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语文高考,名句默写考什么?为什么很多考生笑?
2024-06-07 05:35:52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悲伤的程序员
2024年语文高考,名句默写考什么?为什么很多考生笑?
#高考#
在语文高考中,名句默写一直是考生又爱又恨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是课堂知识考试中唯一的题目,篇目范围明确,分数相对容易拿到。
但对于不喜欢背诵的考生来说,这是一场噩梦。
而且,近年来,随着题型的变化,理解性默写的增加意味着不仅要背诵,还要理解。
显然很难拿到完整的分数。
正如2021年全国两卷理解性听写考试是“日边”一样,它在古诗中常被用来比喻京师附近或帝王左右。
也就是说,不仅要写含有“日边”二字的诗,还要适合题干。
答案是“闲来钓碧溪,忽复乘舟梦日边”。
大家对李白的《行路难》并不陌生,尤其是最后一句“长风破浪有时候,直挂云帆济沧海”,很多人甚至在高考前用它来鼓励。
但偏偏这首诗中的“忽复乘舟梦日边”,难倒了大片考生。
还有2023年全国一卷的常规默写,考上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这篇文言文又长又难背,是无数考生的噩梦。
很多考生要么根本没背,要么只记得一两句。
所以这个问题当时也被很多人蒙蔽了双眼,司马迁也因此上了热搜。
那么今年的名句默写又考了什么呢?为什么很多考生笑?
笔者了解到,今年新高考一卷的名句默写其实并不难。
先说常规默写。
一题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这首诗是陶渊明辞职回到田园时写的,表达了一种回归自然、耕种田园的快乐。
语言清新朴素,就像白话一样,很多考生对这首诗还是比较熟悉的,所以不难得分。
另一个问题是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中的“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近而见义”。
粗心是他在文章中提到的,表面上看起来很微妙,但实际上意义重大;他列出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见,但真相非常深刻。
很多人可能会想,又是长篇文言文,真的不难吗?
首先,这篇文言文需要背诵的只是节选的一部分。
其次,今年的端午节和高考很巧合,所以“屈原”也成为今年高考的热点之一。
老师一定会在考试前告诉考生重点复习屈原的文章,比如《离骚》,比如这个题目中的《屈原列传》。
许多考生走出考场,说他们已经押中了这道默写题。
“我简直太牛逼了,默写给我看了同样的问题。”、“太酷了,语文默写4分拿下”...
再说理解性默写。
常规默写,一般会给作者和标题,答案是唯一的,只要你能背诵,得分问题不大。
但是理解性默写是不同的,属于开放性默写,答案可以在课内课外,只要符合题干。
在过去的两年里,新高考一卷并不难。去年,它为诸葛亮的画像配诗。
就像杜甫的“出师未捷先死,长让英雄泪流满面”一样,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都可以作为答案。
而今年考的是“唐人写时事,常托汉代,借汉喻唐,以古喻今”。
众所周知,在唐朝以前的朝代中,汉朝无疑是最强大的,经济、军事、文化等都非常强大。
唐人常借汉喻唐,除了避讳本朝外,还代表着他们内心对繁荣昌盛的渴望。
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比如高适的《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白居易的《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韩红的《寒食》,“夕阳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总的来说,今年一卷的默写题很“良心”。
“屈原”是一个热点。如果你在考试前准备好了,你可以正确回答。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并不偏颇。很多人也可以写最后的理解默写。
是名副其实的“送分题”,难怪很多考生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