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标准、强化监管,为实验动物营养“把关”
2025-11-13 19:25:07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中国科学报
我国实验动物营养标准,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

周正宇(受访者供图)
首先是标准体系不够健全。现行国家标准仅规定了常规品系实验动物的生长、维持、繁殖阶段的营养需要,对于实验用猪、猫、羊等使用量较大的实验动物缺少相关标准,也缺乏针对特殊模型动物的营养规范。随着遗传修饰小鼠、免疫缺陷小鼠等成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市场上已出现转基因日粮、免疫缺陷日粮、无菌小鼠日粮等专用饲料产品,但这些新型饲料尚无相应的国家标准可依。
其次是营养指标有待优化。现行标准中,缺乏明确的能量指标,导致饲料的能量供给难以精准控制;此外,脂肪、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等关键营养成分的配比尚不够科学合理。
最后是缺少推荐饲料配方。现行标准中,仅规定了营养成分的含量指标,但未提供科学合理的原料配比方案。
做好实验动物饲料营养质量控制,应从多个方面破局,包括加强对供应商主要原材料产地、品牌以及加工工艺、辐照的质量管理等环节的关注;需关注饲料的生产日期、辐照日期、保质期的不同;加强对“两用”动物饲料的管理和质量控制,等等。此外,需注意实验动物的饮水、垫料等非饲料的营养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饮水中的CL-和酸化对实验动物肠道菌群的影响;玉米芯垫料含微量植物雌激素类物质,可能影响雌激素信号方面的研究以及糖代谢及肠道菌群等。唯有完善标准、强化监管,才能切实把好实验动物营养关,支撑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