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副总”用十年守护“好孩子”
2025-04-28 21:25:27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中国科学报
200多公里,是江苏大学到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好孩子”)所在地昆山市陆家镇的路程。过去十年,江苏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张学荣每周往返,把专业研究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推动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让“好孩子”成为世界儿童安全座椅行业的标杆。
张学荣。受访者供图
从“象牙塔”到“生产线”
“高校的科研侧重前瞻性和技术性,但要真正服务于社会,必须与产业紧密结合。”张学荣加入“好孩子”,是机缘但并非巧合,“好孩子”的儿童安全座椅跟他原本的研究方向——汽车乘员安全有相似之处。得益于江苏大学汽车学院院长汪若尘在昆山市陆家镇挂职期间的“牵线搭桥”,张学荣踏上了研究儿童安全座椅的“企业之路”。
“‘好孩子’的面试很‘粗暴’,给我一个研究问题,一个月时间出方案、测数据。”张学荣笑着回忆起当年进入“好孩子”的经历。
加入“好孩子”后,他迅速组建CAE技术服务部,全面负责汽车安全座椅动态碰撞性能开发、优化与测试工作。从基础项目合作到企业博士后,再到总工程师,张学荣始终没有忘记当初的压力和挑战。2021年5月1日,还没来得及享受假期,张学荣突然接到一项紧急任务:解决计划内的新品仍未达到规定标准的问题。他二话没说,立刻赶回昆山,一头扎进实验室。连续半个月,张学荣不分昼夜地攻坚,新款儿童安全座椅在车辆碰撞过程中实现了“6岁儿童头部位移”不超过770毫米,远优于美国标准规定的813毫米,实现了新的技术突破。
儿童安全气囊座椅的研发,是张学荣作为企业科技副总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的典型案例。彼时,全球范围内在儿童座椅上安装安全气囊的技术难度极高,产品寥寥无几。与汽车成人安全气囊不同,儿童安全座椅的气囊既要在遇到危险时及时引爆,又要确保引爆后不会对儿童造成二次伤害。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张学荣带领团队进行了无数次的模拟仿真和实车碰撞试验,实验数据存储量超过了2TB,最终成功研发出儿童安全气囊座椅,并逐步迭代升级。
“科研的价值在于应用。从高校到企业,我所做的就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实践,用科技的力量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更安全的出行环境。”张学荣说。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十年
张学荣在“好孩子”的十年,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十年。他利用“好孩子”提供的资源,为高校科研提供了价值验证场景,其动态碰撞测试数狙酞学校课题研究提供了共享资源,有效破解了传统教学难以走出实验室的劣势。
张学荣课题组的汽车学院2022级研究生张皖清参与了“正面及侧面碰撞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研究。加入课题组两年多,张皖清多次前往“好孩子”研发中心,了解儿童安全座椅领域的先进设计理念和成熟生产工艺。“前往企业实地调研,接触行业内最前沿的技术和最先进的设备,对我的课题研究有很大帮助。”
翻开张学荣的教师课表,在兼任企业科技副总的十年里,他几乎从未缺席本科课堂,持续开设汽车安全技术方向专业课程。在他的教学课件里,企业的最新科研成果被转化为教学案例,采用仿真实验模拟和真实碰撞动态视频的对比教学,生动展示了儿童安全座椅的防护机制。
江苏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2023级研究生韩艳秋回忆说,她本科时选修了张学荣主讲的汽车安全技术,印象最深的正是关于汽车出行儿童安全防护的内容。
两次获企业最高荣誉
十年里,算上周末和晚上,张学荣每周有一半时间在学校,另一半时间在“好孩子”,全年几乎无休。“曾经我只是在实验室里搞搞科研、教教学生,后来多了企业科技副总的身份,每一项研究成果都化作具体产品,肩膀上更添了一种分量。”
有一款新产品刚上线量产时,流水线上一个样品在未被撞击的情况下自动引爆,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暂停全部生产,重新进行测试和验证,寻找原因,最终在传感器偏差里找到了答案。在张学荣看来,儿童安全座椅不仅仅是一件商品,更是一份对保护生命的责任和使命,绝不能心存侥幸。
2022年5月,张学荣作为团队负责人研发的一款汽车安全座椅在德国商品测试基金会和德国汽车俱乐部ADAC进行的464款同类产品测试中,安全等级排名第一。这是正向乘坐的汽车儿童安全座椅获得的历史最高评分,重新定义了行业最高安全标准。张学荣表示,自己的目标是希望不断刷新儿童座椅的安全系数,“我们不仅要研发出符合标准的产品,更要追求极致的安全性能”。
张学荣连续两年获评“好孩子”集团最高荣誉——2023年度“主席特别奖”和2024年度“最佳产品创新奖”。在他看来,这不仅是“好孩子”对他为企业发展所做贡献的肯定,更是对他在儿童安全座椅研究领域取得成果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