演进,但在阿里的整体叙事中依然处于背景层。与之相对的是,一场从业务到组织的危机逐渐浮现。在电商红利逐渐消退、对手崛起的背景下,阿里进入内外交困的至暗时刻。

一些阿里员工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我们曾引以为傲的电商优势正在消解,大家都很迷茫,内部在调整,但看不到明确的方向。”

彼时,AI仍是技术部门的研究重点,但在全公司层面,主线尚未转向。

2023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了成立24年以来最大规模的组织架构改革,提出“1+6+N”,重塑公司治理架构,旗下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六大业务集团及多个独立公司。改革直指治理协同与战略模糊的根部,也为后续AI战略的全面展开提供了组织上的腾挪空间。

2023年6月20日,阿里巴巴宣布蔡崇信出任集团董事会主席,吴泳铭出任CEO。蔡崇信在阐释“1+6+N”时曾公开表示:“我们不希望一个CEO每天做100件事,而是要把更多的权力交给前线团队。我们现在需要专注在两个业务:云计算和电商。”

但治理结构的重组只是第一步。真正促使变革深入的,是对战略本身的重新审视。

2024年4月,蔡崇信在接受外媒采访时直言:“过去几年,我们发现自己落后了,因为我们忘记了真正的客户是谁,没有给用户最好的体验。”

一周后,马云以“风清扬”的花名在内网发布帖文《致改革,致创新》,明确表达对蔡崇信改革路线的支持。他写道,阿里已经回到健康成长轨道,正通过向大公司病“开刀”,回归效率至上、市场至上。

至此,一条暗线浮出水面。方向已经确定,组织空间已经腾出,接下来的问题是:谁来真正推动AI战略的落地?

答案是吴泳铭。吴泳铭是阿里的“四号员工”,最早担任技术总监。此后,在支付宝、淘宝任职期间,他主导了多次关键技术布局,成为阿里内部深受信任的技术元老。

2023年9月起,吴泳铭担任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这意味着AI战略的执行中枢已然形成。此后,阿里快速进入AI执行周期。

时代周报记者获悉,自2025年起,所有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将统一纳入“技术赋能”指标,用AI推动业务增长成为硬性考核项。电商部门已全面启动AI化,与通义千问团队合作开发新功能,钉钉等To B平台也在重构产品底层。

在不同时间点,阿里管理层持续接力,把这条战略线从幕后推向台前。

自此,AI不再只是阿里技术部门的探索项目,而是被写入考核、落进组织架构的中心位置。一条埋了多年的暗线,终于走到了全局动员的时刻。

钱怎么花?3800亿,3条路径搭建AI全家桶

“未来三年集团在云和 AI 的基础设施投入预期将超越过去十年的总和。”2月20日,在阿里巴巴业绩发布会上,CEO吴泳铭在面对全球投资人时,首次明确释放出 All in AI 的信号。这场持续一个多小时的发布会上,“AI”一词共被提及了113次,几乎贯穿始终。

这句话也在阿里内部掀起不小震动。一位员工向时代周报记者坦言,如此大的投入力度“超出了预期”。

当天,阿里巴巴美股收涨8.09%。次日,阿里官方对外宣布:未来三年将在AI领域投入3800亿元。

这不仅是一场面向资本市场的信号释放,更是一次从内部出发的资源重排与战略宣言。吴泳铭的表态,被不少员工视为真正的总攻号角。

吴泳铭提出,未来三年将在三个方向上加码AI战略:一是AI和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二是AI基础模型平台及原生应用,三是对现有业务进行AI转型升级。

这套组合拳,与蔡崇信在此前采访中的判断高度一致:“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我们相信机器智能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因此开发了自己的大语言模型;同时,我们还有云计算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同时具备领先的云计算与大模型业务的公司并不多;最后,我们有众多的垂直业务,如电子商务,这些业务都可深度应用AI技术。”

这笔3800亿元的巨额投资,其核心意图是构建阿里的“AI全家桶”——从底层算力、芯片、云基础设施,到中台模型平台、算法能力,再到上层消费级与产业级AI应用,形成全链路覆盖的系统能力。

作为AI战略的基石,基础设施投入是最底层的抓手,而芯片则是关键布局。

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阿里旗下平头哥半导体推出的含光系列AI芯片、倚天服务器CPU,已广泛应用于AI云计算的数据中心。达摩院研发的玄铁RISC-V系列芯片,也已在智能家居等场景建立起初步生态。与此同时,阿里还通过投资寒武纪、深鉴科技和瀚博半导体等芯片企业,加速在高端算力和AI硬件生态链上的布局。

基础设施的另一核心是人才。吴泳铭是出身技术,也是中国第一代程序员,如今重新掌舵集团并亲自管理云智能,本身就是这场重构的注脚。

为了支撑AI架构落地,阿里正在系统性重构技术梯队,AI相关岗位成为招聘体系的核心。阿里巴巴2026届春季校招中,开放超过3000个岗位,其中与AI相关的岗位占比近5成。时代周报记者获悉,阿里在部分岗位的选拔标准中,明确倾向拥有国际竞赛奖项、学术成果或全栈极客能力的候选人。

一位与阿里有合作的猎头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大模型领域现在人才很紧缺,阿里给出的薪资极具竞争力,核心技术工程师的年薪超过百万,基本要求都是在云计算、大数据及其行业应用上有落地经验。”

模型层面,阿里构建的核心底座也在快速成形。今年1月,阿里全新开源新一代多模态模型Qwen2.5-VL,并推出基于MoE架构的旗舰模型Qwen2.5-Max,在多项权威基准评测中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通义千问Qwen大模型已成为全球最大的AI模型家族之一,截至2025年2月,基于Qwen模型家族二次开发的衍生模型数量已超过10万个,超越美国Llama成为全球第一开源模型。

截至今年3月,通义已开源大语言模型通义千问及视觉生成模型通义万相等共计200余款模型,覆盖从0.5B到110B等最全尺寸,Qwen模型下载量已经超过2亿,仅2024年在全球最大的AI开源社区HuggingFace中就占据其全球模型下载量的30%,高居第一。

通义不仅是一套模型,更是一条路径。它已成为阿里多个核心业务的底层能力,包括钉钉、夸克、淘宝等,正在从企业服务、办公协同、搜索问答、营销生成等维度,建立起模型能力的实际场景闭环。

一个标志性事件是,2025年初,苹果公司宣布与阿里通义合作,将其模型接入中国区iPhone。

知名数字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通过此次合作,阿里已经坐上了AI头部博弈的牌桌,在阿里积攒的用户流量下,AI能为阿里带来长期的价值重估。

“阿里有了苹果这个大客户,一方面可以将AI嵌入到苹果设备当中,嵌入更加多元的苹果APP当中,也能和苹果共同打造AI手机;另一方面,阿里有可能和苹果在数据学习上进行互动,以数据来训练通义千问,让AI更成熟,也增强阿里的数据优势。”盘和林补充称。

尽管如此,质疑声依然存在。AI行业更新换代迅速,模型迭代周期缩短、商业模式未明,初创公司步伐灵活,巨头未必具备绝对优势。

“阿里还没到庆功的时候。”盘和林提醒,“国内依然有很多在AI领域的竞争对手,如今的人工智能商业模式也不够明朗,算力依然受限,要做的事还很多。”

从更长远来看,这场涵盖基建、模型、业务的高强度投入,其目标远非短期财务回报,而是确保阿里在未来全球AI竞争中具备全链路能力与自我演化的韧性。

“未来三年可能是阿里集团历史上云的建设周期最大的、最集中的三年。”吴泳铭在财报会上表示,“我们相信这个集中的建设周期,对于我们硬件每年的摊销这些方面,会产生一定影响。但从我们现在看到的用户需求以及对行业未来的预判来看,我们觉得投入下去的整体基础设施,相信很快会被内外部的客户需求所消化。”

怎么落地?新零售断舍离,AI嵌入组织血管

为了推进AI战略,阿里进行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断舍离。

4月21日,三江购物(603116.SH)发布公告称,杭州阿里巴巴泽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阿里泽泰”)根据自身商业安排需要,拟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过1643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2024年12月17日,阿里巴巴公告称,公司与另一名少数股东同意将银泰100%的股权出售给由雅戈尔集团和银泰管理团队成员组成的购买方财团。今年1月1日,阿里巴巴宣布以最高约131.38亿港元出售所持高鑫零售全部股权。

这意味着,一系列曾被寄望于线上线下融合的零售资产全面剥离。这一系列动作,在集团内部形成了一个共识——把资源投向未来。

而这个“未来”,早已被写进了组织预算、考核机制与业务规划之中:AI,是主线。

在阿里巴巴的AI投入计划中,最先发生变化的,不是模型,不是芯片,而是那些日常的、具体的业务入口——商品详情页、搜索推荐、客服话术、短视频脚本,这些曾被写进SOP的标准动作,如今正在被AI重写。

最先迎来剧烈变化的,是电商。过去几年,淘天在国内市场的份额正被对手逐步蚕食。拼多多猛攻低价心智,抖音电商则凭借短视频和直播吸引了年轻用户的注意力。货架式电商逻辑,不断被挑战。

这种焦虑,从淘天内部的架构调整就能看出。组织被拆得更细,动作被要求更快,而“AI电商”这个词,也逐渐在日常沟通中高频出现。

2025年以来,AI能力已全面嵌入淘天的内容、运营与服务体系中。从商品标题生成、搜索排序、客服响应,到店铺内容创作、短视频脚本生成,通义模型成为幕后主力。

数据正在给出反馈。时代周报记者从淘天方面获悉,淘宝商家AI产品“生意管家”已面向所有淘宝天猫商家上线,整合了素材生成、数据服务、经营代理等多项AI工具及能力。去年“双11”期间,“生意管家”累计服务400万商家,帮助中小商家生成超过1亿件商品及营销素材,帮助超80万商家进行了超200万次的数据流量分析。

淘天正在借AI打一场从单点提效到系统重构的仗。这不是新业务,而是旧体系的重塑。某种意义上,这是一次迟到的反击。

相似的变化,也发生在To B的钉钉身上。

时间回到2020年,“云钉一体”战略被寄予厚望,钉钉正式归入阿里云管理体系,尝试与底层算力深度协同。但从执行效果看,这场融合没有兑现最初的高预期。钉钉的用户结构仍以中小企业为主,与阿里云倾向大客户的目标错位,导致资源难以有效联动。

2023年组织重组后,钉钉重新独立出来,战略重心也转向AI。到了今年4月,一则消息彻底改变了钉钉的走向:创始人陈航(无招)回归,重新执掌钉钉。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管理层调整。无招此前的创业项目两氢一氧,其投资方包括吴泳铭创办的元璟资本。而这一次,阿里选择“人事、资本、产品”三线归一,用一次罕见的创始人归位传达战略决心。

在业绩会上,吴泳铭点名钉钉:“集团内一个非常重要的 To B 的资产——钉钉,未来在企业端有非常多用 AI 重塑企业内协作和协同的这些场景和机会,而这里面钉钉是我们最重要的面向 To B 领域的一个 AI 应用。”

AI助理、魔法棒、AI纪要、数字员工……功能一个个上新,钉钉试图将AI能力嵌入到企业办公的每一个节点。今年3月举办的AI创业N次方大会上,钉钉高管开出极具开放性的生态政策:“要钱给钱,要资源给资源,要客户给客户。”这种力度,放在过往的钉钉体系中并不多见。

另一边,夸克正在试图打开AI时代C端的超级入口。如果说电商和钉钉都已进入AI系统化重构的阶段,夸克则仍处于第一次冲高阶段,它的目标是成为用户的AI全能助手。

今年2月,知名人工智能科学家许主洪加入阿里,出任集团副总裁,向吴嘉汇报,负责AI To C业务的多模态基础模型及 Agents 相关研究与应用解决方案。这一任命也被视为在消费级AI应用端全面提速的信号。

3月,新版夸克上线,搜索框彻底消失,被一个整合AI对话、深度思考、深度搜索、深度研究、深度执行等功能的“AI超级框”出现在公众面前。用户只需输入需求,系统便能自动拆解任务、调用模型、输出结果。

这不是一次单纯的界面升级。它意味着夸克试图取代用户的主动查找行为,由AI来承担主动获取、分析与执行,阿里内部将此定义为下一代入口实验。据悉,夸克已与天猫精灵团队融合工作,,AI业务整合进一步加速。

过去,AI是后台优化的工具。现在,它正逐步走向阿里的前台、页面、界面,变成决定用户体验的核心变量。对于阿里而言,AI的成败,不只写在大模型的技术跑分上,也写在淘宝搜索栏、钉钉首页、夸克的AI超级框里。

而回头看,没有哪一个时刻是AI战略真正开始的标志点。从“风清扬”的一封信,到组织砍线、架构重构、资源优先级排序,阿里为AI让出的,不只是预算和KPI,更是它赖以生长多年的路径依赖。在过去几年里,这家公司不得不一次次把曾经创造的价值重新梳理、拆掉、放弃、归零。AI不是阿里的第一个主线,但或许是它压过所有犹疑后的那条主线。

这些年,它走过弯路,也在资本与流量面前摔过跟头。它曾主导中国电商秩序,也曾在风口转身时显得迟缓。

如今,它选择重新归零、再造一遍自己。在上一个互联网时代,它跑赢了无数对手,最终把握了平台的终局。而这一次,在AI时代的起点,它又站在原点上。

这是不是一场弯道超车,现在没人能预测结果。但它这一次,阿里不是讲个新故事,而是用AI,刷新那家叫阿里的公司。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职务没了?华南理工院长林影在官网信息有变
  2. 越战结束50周年后,越南面临美国的关税新威胁
  3. 川普把美国和世界拖入混乱的轨道
  4. 医生分享:特制咖啡比防弹咖啡更健康
  5. 朝鲜派兵赴俄作战4700人死伤,韩揭中国"偷拍基地"
  6. "小额豁免"终止后一件10美元T恤或将涨至24.50美元
  7. 中共财政部高官吴奇修被抓内情曝光
  8. 震撼 18000名中共軍人已悄悄進駐烏克蘭戰場
  9. 马云被迫诱捕赵薇前夫?录音曝光内容震撼
  10. 川普政府锁定AI芯片出口 拟取消“三级管制”
  11. 【直播】川普在密歇根集会发表就职100天演说
  12. 白宫怒斥亚马逊:这是“敌对政治行为”
  13. 恒大清盘人称许家印拒绝披露资产情况 引关注
  14. 大陆网红“小杨哥”病逝 年仅33岁
  15. 美商务部长:已达成首个贸易协议 正等待对方政府批准
  16. 谈崩了?传蔡奇献“绝后计”全民吃草
  17. 川普签署行政命令 要求卡车司机必须会说英语
  18. 北京缺席教宗丧礼原因被揭 专家:宛如背弃忠诚朋友
  19. 俗语“宁让男大一辰 不让女大一春”啥意思?
  20. 川普2.0百日,霍楚、詹乐霞历数恶政
  21. 安徽公安厅前副厅长刘海石落马 曾迫害法轮功
  22. “萝莉岛”曝光十年后,女证人自杀
  23. 川普1句话赶走马克龙 英媒曝“川泽会”幕后真相
  24. 95岁屠呦呦,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5. 美国人的家里,竟有这么多东西来自中国
  26. 震惊中外的三大惨案都与邓小平“有关”
  27. 关税压顶,美国快递巨头裁员2万人
  28. 大陆知名博主“心悦白云”遭警方骚扰 盼声援
  29. 俄罗斯开始建造通往朝鲜的公路大桥
  30. 【一线采访】关税战下 义乌电商陷困境
  31. 顾国平等6人奔中南海 要求中共遵守国际公约
  32. 华为AI系统交货,超过英伟达NVL72?
  33. 前美商务部长雷蒙多考虑角逐2028总统大选
  34. 天津医院血案细节曝光 当局封杀惹众怒
  35. 被指悄悄对美服软 中共“不跪”视频引嘲讽
  36. 医患关系——住在美国豪华病房里的不是权贵
  37. 百日执政专访与记者起争执 川普:你为什么不同意我?
  38. "被反华势力利用"?山东十余名受害储户转发外媒报道遭拘
  39. 传印度最快这两天动武 巴基斯坦曝启用核武条件
  40. 赶在关税生效前匆忙买车 可能未必划算
  41. 美国司法部取消数百项拨款
  42. 组图:上任百日 川普密歇根州集会演讲
  43. 美国防部最新报告:民航撞黑鹰直升机 军方三大错
  44. 美FCC拟禁止不可信中国实验室检测电子产品
  45. 关税冲击 中国4月PMI萎缩 出口订单骤降
  46. 索马里亚不认台湾护照 台外交部斥受中共唆使
  47. 中国男足前主教练李铁二审仍获刑20年
  48. 路透社:中国已订出免征125%关税美国商品清单
  49. 罢免行动最严重丑闻 基隆民政处长认查个资助罢免
  50. 英美联手深夜空袭胡塞无人机工厂
  51. 张泽民院士任重庆医科大学校长
  52. 细思极恐!起底13.4亿元假国企理财骗局
  53. 纽约州议员提法案 避免宾州车站改名“川普站”
  54. 朝军介入战争影片曝光 称要从“新纳粹”手中解放土地
  55. 学者:股债市的激烈反应 成为拦住川普唯一力量
  56. 美商务部长“已达成首个贸易协议”:就是不告诉你是谁
  57. 智能眼镜或将重塑人机交互方式
  58. 民调:高达82%美国人视台湾为独立国家
  59. 洛杉矶港负责人:下周起中国货运量将锐减35%
  60. 报告将影响市场,贝森特会出什么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